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气象台发布的消息,7月21日的降雨量是北京市自1951年以来有完整气象记录的最大降水量。由此,此次大雨被解读为61年一遇。但有网友发现北京1963年也发生了很大的洪灾,因此质疑7·21“最大暴雨”的说法。也有网友质疑称,此次暴雨预警仅达到橙色级别,为何不上升到最高级别的红色预警,是否与预警准确度有关。
“百年一遇”并非指100年只一次
对于“几年一遇”的说法,市气象局气候中心主任郭文利表示,“几年一遇”的概念主要是以水利部门的设计所用,比如“百年一遇”,并非意味着一百年中只发生一次,其实,它是一个概率大小的概念。气象部门会根据一定的样本范畴,如30年,50年等,通过一系列数学算法统计得出一个可能出现的概率,“百年一遇”也可以理解成一年中出现概率为百分之一。
根据市气象局统计,7月21日大暴雨24小时内的降雨量(日均降雨量)达到190毫米。
郭文利介绍,北京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降雨量较多,常出现影响较大的降水。比较典型的有:1963年8月9日,全市日均降水量超过100多毫米。1959年7月21日,日均降水量达到102毫米。1958年7月11日,日均降水量达到97.8毫米。此外,70年代也有几次较为明显的降水。“但是,从日均降水量判断,均未大过本次大暴雨,而日均降水量是气象统计上专用的衡量标准,以此标准,本次大暴雨的确是1951年以来最大的一次降水。”
“一些老北京人对1963年8月的那场降水印象深刻,是因为那场降雨虽然日均降水量没有超过本次大暴雨,但是持续时间很长,从8月3日一直持续到了8月10日,累积量更大,当时也没有防灾减灾应急预案,预报水平也不及今天,受灾程度比现在更重。”郭文利说。
郭文利还表示,今年入汛以来,即从6月1日到昨日,京城降水量比常年偏多八成,达到了361毫米,而常年同期(过去30年)仅为196毫米。
预报降雨量未达红色预警标准
有气象人士表示,此次7·21大暴雨的预报工作做得较为准确。7月20日,气象部门预报第二天会出现“暴雨”,从预报角度说,其准确地判断了第二天出现强降水的级别,这在预报工作中并不常见。
北京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张明英表示,7·21暴雨的预报报得比较准,气象部门提前一天就准确预报出了“暴雨”量级。据记者了解,气象部门在前一天便准确预报出“暴雨”量级的前例并不多。
至于为何不发布红色预警,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7月21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介绍,按照规定,预警信号都是具有时效性质的。当预计未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5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5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时,可发布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当预计未来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或者已达100毫米以上且降雨可能持续时,可发布暴雨红色预警信号。
郭金兰21日表示,当天下午6时30分,因判断接下来3小时内降雨量可能达50毫米以上,因此发布橙色预警信号。
而从当日的统计数据看,当日18时全市平均雨量为74毫米,并未达到100毫米。到当天21时,全市平均雨量达到134毫米,也就是说,晚上三个小时内,增加的雨量为60毫米,也未达到100毫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