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洪雷
接连两天多个航班接到威胁信息而致使飞机停止起飞甚至备降。9日晚,相关律师和民航业内人士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威胁航班不仅会给航空公司和乘客带来巨大损失,更是对公共安全秩序的严重扰乱,不法分子将会受到法律的严厉惩罚。
接到威胁电话咋处置
宁可信其有
“类似情况的多次发生给航空业造成非常恶劣的影响。”一位航空业内人士提到连续两天发生的威胁航班事件时非常愤慨。
据该业内人士介绍,“为了乘客的安全,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航空公司宁可信其有,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安全检查。”随之而来的便是,准备起飞的飞机要停止起飞,而已经起飞的飞机会找距离近的机场进行备降。
接着,包括民航、公安、卫生等相关部门就会启动联动机制一起应对突发事件。“平时航空公司以及相关部门都会演练类似的反恐练习,所以一切都会按部就班地进行。”该业内人士表示,一旦到了这个阶段,航空公司只能等相关部门的通知才能决定起飞时间。
乘客损失谁来赔
损失举证是难题
一旦遭遇到滞留情况,乘客们一般都会抱怨航空公司。“其实航空公司最不希望发生这种情况,因为这意味着巨大的经济损失。”该业内人士介绍,一次备降不仅需要重新加油,还要缴纳机场起降费用,以及客梯车、摆渡车等费用。
“一架飞机可能要值多个航班,一次延误就意味着这个飞机完成不了航班任务,这种损失也是非常大的。”业内人士称。
“按照法律规定,航空公司有权向不法分子索要损失赔偿。”山东大正泰和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新亮表示,由于此类不可抗因素,乘客无法向航空公司索要赔偿,可以向不法分子要求民事赔偿。“但是索要赔偿较难实现,最基本的损失举证便是乘客面临的难题。”
编造恐怖信息后果如何轻则拘留重则刑拘
“编造险情或者恐怖信息将面临法律严惩。”王新亮表示,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5条规定,散布谣言,谎报险情、疫情、警情或者以其他方法故意扰乱公共秩序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此外,《刑法修正案(三)》新增设“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它的基本含义是:编造爆炸威胁、生化威胁、放射性威胁等恐怖信息,或者明知是编造的恐怖信息而故意传播,严重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根据刑法规定,犯编造、故意传播恐怖信息罪的,一般情况下,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原标题:乘客损失很难获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