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险一跳”
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由产品变商品为惊险的一跳,正是这一跳才创造了价值,“然而在中国,投资即政绩,不用看投资带来的效果,成功避开了惊险一跳,于是出现盲目投资,产能过剩的后果”。重庆推进新型工业化,能否“跳过去”实现转型,关键要看能否把持住自己的冲动。
8月20日,重庆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十二五”期间,重庆“6+1”工业支柱产业将累计投入1.5万亿元,建成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万亿元。
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勇健教授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此时提出新型工业化战略,是对此前发展思路的一次重大调整,改变过去强调金融中心等虚拟经济思路,转为发展高端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将以美国为模板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为德国模式,是“十二五”执行阶段的重大修正。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的压力,金融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减弱,调整势在必行。
蒲勇健表示,重庆转型面临“惊险一跳”。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由产品变商品为惊险的一跳,正是这一跳才创造了价值,“然而在中国,投资即政绩,不用看投资带来的效果,成功避开了惊险一跳,于是出现盲目投资,产能过剩的后果”。他认为,重庆推进新型工业化,能否“跳过去”实现转型,关键要看能否把持住自己的冲动。“在转型期间,新型工业化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创新、开发过程,投资见效慢,它与GDP增速成反比关系,如果不改变唯GDP论的政绩考核标准,一切都是纸上谈兵”。经过多年的粗放增长,政府经过艰难选择后,今天终于迈出这一步,“宁愿牺牲经济增速,也要挺过去。”
与此同时,重庆转型在全国有着其探路、实验意义,因为中国经济也面临“惊险一跳”。
早报记者 黄志强 发自重庆
重庆人不仅要骑自己造的摩托,还要坐自己造的地铁,更计划驾驶自己造的直升机。
8月30日,重庆机电大厦,重庆直升机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下称重庆直投)前台“一定要把直升机搞上去”的标语十分醒目,同样醒目的还有位于大厦楼顶的停机坪,该停机坪呈圆盘状,直径26米,地面涂有减震材料,是目前重庆主城可供单架直升机停放的面积最大的楼顶停机坪。机电集团表示,该停机坪主要用于企业形象展示、应急救援等用途。不久以后,这个停机坪就如同机电集团的车库,可用于停放自己生产的直升机。
半个月前,重庆直投通用航空产业基地一期工程在两江新区正式开工,这项取名为“龙羽”的项目,总占地约790亩,总投资约6亿元。预计今年年底,首架重庆造直升机就可公开亮相、翱翔蓝天。此前不久,重庆飞行管制分区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申请,已获国家空管委批复同意,重庆成为西南首个试点开放低空空域的城市,也意味着重庆正式杀进通用航空产业。
涉足直升机制造领域只是重庆计划的一小部分。8月20日上午,重庆市高调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和“6+1”支柱产业三年振兴规划。按照规划,“十二五”期间,重庆“6+1”工业支柱产业将累计投入1.5万亿元,建成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和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将突破3万亿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重庆市委书记张德江在此次大会上提出要立足重庆市情和发展阶段,遵循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抓住机遇,把握主动权,抢占制高点,加强战略性谋划和部署,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动摇,勇于探索、勇于创新,走出一条具有重庆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重庆大学教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勇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此举是对此前发展思路的一次重大调整,改变过去强调金融中心等虚拟经济思路,转为发展高端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将以美国为模板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为德国模式,这也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战略方向的一个信号。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重庆提出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滑的背景下,对欧美“再工业化”浪潮的回应,更加突出了实体经济对当前重庆发展的重要作用,今后的发展轮廓更为清晰。
“非常6+1”
年投资3000亿升至
未来3年投1.5万亿
1.5万亿元工业投资中,企业自有的资本金大致占25%,银行贷款大致占45%,政府引导性资金占5%左右。
“6+1”支柱产业体系和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是重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核心。
其中,“6+1”中的“6”是指电子信息、汽车、装备、化工、材料、能源六大产业,“1”是指劳动密集型的消费品产业。在这个体系下,重点打造笔记本电脑、软件及信息服务、通信设备及物联网、乘用车、摩托车、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及医疗器械七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还列出了30个百亿级产业集群,涵盖了整个“6+1”支柱产业体系。
