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十八大代表]尼玛拉木:农牧民满意我开心
8月,澜沧江大峡谷的美景留不住尼玛拉木的脚步,她不断穿梭于德钦县云岭乡的村庄和高山牧场之间,把一封封高考录取通知书准确投递到高考学子手中。尼玛拉木说:“投递高考录取通知书虽然辛苦,但看着考生充满喜悦的笑容,他们能上学,家乡就有希望了,我就一点也不觉得辛苦了。”
尼玛拉木是德钦县云岭乡的一名藏族女邮递员,云岭乡面积有960平方公里,服务人口5400多人,当地居住的全部是藏族,尼玛拉木要走的邮路总长度为350公里。
她所走的邮路在白马雪山和梅里雪山峡谷地带,这里气候多变,在她的投递路段,既要上到海拔4000米接近雪线的地方,承受寒冷;又要下到海拔只有1900米的澜沧江河谷地带,忍受3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尼玛拉木服务的村寨在汹涌的澜沧江两岸,有一条邮路必须跨江到达对岸。由于当地条件所限,过江只能通过一条锈迹斑斑的简易溜索,工具就是一个挂钩、一根麻绳。一个阴雨天,尼玛拉木冒着大雨来到澜沧江边,面对呼啸的狂风和咆哮的江水,依旧乘上“溜索”,箭似的“飞”了出去。可能是“溜索”沾了雨水太滑,她的身体一下失去了平衡,头朝着江对岸的挡墙直直冲了过去。在这关键时刻,岸边的老乡冲上来,把她紧紧地拽住,使她过了这道“鬼门关”。尼玛拉木醒过来后的第一句话却在问:邮包在哪里?看到邮包安然无恙,她才松了口气。谢过老乡,她又爬起来踏上了漫漫邮路。为了让乡亲们都能及时收到邮件,尼玛拉木一次又一次地冒着生命危险,乘上溜索过江送信。
尼玛拉木服务的对象主要是藏族群众。由于藏民的名字都取相同的发音,翻译成汉语后就有很多重名的人,这给送信的尼玛拉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一次,尼玛拉木投送一封收信人为“查理桶村达瓦”的信,可村子里有20多个人都叫“达瓦”。尼玛拉木就挨家挨户去问“是不是有家人在寄信人的地方工作”,从村里找到地头,再找到放牧的牧场草地,最后终于找到了收信人。
有一年,尼玛拉木收到几封来自国外的信件,那是50多年前出国的藏族同胞寄回来的,由于长时间没有回国,地址都是按照当年的印象写的,找不到收件人。尼玛拉木觉得她有责任把这断了的线连起来。于是,她开动脑筋,搜索自己的“信息库”,在投递过程中四处打听,遇到年纪大的老人,尼玛拉木会特别地多问问,3个月后,尼玛拉木终于连起了这根断了50多年的线。高山峡谷挡不住她对工作的爱,对藏族同胞的爱,她说:“只要农牧民满意我就开心。”
党员寄语:希望尼玛拉木到北京后告诉大家,感谢党的好政策、惠民政策,我们村通过搞旅游,家家过上了好日子。
(云南日报李银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