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城复制传闻遭一边倒反对说明了什么
本报记者刘希平
“投资55亿元、再造一个凤凰古城”……
一则湖南将花巨资“复制凤凰古城”网络新闻的出现,使湘西凤凰古城再次成了各界关注的焦点。
“是政绩工程还是‘文化啃老’?”由于文中提出的“游客日益增多与接待能力不足相矛盾”的理由难以说服大众,各种接踵而来的议论声把凤凰古城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8月31日,以经营开发凤凰八大旅游景区(点)为主的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微博回应称,打造“烟雨凤凰”并不是再复制一个凤凰古城,而只是对古城的减压和保护。
那么,一个复制古城的传闻缘何会如此广受关注继而引发舆论的发酵?反对声音几乎呈现一边倒的民意结果又反映出民众对景区复古的何种心态?
网传凤凰“复制古城”
“凤凰拟投资55亿复制一座古城,以解决游客太多等问题。”
8月31日,以此为标题的新闻报道经某网络媒体发布后,开始在互联网迅速传播。
报道称,上世纪80年代,凤凰古城成为中国最早向外国游客开放的景区之一。此后,通过大力实施品牌升级战略和景区景点扩容提质系列工程,凤凰成功晋升中国4A级旅游景区。国内客源市场辐射浙、川、京等30多个省市,境外市场拓展到香港、马来西亚、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今年上半年,凤凰古城共接待游客310.5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62亿元人民币。8月份以来,凤凰古城的日均游客量超过5000人次。
有数据显示,凤凰旅游开发十年来,游客接待量从2000年的57万人次上升到去年的65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从不足百万元攀至44.31亿元。在旅游旺季,当地某酒店一天的房费最低也要280元。当有旅客压价时,酒店老板很少“妥协”,因为此时凤凰的酒店“根本不用担心没人住”。
不过,当昔日静谧安详的凤凰古城被蜂拥而至的游客搅得日益喧闹时,基础设施不足、游客满意度下降等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接连显现。
文章透露,为解决日益增多的游客与凤凰古城接待能力不足的矛盾,一个拟投资55亿元人民币,完全模仿凤凰古城而建的新镇“烟雨凤凰”将于年内动工。
文中还引用了湖南凤凰古城旅游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文智对此项目的介绍,“烟雨凤凰”是湖南省文化产业重点建设项目之一,将在距凤凰古城6公里之外再造一个新镇,作为新的游客服务区来释放古城的接待能力。他说,“这并非建设简单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接待设施,我们期盼能在传承和弘扬凤凰文化的同时,续写凤凰的历史,成就新的经典。”
传闻发酵引舆论关注
《法制日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凤凰县西南,有一山酷似展翅而飞的凤凰,古城因此而得名。凤凰古城始建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历经300多年的风雨沧桑,古貌犹存。现东门和北门古城楼尚在。
资料显示,凤凰古城分为新旧两个城区,老城依山傍水,清浅的沱江穿城而过,红色砂岩砌成的城墙伫立在岸边,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城楼还是清朝年间的,锈迹斑斑的铁门,还看得出当年威武的模样。北城门下宽宽的河面上横着一条窄窄的木桥,以石为墩,两人对面都要侧身而过,这里曾是当年出城的唯一通道。
“凤凰复制古城”新闻一出,立即在互联网传播发酵继而引发舆论关注。
“政绩冲动是魔鬼中的魔鬼”,“凤凰古城也开连锁店?”……在当前某些地方复古之风盛行的氛围下,这一消息犹如在互联网上引爆了一枚重磅“炸弹”。
“花再多的钱,模仿得再像,造出来的终究只能是一个赝品‘古城’。”有网友说,沈从文故居中的一砖一瓦一石一木,都包含了足够的历史文化密码,等待游客的解读。尽管只有6公里的距离,再造出来的故居作为新镇的一部分,哪怕是一模一样,也很难使游客“入戏”。
这位网友认为,中国当下的旅游业中,最不缺的就是各种新建再造的“假古董”。
“凤凰古城之所以能吸引游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的历史沧桑感。我们毫不怀疑当地可以花钱堆出一个和凤凰古城外观一模一样的新城,可问题是,历史却不是真金白银能买来的。”有网友则对古城复制后的前景深感担忧:缺乏了历史底蕴,难道游客就这么配合,大老远地花钱跑到你那里去看一幢幢的仿古建筑?这不是自毁招牌吗?