根据重庆市配套出台的“6+1”产业三年振兴规划,2013年到2015年,重庆将向这几大支柱产业投入1.5万亿元,到2015年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届时,重庆工业增加值将占到GDP的“半壁江山”。相比目前重庆工业投资一年3000亿元,未来三年,重庆的工业投资强度前所未有。
一连串冰冷的数字背后描绘了一个再造的重庆工业蓝图。如果规划目标顺利实现,“重庆造”产品将越来越多、越来越有科技含量。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到2015年,重庆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将实现销售收入1万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0%,占重庆工业产值的三分之一;重庆也将在巩固提升汽车、摩托车等传统产业的同时,进军轨交车辆、直升机等高端制造业,并且在页岩气等新兴产业上占得先机。
今年7月以来,广东、天津、重庆等地政府相继抛出促投资、稳增长的计划。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底,各地方政府公布的投资计划总计金额已超过10万亿元。与此同时,包括重庆在内,各地方政府抛出的投资计划都面临“钱从哪里来”的追问。根据重庆官方计划,银行贷款依然是此轮投资的主要来源。
重庆市长黄奇帆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上作说明时表示,1.5万亿元工业投资的资金中,企业自有的资本金大致占25%,银行贷款大致占45%,企业上市(IPO)、私募股权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可以占到10%左右,信托、租赁、发债等融资可以占到15%左右,政府引导性资金占5%左右。
修正战略
由强调虚拟经济
转为发展实体经济
改变过去强调金融中心转为发展高端制造业,将以美国为模板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为德国模式。
在“十二五”中期,重庆高调推出“新型工业化”并抛出巨量投资计划,被外界视为对此前经济政策的战略调整。
最近几年,重庆一直致力于发展现代服务业,欲将重庆打造成长江上游地区的金融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和科教文化信息中心,并不断强化金融业支柱产业地位和区域辐射服务能力。对于重庆这个老工业基地来说,工业已经不再是经济发展的唯一首选。
黄奇帆在8月20日的大会上阐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背景时说,“我市工业规模还不大,实力还不强,后劲还不足,工业化水平还不高。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宏观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欧美发达国家‘再工业化’进程加快,高端制造业不断回流;新兴经济体利用资源要素成本优势,不断吸引传统制造业转移;国内需求不足,要素成本上升,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工业经济下行趋势明显。这些情况,都会对我市工业发展形成严峻挑战。”
重庆大学教授、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蒲勇健接受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重庆此时提出新型工业化战略,是对此前发展思路的一次重大调整,改变过去强调金融中心等虚拟经济思路,转为发展高端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将以美国为模板的经济发展模式改变为德国模式。目前中国和德国都是世界制造业中心,分别处于低端和高端,中国走德国工业之路就是要极力缩小与德国工业水平的差距。
“在我看来,重庆在发展道路上,选择了回归实体,回归制造业,也回到了正道,这是‘十二五’执行阶段的重大修正。”蒲勇健认为,发展金融对政策和外界环境依赖大,“看上去一时热闹但重庆没有优势”,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下行的压力,金融业对当地经济的带动作用减弱,调整势在必行。蒲勇健分析道,欧债危机背景下,德国高端制造业一枝独秀,呈现出不可替代的优势,成为重庆追赶的目标,“好的东西永远都有市场”。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认为,重庆更加突出了工业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明确了发展工业是重庆的首要任务,“决策者认识更深入,思路更明确,轮廓更清晰。”
酝酿5月
张德江亲推项目洽谈
上月出台工业作战图
3月中旬,分管工业等经济领域的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主政重庆,8月20日推出重庆支柱产业三年振兴规划。
重庆转变思路主打工业的计划酝酿已久。
3月中旬,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受命主政重庆。面对招商引资困境和经济下行压力,张德江亲自推动项目洽谈,5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王勇亲率30多家重量级央企的高管赶赴重庆集中签约,双方签约项目72个,总投资额高达3506亿元。根据国务院分工,张德江副总理分管工业、电信、能源、交通等经济领域,亦是国资委的分管领导。
5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行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金碚做了“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和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讲解。
今年6月,重庆市委在当时举行的第四次党代会上提出,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首要位置,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定下基调。张德江在多个场合强调:“没有工业,就没有服务业,没有工业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服务业现代化,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情况下,如果不以工业为中心,其他就无从谈起。”
