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北京遭遇暴雨袭击专题 > 正文
直到昨天下午,刘刚才离开京港澳高速公路,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7月21日,京城遭遇特大暴雨,当天晚上7时许,京港澳高速出京方向17.5公里处,南岗洼铁道桥下积水已经齐腰深。房山区城关镇的刘刚驾车途经此处时,不慎涉水导致车辆熄火。这名25岁的小伙子不但在暴雨中成功自救,还组织人力将水中被困的170名乘客解救出来,此后,他又志愿留在现场,配合各有关部门进行救援工作,在高速公路上一干就是5天。
积水20分钟吞没小轿车
昨天下午记者赶到房山区城关镇永安西里,终于见到了在长阳镇流管办工作的刘刚。此时刘刚也是才到家不久,几天的救援让小伙子熬得双眼通红。刘刚在回忆当天事发情况时,总是不住地重复着,其实我啥也没干,要说真辛苦的应该是陪我一起救人的工人师傅们,没有他们,我自己拼死也救不出一个人啊!
刘刚回忆了自己的遇险过程。21日晚上,他开着小轿车从家出发,途经京港澳高速进京方向,去市内接人。大约晚上7点,雨非常大,南岗洼铁道桥下积水已经很深,因为比较着急,所以他决定驾车冲过去,不成想车往里一走,水便没了机器盖子,车一下子熄了火。他把车推到路旁积水较浅的区域,当时桥下的积水已经齐腰深,水位还在上涨。这时他又发现后方又有3辆轿车要冲进水里,于是便趟着深水走回车道,拼命向后车挥手叫喊,示意后车不要冒险。但暴雨已经盖过自己的喊声,后方车辆没有注意到,三辆轿车还是冲进了水里。“三辆车里一共有4个人,打头的一辆是黑色的奔驰。”
为了避免三车被淹没,刘刚马上上前帮他们推车,前两辆车被顺利地推到了路边,但就在要开始推第三辆车时,暴雨突然更加猛烈,不到20分钟时间,这辆白色的小轿车就已经被积水完全淹没。
刘刚突然发现路中间隔离带上,有两位女士正要翻越隔离带,但因为水流湍急,两人被困在了路中间,她们俩根本不知道,马路另一侧的积水更深。为了快速解救这两个人,又不至于自己也被大水冲走。刘刚出了个主意,让身边刚救起的这4个人和自己一起手拉手,筑起人墙,到路中间救人。方案不是很成功,刘刚发现5个人伸直了胳膊,也没办法到达路中间。此时,无数汽车都被困在铁道桥的附近,积水不断上涨,被困的乘客越来越多。情急之下,刘刚从这一刻起决定,自己要组织一次救援!
第一次“演警察”
刘刚和身边这几位车主赶快跑到附近一个正在建设的污水处理厂,工地大门紧闭。几个人敲开了工地的大门,为了避免延误时间,刘刚大吼一声:“我是长阳派出所的警察,桥下有人被困,赶快救人!”对方一听,赶快打开了大门。工地上十几名工人师傅拿上七八个救生圈、几捆绳子,随刘刚一起,赶往南岗洼铁道桥下。
再次回来时,众人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此时桥附近的积水已经和大客车的前挡风玻璃下缘一样高,百十余位乘客正互相帮助爬上车顶,一辆公交车、两辆大客车车顶上已经站满了人,其中有很多老人和儿童根本爬不上去,这些人在湍急的水流中东摇西晃,场面相当混乱。
