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马松
根据我国人民防空法等有关规定,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本市将于今天上午11时35分至12时03分,在除浦东和虹桥国际机场地区外的全市范围内组织防空警报试鸣。试鸣期间,17个区县215个街道镇(含工业园区)的1917个居民小区和332所学校超过70万人将参加防空防灾演练,规模为历年之最。
按照要求,警报试鸣期间,不参加演练的市民可注意听辨各种警报信号,了解和熟悉具体声音细节及其所表达的含义,以备“不时之需”,但不必采取任何行动。如果真遇到战时防空警报响起,市民们应如何应对?上海市民防办公室巡视员、防空防灾专家王沪鹰表示,根据经验,战争爆发前一般都会有预兆,常见为相关政治和外交事务的开展与斡旋。因此,现实环境中,居民往往先已知晓战争发生,此后才可能遇到防空警报鸣响的情况。王沪鹰表示,听到警报信号后,应保持镇静,先听辨出鸣放的是哪种警报信号,然后再采取相应措施。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表示敌方即将对城市进行空袭。此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火源,迅速进入民防工程或指定隐蔽地域。公共场所的人员和车辆,应听从指挥,迅速到指定地点隐蔽。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表示敌方已经开始或者马上将进行攻击。除必须坚守岗位的工作者外,其他所有人员应立即就近进入民防工程掩蔽。如情况紧急无法进入民防工程,要就近利用地形进行隐蔽。
解除警报(长鸣3分钟)意味着危险已经解除。市民可返回家中或工作岗位。
专家指出,作为非参战人员,普通市民在战争中最需要做的,就是自我保护和维护秩序。此时,寻找有效躲避场所和保护物便成为首要行动准则。“有民防工程的,应第一时间有序进入。没有民防工程的,可以选择其他空间,比如地下商场、地铁车站和车辆已经停运的隧道内进行躲避。如果实在没有地下设施,还可以选择树林或树荫等上方有遮蔽物的地方暂时避难。”王沪鹰强调,桥梁和高架道路等尽管也对下方有遮挡作用,但因其本身极易成为被袭目标,绝非安全的藏身之地。而身处行驶中车辆上的人员,也应当迅速停泊到平地上,下车后就近寻找避难场所。
目前,本市已设立比较健全的民防工程指引标志体系。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可自行寻找城市中印有“民防工程”字样和方向指示的标牌。而各街道镇和居委会也已准备了详尽的紧急疏散和避难安置预案。“本市已基本做到了全覆盖,具体到战时遭遇敌方空袭,各家各户应该前往何处掩蔽都有预案。这些信息不是机密,只是未到临战,暂不公布而已,市民平时也可以向居委会工作人员询问。”
本市于2007年9月15日举行了建国以来首次在上海临海的几个区县同时开展的防空警报试鸣,此后每年进行。自2008年起扩大到全市范围,时间定为每年全民国防教育日(9月份的第三个周六),2010年因世博会而暂停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