跳转到正文内容
浦发银行

河南邓州部分参保农民至死未见养老金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7月04日02:59  中国青年报

  在步入老年之前,河南省邓州市槐树村村民毛大姐把暮年的梦想寄托在一个墨绿色的小本上。

  16年前,当地官员热情地带来了这个梦想。当时,由民政部制定的《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在她所在的地区施行,工作人员告诉她,无论年龄大小,只要每人交纳一笔钱,等到60岁之后,就能每月领取一定额度的养老金。

  老了能摆脱“翻土坷垃”的生活,还能“像城里人那样”领工资,对于这个农村女人来说,这简直是做梦都想不到的好事。

  毛大姐痛快地掏出400元,给全家四口人都买回了暮年的梦想。而4个墨绿色的小本子就是这些梦想的证明。它们由政府签发,封面上印着“农村社会保险缴费证”,而里面则是8个令人心动的小字:“参加保险,终身受益。”

  在毛大姐的家乡邓州,超过6万个农民与她心存同样的梦想。他们每人手里都有一个或者几个绿皮本。如今看来,100元的参保金额并不算多,但在当时,河南省农民的月均收入也只有102元。对于这些靠天吃饭的人来说,“终身”不仅是抽象的两个字,也是极具诱惑的一声庄重承诺。

  16年很快过去,很多事情已经起了变化。银行存款利率降了,CPI涨了,如果毛大姐在农闲时愿意看两眼电视新闻节目,她可能会发现,人们正为是否要延迟退休这件事而争吵不休。很多人担心60岁可能领不到养老金了,梦想实现的那一天又要向后移。而当年毛大姐交纳的那笔养老金,则已经变成另一个专业术语,“老农保”。

  那些曾经让人雀跃的绿皮本,也变得纸张发黄,有的还多了些老鼠造访过的痕迹。因为保管不善,一些村民已经把它们弄丢了。

  可毛大姐的梦想并没有打折扣。那4个绿皮本仍然静静地躺在柜子里,提醒着她当年关于暮年的期望以及得到的承诺。尽管在她的印象中,周围一些参保的乡亲,年过60岁,甚至直到去世,都没见过一分钱的养老金

  花钱来买梦想的人们也不仅仅是她的乡亲们。800公里以外的浙江农民黄大爷,当年花200元买了份养老保险,政府承诺,按照当时的利率计算,黄大爷60岁后每月可以领到12元的养老金。可如今利率降低了,养老金的金额缩水到了2元,还不够他买一斤咸菜。

  绿皮本承载不了这些老人的暮年,那种闲适而又富有尊严的生活没有他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在邓州社保基金管理中心工作人员的解释中,当年那项养老政策只在当地推行了一年就已停止。政府本来指望农民交的钱存到银行后可积少成多,最后用本金和利息就可以给他们养老。可是因为“种种原因”,比如那些年经济不景气,银行利率下调了好几次,政府也没找到钱生钱的途径,这件事只能不了了之。

  但真能了吗?为这笔历史欠账买单的,只能是那些底层的人们。

  当覆盖全国几亿农民的“老农保”政策陷入停滞状态的时候,已经积累了140多亿元养老基金的保值也变得困难重重。即使一些农民最终领到了养老金,其领取额也大多比不上“低保”。

  那个花钱买来的绿皮本,曾经承载着希望和诺言,如今却更像一个笑话。

  毛大姐的故事有些荒诞,却是中国养老体制里一个真实的切片。事实上,即使是那些城里人,也能在毛大姐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甚至开始怀疑自己那个关于暮年的梦想。因为在当下,那种“没有什么是可以确定的”焦虑感彼此相通,今天买下的船票不一定还有资格登上明天的客船。

  当然,毛大姐仍然有值得期待的梦想。随着“老农保”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新农保”已经开始试行。这种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为一体的养老保险制度,看上去转移了不少风险。而毛大姐这样参加“老农保”的人,年满60岁也可以直接享受新农保基础养老金。

  但依然没人能够预测,这个新梦想能不能跑赢CPI。也没有人知道,这个崭新的承诺,能否承载那些已经脆弱的养老梦想。

分享到:
微博推荐(编辑:SN010)

 

更多关于 河南邓州 养老保险 养老金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