刘刚曾经在山西当过两年炮兵,2008年在内蒙古也随军参加过救援工作,面对这样的情形,这名老兵并没有慌乱,他告诉身边的几名工人,现在人手不够,再去喊人来。就在工人们回去招呼人的工夫,刘刚爬上了铁道桥,在桥上向公交车上的人们喊话:大家镇定,不要惊慌,很快就会有人来救大家。
很快,工地内近200位工人全都赶到现场。大家齐心合力,将粗绳子抛掷到被困客车旁。被困人员将绳子牢牢捆在了客车上。刘刚和工人师傅们牵着绳子的另一端。救援工作开始了,年轻力壮的人可以自行拽着牵引绳慢慢游到路边,老人和儿童可以抓住救生圈,再由刘刚和工人师傅们拖拽到岸边,紧急的救援工作就这样有条不紊地展开着。
第二次“演警察”
1个小时过去了,桥下的积水更深了,几辆大客车上站着的乘客们有些着急,因为此时积水已经淹过大客车,没到了车顶被困乘客的小腿。几个被困的小伙子开始跳入水中争抢救生圈,救援工作眼看就要陷入混乱。
见此情景,刘刚顾不得自己的安危,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刘刚一个猛子扎进了积水之中,三五下游到了大客车旁,向被困人员大吼:“不要抢!一个一个来!”几名被困乘客还在争抢:“你是干嘛的?”大家仍不停手。“我是长阳派出所的警察!专门来救你们的,大家不要着急,所有人都能得救,让老人和儿童先走!”刘刚义正辞严。几个大小伙子赶紧停了手,救援工作得以继续进行。一位79岁的老人患有脑梗,行动不便。刘刚和几位工人师傅将老人固定在救生圈上,几人合力,前拉后推,将老人慢慢运送到了“岸边”。几十个孩子无法自救,刘刚拽着救生圈,一趟一趟从水里游到路边,再从路边游回来。在刘刚和工人们的努力下,孩子们无一受伤,全部获救。
最后一个被救的人
给刘刚印象最深的,还是最后一个被救的人。22日凌晨两点,当时这名乘客在家人的照顾下,一直站在大客车的车顶。客车的积水已经齐腰深,据这名乘客的家人说,他的胸口刚刚做完手术,伤口没有愈合,绝对不能沾水。就在刘刚一筹莫展之时,真警察来了!
长阳派出所政委及民警来到现场,在听说现场正在组织救援的竟是一名25岁年轻人后,民警们非常吃惊。民警们找来塑料泡沫板,组成了一个简易的小船。刘刚和几位工人拖着小船,游到了大客车旁。
“让他呆着吧,他这么坐着肯定难受。”看着车顶上这名手术伤口未愈的乘客,有人建议。“不行!再坚持一下!必须撤离!”刘刚坚持说。在家人的帮助下,这名乘客上了“小船”。
刘刚在船后一只手拽着牵引绳,一手推船,一位工人师傅在前面拉。船行至“河”中央就走不动了。因为那时,刘刚和在场的近200位工人师傅已经连续奋战了四五个小时,早已体力透支。刘刚游到船前,双手拽死了牵引绳,双腿夹住了工人师傅的腰,那位工人两手拽着船,就这样,几经艰难,终于把船拽到了路边。
就在船即将“登陆”时,又有新情况发生,塑料泡沫板咔嚓一声,眼看就要断了,刘刚张开双手,顶住了泡沫板:“千万别动!我们去找东西给您垫上!”待民警又从附近找来一块破床板,刘刚和工人师傅们小心翼翼地将乘客转移到床板上,最后转移到路边。此时是深夜2点多,被困的170名乘客全部获救!