一个月后,重庆官员迎来了一场高规格的讲座——重庆学习论坛,论坛第一期由张德江主持,主讲人则是金碚,重庆市级官员和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悉数到会,张德江再一次指出,要把发展工业放在经济工作首要位置。
8月20日,重庆市高调召开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专门出台了《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若干意见》和“6+1”支柱产业三年振兴规划。黄奇帆称之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做强做大重庆工业的作战图。
多重挑战
产能过剩技术革新慢
外国高端制造业存壁垒
面对困局,重庆提出“3个1/3”投资格局,即1/3用于基建扩能,1/3用于技术改造,1/3用于研发创新。
蒲勇健认为,重庆的发展思路虽然已经非常明确,但要完成目标实现转型也面临重重挑战,“新的1.5万亿元工业投资最具难度的是如何避免进一步投资过剩产能,如何保证用于真正的新型工业化项目,发改委有没有相应的保证性制度,而德国人不愿意在中国设厂也增加了学习借鉴德国高端制造业的难度”。
重庆显然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在重庆推进新型工业化大会上,黄奇帆提出,如果重庆的工业规模达到3万亿元乃至5万亿元,产能饱和就是迟早的事。事实上,目前国内钢铁、水泥等产能已经全行业过剩。再过三五年,汽车产业也会面临这样的危险。因此,对存量的技术改造以及技术开发就显得越来越重要。
9月1日,早报记者走访位于重庆沙坪坝双碑的嘉陵摩托车厂区,齐全的服务设施依稀仍可以窥探其往日的辉煌,但郁郁葱葱的大树难掩破败的现状。一名年逾八旬的退休工人告诉记者,她在解放后三天就进入嘉陵厂从事军品制造,虽生活清贫,但地位颇高,此后儿孙三代都在该厂工作,上世纪70年代后期,嘉陵厂成为中国摩托产业的先行者,“红了10年”,如今一蹶不振,“有点想法的孩子再也不愿意留在嘉陵厂”。另一名刚退休的工人说,他是第一批嘉陵摩托人,由于抓住了军转民的市场空白,嘉陵厂一飞冲天,但后来因为技术革新不及时,人才流失严重,沦落至今,“我们的摩托车只是简单交通工具,已经没有了市场,这是整个重庆摩托车企业都面临的问题,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实现复苏并不容易。”事实上,面对行业困境,重庆当地众多大型制造业企业均涉足房地产。
面对这一局面,重庆提出要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工业体系,最终形成“3个1/3”的投资格局,即1/3用于基建扩能,1/3用于技术改造,1/3用于研发创新。黄奇帆表示,重庆将构建全方位、多渠道、低成本的投融资体系。他说:“成本过高,将会让工业发展‘失血’,制造业资本就可能枯萎或者加速流向虚拟经济,并制造房地产泡沫和金融的虚假繁荣。”
根据规划,尽管全球摩托车行业仍处寒冬,但有着世界摩都之称的重庆,仍将摩托车产业定位为冲刺千亿产业集群。未来三年,重庆将加速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整车摩托企业来渝投资,加快产品转型,壮大上下游产业链,并提出发展摩托车竞赛及娱乐等产业。
“企业是1.5万亿元投资的主体,这个目标能否实现关键要看行业的市场前景和重庆的服务环境。”易小光说,此前受王立军事件影响,一些准备落户重庆的投资项目搁浅,其中曾一度考虑落户两江新区的三星电子项目在签约庆功宴前转投西安。
惊险一跳
将经历漫长过程
须改变唯GDP论
重庆转型在全国有着探路、实验意义,因为中国经济也面临“惊险一跳”。
蒲勇健称重庆转型面临“惊险一跳”。根据马克思的观点,由产品变商品为惊险的一跳,正是这一跳才创造了价值,“然而在中国,投资即政绩,不用看投资带来的效果,成功避开了惊险一跳,于是出现盲目投资,产能过剩的后果”。
蒲勇健认为,重庆推进新型工业化,能否“跳过去”实现转型,关键要看能否把持住自己的冲动。“在转型期间,新型工业化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创新、开发过程,投资见效慢,它与GDP增速成反比关系,如果不改变唯GDP论的政绩考核标准,一切都是纸上谈兵”。
事实上,新型工业化道路,对重庆来说并不陌生。
2004年,重庆开始提出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公布《中共重庆市委关于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决定》,兴建了一批工业园区,经过8年的发展,已经基本形成了“6+1”支柱产业体系。8年后,面临国际国内双重压力,重庆再提新型工业化。
“关键是看怎么做而不是怎么说,这一轮投资和此前‘4万亿’的目标不同,发改委要拿出新型工业化的参照标准和实施细则,银行则要把好关。”蒲勇健表示,经过多年的粗放增长,政府经过艰难选择后,今天终于迈出这一步,“宁愿牺牲经济增速,也要挺过去。”
与此同时,蒲勇健还认为重庆转型,在全国有着探路、实验意义,因为中国经济也面临“惊险一跳”。分管工业的张德江副总理极力推动重庆新型工业化,也透露出未来中国将会更加注重工业发展和转型。正如出席了“重庆市推动新型工业化大会”的工信部部长苗圩所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始终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围绕改造提升制造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瞄准重点领域和方向,集中力量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
尽管面临诸多困难,但重庆高调推出1.5万亿元力促工业转型,释放出强烈信号,也得到了市场的良性呼应。
7月下旬,重庆直升机项目开建前,与之配套的飞行学院首批学员招收工作提前启动,尽管考一个私人飞机驾照学费至少需要20万元,但报名者热情高涨。据工作人员介绍,短短几天时间,前来咨询的人员超过100人,已有60多人报名,超出预定名额。报名者多为重庆企业老板,也有一些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及高校教授。
盼望飞翔的重庆人和重庆高楼上日益增多的停机坪正等待“重庆造”的直升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