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7月12日消息(记者李欣 王利 实习记者 陈梦溪)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各地的高校招生录取工作最近都已陆续展开,而今天,一封特殊的信息公开申请表可能会出现在教育部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受理中心的办公桌上。在“所需信息情况”一栏填写的内容是“请问:2012年高考招生,教育部批准了哪些高校的哪些专业可以限制男女生录取比例?依据是什么?”
高校部分专业分性别投档 分数线女高男低
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申请表填写人吕频看来却并不简单。因为她发现,今年多所高校的部分专业都是分性别投档,而且分数线女高男低,涉嫌性别歧视。
高考分数线一直被认为是现有教育体制下最公平的衡量标准,但是,今年部分高校的招生计划却显示出男女有别。比如,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的提前批小语种专业,就首次区别男女,划出分数线。长期关注性别平等的公益人士吕频质疑这些高校的做法涉嫌性别歧视,这也是她向教育部提交信息公开申请的原因。
吕频:这不是一个合理的现象,当然考生和家长没有办法,但是我们不能接受这样的现象,这个是不公平的。
如果真的有因为这样的政策而失去入学机会的女生,这对她们的人生影响太大了,这个是平等教育权的问题。
吕频所说的现象主要出现在文科类专业的招生上,尤其是语言类专业。小张是某名牌大学小语种专业的在校生,他承认,目前,班上的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这可能是校方希望多招些男生的主要原因。
小张:男生报语言类的确实少一些,报名表60个,男生可能不到10个。加上语言类文科导向性比较强一些,真正文科思维掌握得比较好的男生,相比女生是比较少的。
对于这样的考虑,吕频并不认可。事实上,今年中国政法大学理科男生投档线是588分,而女生投档线却是632分,整整高出了44分。
吕频:我想强调的是,这个不是所谓的性别协调,这就是性别歧视。如果说小语种里的女生特别多,怎么从来不见在理工科里面限制男生?这不是双重标准吗?
此外,一名从事小语种教学的一线教师还认为,就业时的男女歧视现象其实也在有意无意中,影响着高校的男女录取比例问题。
教师:因为现在绝大部分的用人单位来高校招聘都会公开的或者不公开的表示要招男生,大学其实也很矛盾,所以现在大学把男女比例按1:1录取,其实是把社会矛盾前移了一下。
对此,吕频认为,相对男女平等,大学教育的目的和意义更值得探讨。
吕频:用所谓的就业去指导教育,大家已经有很多批评了。作为教育,它应该去迎合一个错误的行为吗?它扮演的角色还是要促进整个社会的公正,不能把就业歧视再前沿到教育领域。
高校称男生生源少 系无奈之举
不过,吕频眼中的性别歧视,在很多教育界人士看来却是迫于现实的无奈之举。北京某高校招生办负责人林老师就表示,在一个女生比例高达87%的语言类大学,只有在提前批次采取“男女分开划线、特殊类型招生”的政策才能招到为数不多的男生,这样的政策也是为了保证教学质量。
林老师:每个班的男生最大的量也就是5、6个人,剩下的20多个都是女生,我们要有一个男女情景对话的问题,很多时候,女孩不得已去充当男生的角色。而且,这个班的男女比例不协调,综合的发展也会不协调。就我们来说的话,如果单纯从高分到低分来录取我们不在乎,而是为了整个班级的教学考虑才会这样的。
某高校瑞典语教师徐昕也认为,对男生而言,被女生包围的环境其实并不像看上去那样美好。
徐昕:前几年,学校一度把一部分男厕所改成了女厕所,其实男生也很有压力。有时候一个院系真的连一个足球队都组不起来,这种男女失衡造成的心理问题真的是不容忽视的。
校方的无奈,吕频认为可以理解,但问题的关键在于,2006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规定:“未经教育部批准,高等学校不得擅自规定男女生录取比例”,而且这项规定在历年的高校招生通知中也被多次重申。那么为什么还是会出现分性别投档的现象?这些高校的做法又是否合法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