向英雄致敬
@菠菜X6:机场滞留八万人,咱不在乎去几辆车,咱要传递正能量。12点35分奔驰大厦前集结,统一标志为双闪,接到人统一送至三元桥。大家注意安全,避免不必要麻烦,一定免费,并向@望京网报备车号。P8Y338,走你。
@俞萍:进家门了,大家放心,把一对母女从机场免费送到了南五环兴业路。妈妈带孩子去长春参加演出彩排,孩子困得不行,一上车就睡着了,到了家门口怎么都叫不醒。
妈妈在车上说了一句话给我留下很深印象:“平时我也教育女儿一定要多帮助别人,帮助别人了,自己内心有幸福感。”
发微博,开始是为了想找机会去帮助别人,现在是想讲正能量。孩子下车时,我就已很幸福,请忘了我是谁,记得正能量就好。
@陆漫漫其修远:据说机场滞留旅客都是送到三元桥附近的,有看到此条微博的朋友,请来我家借宿吧。我家在三元西桥西坝河东里小区,三元西桥附近有回不了家的朋友,赶紧过来洗个热水澡吧。
@酷姿主题KTV:我们只想为受灾的朋友做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如果您在路上无法回家,如果您家电梯已无法正常运转,如果您被雨水淋湿并还没有吃上一顿热饭,酷姿从现在开始到早上7点都免费为您准备好了,收到信息的朋友请转给需要帮助的人。
@3W咖啡:3W彻夜接待被大雨困在中关村的朋友,随时接待需要的朋友,店里沙发可以休息,厨房供应吃的,希望可以帮到任何有需要的人。
他一直坚守在救灾现场
被救上来的170名乘客惊魂未定,刘刚没有离开现场,一直陪着大家。污水处理厂在建工地的负责人被刘刚的行为感动,招呼人手将工地内存放的方便面、矿泉水分给这些乘客,并告诉大家,工地内有热水,有需要泡面的可以到工地去接水。
直到所有被困乘客成功撤离,刘刚仍然没有离开。因为有关部门要准备开始解救车道内被困的车辆,但是积水十分混浊,水深将近6米,无从下手。水里到底有多少车,是怎样排布的,只有刘刚知道。刘刚自愿留在现场,通过口述和画图的办法,一点点将水下情况告诉了救援人员。一直到昨天上午,刘刚除了深夜到附近工地和亲戚家小睡了几小时外,没有离开过现场。
车主再见刘刚很感动
22日下午,不少车主又来到了京港澳高速,来找自己的车。大家看到刘刚竟然还在现场,都非常感动。“就是他,就是这个小伙子救的我们!”一位车主告诉现场的救援人员。
“您是来取车的吧?别着急,您车的位置我早就告诉救援人员了,他们肯定能把您的车捞上来!”刘刚笑呵呵地,不断安慰着来取车的车主,可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刘刚自己的车也在水里泡着呢。
先顾大家 后顾小家
刘刚的家在房山区城关镇永安西里,其实就在刘刚救援乘客的同时,刘刚的家也受了灾。他和父母住在一起,记者在刘刚家看到,他家的阳台已经出现了地面塌陷,窗户框已经断裂,摇摇欲坠。刘刚上午刚刚赶回来,下午就开始帮父母收拾屋内物品。刘刚的父母也说,当天晚上,家里进了很多水,可把老两口吓坏了。
刘刚的父亲告诉记者,直到昨天才知道刘刚去救人了。21日晚上,家里被水淹了,老两口根本联系不上刘刚。还是刘刚的姐姐跟刘刚通了个话,家里人只知道刘刚被困在路上回不来,具体情况一无所知,真是急死人了。
刘刚的母亲说,当时我就告诉他爸爸,孩子肯定没事,说不定正在路上救人呢!因为这孩子从小就乐于助人,再加上他当过兵,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和救人能力,如果路上真有人被困,他一定不会坐视不管,还真是让我猜中了!
在刘刚卧室的小桌子上,放着一个满是泥沙的棕色钱包,钱包内的驾驶证和各种磁卡都被水泡变了形,刘刚正把这些卡在桌子上铺开,慢慢晾干。借着这个工夫,他又拿起了自己心爱的吉他,弹了两曲。“我的爱好就是打球、弹吉他,不管再累,只要一抱起吉他,就感觉特别轻松。”
本报记者 景一鸣
向英雄致敬
“我真的没有做什么特别出众的事儿,当时这种情况,无非有两种人可以救人,要么有勇气,要么有能力,这两项我全都占了,有什么理由坐视不理?遇到这种情况,我相信,无论是我,还是你们大家,都会像我一样,帮助这些受困的人。在这里我还要感谢和我一起救人的工人师傅,虽然素不相识,但是我们组建起了一支默契的团队,没有你们,我就算拼到死,也救不出一个人。”
——刘刚
刊头题字“他是谁”和“记住他”由书法家、本报编辑郭晋丽书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