由于凤凰县官方对这一传闻迟迟未作正式回应,有网友甚至猜疑,这一新闻事件或许又是当地对烟雨凤凰项目“自我宣传”的一招“苦肉计”。
记者注意到,一周以来,这则传闻在互联网传播发酵继而引发网民广泛关注。据中国网旅游中国舆情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9月3日10点,相关新闻发布、转载340篇次,主流微博评论、转发超过万次。且有清晰迹象表明,连日来,有关“凤凰新古城”的热议还在继续。平均每分钟评论量高达5次,12秒内就有一人次参与该讨论。而网络民意结果显示,反对复制古城的声音几乎呈现出一边倒态势。
民众担忧“文化啃老”
那么,凤凰县缘何要复制一个凤凰古城?其所需55亿元经费到底来自何处?由于凤凰县官方至今没有公开回应,真相扑朔迷离。
为了探寻真相,9月5日,《法制日报》记者对凤凰县相关部门进行了电话采访。
“网络上所说的‘古城复制’项目实际上是指‘烟雨凤凰’项目,这种说法可能是开发公司的一种营销手段,并不是去再造一座古城。”听完记者的采访意图后,凤凰县旅游局一位工作人员谈了自己的看法。
这位工作人员同时建议记者找开发此项目的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了解详情。经过一番联系后,《法制日报》记者找到了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彭耀根。
“我们并不是去仿造一座古城,而是完善凤凰古城的配套设施,以提高接待水平和改善接待环境。”彭耀根说,网络传闻复制古城的说法是一种误传。
彭耀根向记者介绍,去年凤凰古城一年每平方公里接待人数达到了580万人,远远超过了预期人数。一些酒店、购物等配套设施与旅游业的发展也显得不匹配。修建“烟雨凤凰”的目的就是想做好古城的配套设施建设。如建造一些好宾馆,并且做好沱江水的环境治理。
“凤凰计划进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清单。为了确保资源的永续利用,给核心保护区减压减负,我们提出了‘建新镇保老城’的设想。”8月31日,凤凰古城文化旅游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在企业微博上也发文认为,凤凰古城无论物理意义上还是文化意义上,都是无法复制的。
55亿资金来自何处?是企业资金还是财政拨款?彭耀根向记者透露,打造“烟雨凤凰”的55亿资金全部由民营开发公司筹集。
那么,对于这一被误传的新闻,相关部门缘何迟迟不作正式回应?
“我们不想误入怪圈!”彭耀根解释说,事情没有做好之前,没必要和这些传闻纠缠不清。
“传闻非真,担忧有理。”长沙律师曾技芝认为,在各地大兴复古之风,梁祝故里、孙大圣故里“烂尾”的背景之下,湖南投资55亿元复制凤凰古城,引来众多网民非议,属于正常现象。
“景区复古屡遭质疑,背后凸显的是民众对某些地区热衷于‘文化啃老’做法的担忧。”曾技芝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也有法律界人士提出,若从古城保护的角度来看,在旧城之外建造新城,以此来疏散旧城的压力,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问题是,“烟雨凤凰”是出于保护凤凰古城吗?这实在令人生疑。说白了不过是借“文化保护”之名行“经济增长”之实。换言之,投资55亿元的山寨版凤凰古城,只是相关各方获取经济利益的敲门砖。在这场资本逐利的游戏中,所谓文化保护,也许只占到极其次要的一个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