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彝良9月8日电 (记者王飞)8日下午5点多,记者在彝良县城罗炳辉广场采访,这里是灾民安置点之一,广场上密密麻麻搭建了许多帐篷。走近一看,每个帐篷里都住了至少10个人,多的达到20人左右。据了解,他们都是从灾区被接过来住在这里的,来自不同的村庄。
丰盛的晚餐
杨雪珍是住在帐篷的其中一员。她告诉记者,7日(地震发生当天),她的儿子陪她一起到县医院看病,还没回家,就接到家里的丈夫打电话来说,地震了,家里的房子开了很大的口子,晚上不能住了。于是,杨雪珍就留在了县城,傍晚的时候,政府在罗炳辉广场搭建了帐篷,她就带着儿子过来住在这里。
她说,住在帐篷之后,政府白天还送来了被子和吃的,今天中午吃的是面条,但是由于人太多,她当时没能排队吃到面。不过,下午的时候,她就提前了一些时间去排队,也吃上了地震以后的第一顿晚餐。
记者注意到,政府免费发送的这份晚餐有四个菜,包括回锅肉、炒土豆条、油炸花生米,还有炒的莲花白菜,吃的是米饭,还可以免费领取矿泉水。一位领到饭后在帐篷门口吃饭的村民告诉记者,味道很好,感觉“太安逸了”。
灾民主动参与搭帐篷
罗毅是小河边的村民,地震后,由于家里的瓦房土墙出现大面积开裂,晚上不敢住在家里,于是来到罗炳辉广场,当时官兵和志愿者正在为灾民搭帐篷,罗毅也就主动帮忙一起搭建。
他端着排队领到的晚饭,一边吃饭,一边告诉记者,他的家里只有妻子和孩子,一家三口人,现在和其他一些受灾的村民住在同一个帐篷里。罗毅说,受灾的村民家里情况都差不多,大多都是瓦房,所以地震来了,房屋被毁,只好搬出来住帐篷。
另外一个村民告诉记者,住在帐篷里,感觉很热闹,有被子,有吃的,还有那么多朋友住在一起,感觉很好玩,晚上睡觉也不会觉得冷。在另外一个帐篷里,记者看到他们正围坐在一起吃饭,据说这是他们的亲友从家里做了送过来的。
小贩免费送米粑
在帐篷附近,有一个小贩免费赠送“米粑”。据了解,这是来自贵州的周遵明和郑绍礼两个小贩的生意,他们的组合名叫“周正黄粑”。今年5月份,两个人把生意做到了彝良县,其后规模不断扩大,地震发生后,他们安排了七张专卖米粑的小推车,到处赠送给那些需要的村民。据说,他们每天要送出去一千多斤的米粑,价值大约在一万元以上。
记者在采访的时候,周巧飞正在一辆小推车旁边把米粑分给市民,记者向周巧飞询问米粑是用什么制作的,周巧飞的负责人周遵明告诉记者,这个米粑的主要原料是小米、蜜枣、高粱等。
记者还采访了一群戴着红色帽子的学生。文霓是彝良县第一中学231班的学生,地震发生后,她带上自己的妹妹,主动当起了志愿者。在罗炳辉广场,这批小小的志愿者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他们穿梭在人群里,向前来领取晚饭的市民分发碗筷等用具。
文霓告诉记者,地震发生的时候,他们班上的同学迅速躲到了课桌底下,老师把他们按顺序送出教室之后,最后一个离开。她说,整个撤退秩序很好,学校也只是晃了几下,并没有受损。她的妹妹还告诉记者,她最近在医院里帮助病人端粥。文霓说:“帮助别人感觉很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