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小昭
近日,继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重庆两江新区、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后,国务院批复的第五个国家级新区花落兰州新区,中国经济布局的走向再度引发外界的广泛关注。
区域经济专家、武汉大学经济学教授伍新木告诉《第一财经日报》,兰州新区的获批主要是国家经济发展均衡布局的考量。因为在国土广阔的大西北,尚没有一个国家级新区,兰州新区是在一个生态脆弱、连片贫困地区的条件下,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探索一条适合当地发展的道路,意义重大。
“兰州新区获批主要是因为目前西北地区还没有,应该布局一个。”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曦告诉本报,陕西西咸新区太靠东,相比而言,兰州新区刚好处于整个大西北地区的地理中心位置。
“磁场效应”
近三年来,国务院每年批准设立一个国家级新区,其中两个在西部地区,这也意味着国家区域发展格局不断协调。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区域经济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覃成林指出,成为国家级新区意味着将在税收、土地、海关通关和重大项目审批等方面得到国家政策更多的支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新区将形成强大的“磁场效应”,进一步促进招商引资、推动相关改革,为城市带来众多发展机会。
这也成为不少地方争夺国家级新区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包括陕西西咸新区、成都天府新区、郑州郑东新区、沈阳沈北新区、大连金州新区、广州南沙新区等在内的地区都在争取成为国家级新区。例如,今年6月还曾传出大连金州新区有望成为我国第五个国家级新区的消息,只是该消息并未获得证实。
这其中,陕西西咸新区最为引人关注。去年6月,陕西省在北京发布了西咸新区的总体规划,目标直指第四个国家级新区,但一个月后,浙江舟山新区却捷足先登,成为第四个国家级新区。此次兰州新区获批,也引起当地的热议。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西咸新区就落在后面。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张宝通告诉本报,西咸新区的申请材料已经上报至国务院,获批的可能性很大。他强调,包括西咸新区在内的一些重要新区“将来都会批”,这些新区设立的意义和目的不一样,外界不必过分解读“第四个”或者“第五个”之类的名号。
“例如,舟山新区的设立是落实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决策,它跟浦东和滨海是一样的吗?”张宝通说,国家设立新区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目的也不一样,地位也不一样,“无论兰州新区怎么做,它也不可能超过西咸新区、重庆两江新区和成都天府新区,因为西安、成都和重庆是西部的三个中心特大城市。”
赵曦也认为,设立国家级新区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而是根据区域经济状况,目的是区域均衡发展。
政策含金量弱化
专家分析指出,浦东新区旨在提升上海及长三角地区对外开放水平和国际竞争力,天津滨海新区是中央立足于打造中国第三极,在环渤海、京津冀地区塑造的新的增长极,建设重庆两江新区则是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先行区,设立舟山新区则是为了落实海洋经济试验的战略,而兰州新区获批则是立足于当地的资源和地域特点,走合理的工业化、城市化道路。
根据今年初国家发改委发布的《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两江新区、西咸新区、天府新区、兰州新区、贵安新区列入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新区建设,这五个新区分别是重庆、陕西、四川、甘肃和贵州发展的重心。
张宝通说,西咸新区所在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和成都天府新区所在的成渝经济区均已上升为国家级经济区战略,而兰州所在的甘肃则没有,因此兰州新区获批在某种程度上是国家出于经济均衡布局的考虑。在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中,西咸新区作为西安国际化大都市的主城功能新区,“含金量非常高。”
广东省综合改革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彭澎分析称,在兰州新区获批之后,华东、华北、西南、西北均有国家级新区,而东北、华南和中部地区尚无,从区域布局而言,下一步类似像东北的大连新区、华南的广州南沙新区、中部的郑东新区或者武汉新区及长株潭等冲刺国家级新区的可能性比较大。
在张宝通看来,相比当年的深圳特区,目前的新区政策含金量已经非常小,“国家级新区主要是一顶‘帽子’,这个国家级的帽子用得好,像滨海新区就可以在招商引资方面发挥很大的作用,有这顶‘帽子’,就可以获得包括资金、资源方面的优势。”
彭澎也认为,国家级新区的帽子对当地经济的作用应当“因地而异”。“当年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比现在的新区大多了,但现在汕头、珠海的经济发展也很一般,甚至不如一些非特区的城市。”彭澎说,现在国家级新区的政策差异性并不是很大,能否快速发展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实力,“每个新区的资源、配备完全不同,例如浦东、滨海和两江新区所在的城市均是直辖市,因此也获得了快速发展,而舟山新区则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至今仍未找到明显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