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官员视察蓄水工程铺红地毯遭质疑(图)

2012年10月24日15:32  法制网
河南官员视察蓄水工程铺红地毯。图片来自网络。 河南官员视察蓄水工程铺红地毯。图片来自网络。

  庆典仪式花的每一分钱都来自公共财政。龙湖蓄水仪式现场的红地毯之所以引发热议,并不是红地毯值几个钱的问题,而是这笔钱该不该花的问题

  法治周末记者 赵红旗 发自河南郑州

  一提起工程奠基、竣工之类的事儿,不少人自然而然地就想到了红地毯、红条幅、飘空气球。

  10月18日上午,在河南郑州龙湖引黄灌溉调蓄工程蓄水仪式上,由于主办方为省、市等领导的出席在河床内铺设了红地毯,从而引发网络上的大量争议。

  “两年前,龙湖调蓄工程启动时,这里车水马龙,红地毯、红条幅充满着喜庆,现场热闹非凡。晚上看电视,才知道来了不少领导。”10月22日,看着郑州引黄灌溉龙湖调蓄工程引水渠里奔腾的水浪,居住在郑州市郑东新区的王怀(化名)对两年前的开工仪式记忆犹新。

  作为郑东新区发展的见证者之一,王怀说:“这里工程项目多,飘个红条幅、响个锣鼓声、铺个红地毯,并不是什么新鲜事。”

  他对10月18日龙湖蓄水仪式的隆重、热烈、喜庆同样充满感慨,“挖这样的一个人工湖并非易事!按照官员的说法,这是生态工程、民生工程。开工有仪式,蓄水有仪式,无非想搞出些大动静告诉社会各界,我们官员是亲民、爱民的。与几十亿的工程费用相比,这样的庆典仪式花钱不多,却给官员的脸上贴金不少。”

  随手打开一些官方网站,有关重点工程奠基、竣工及机构更名之类的消息并不少,上面必有当地主要领导亲自出席等内容。

  “现实中,大大小小的仪式活动在泛滥,而且出席的领导级别高、数量多。不难看出,这些庆典仪式显示的是公共项目,自然花的每一分钱也来自公共财政。龙湖蓄水仪式现场的红地毯之所以引发热议,并不是红地毯值几个钱的问题,而是这笔钱该不该花的问题。”一直关注龙湖蓄水“红地毯”风波的郑州大学一位学者认为。

  龙湖蓄水有望成未来富人区

  “通常情况下,政府部门搞个仪式,铺个红地毯之类的芝麻小事,已然司空见惯。两年前,启动仪式现场也有红地毯,但风平浪静。两年后的蓄水仪式现场,却因‘红地毯’掀起轩然大波,这折射出当地市民复杂的心情。”一位不愿具名的官员说。

  记者翻阅2010年10月17日的《郑州日报》,在一版显著位置看到了标题为《引黄灌溉龙湖调蓄工程启动》的报道。

  报道称,“工程建成后,蓄水位达85.5米,水域面积约5.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5米,总库容2680万立方米,具有调蓄、灌溉、景观、气候调节等多种功能,充分体现了郑东新区‘生态城市’、‘共生城市’的城市发展理念。”

  时任市长赵建才在启动仪式上致辞表示,郑州引黄灌溉龙湖调蓄工程,不仅是该市“十年建新区”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也是郑东新区规划建设的点睛之笔,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和示范效应。工程竣工后,将与现在的2000多亩国家森林公园共同构成新的城市核心生态区,“城在林中,水在城中”的宜居城市建设目标将有望实现。

  “此消息传出后,龙湖地价随着人们的期待一路攀升。有人分析,龙湖有望成为郑州未来的富人区。”郑州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透露,在当前郑州土地供应偏紧、尤其是郑东新区几乎无房可卖的情况下,龙湖蓄水将把龙湖区域推向诸多实力雄厚的房地产商面前。

  此前有消息传出,包括恒大地产、建业、宝龙、万达等在内的房地产商均有意把龙湖当成高端住宅项目的“竞技场”。

  10月22日,法治周末记者在郑东新区走访发现,已经有不少楼盘在“龙湖”上面做文章。位于郑东新区黄河东路与熊儿河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处楼盘,声称与龙湖、与CBD仅一河之隔,房价每平方米在1.4万元左右。

  如今,龙湖区域已汇聚了联盟新城、绿城•百合公寓、中义•阿卡迪亚、第一大街、温哥华山庄等一大批高档楼盘。

  记者在中介市场上了解到,这里的二手房在每平方米2万元以上,堪称郑州最贵。

  早在3个月前,龙湖板块就几乎同时拍出了两块所谓的“地王”,一度引起郑州房地产业内人士的猜测:龙湖蓄水结束,附近地价还会大涨。

  “涨是肯定的!我们预测,住宅价格可能在2.5万元/平方米以上,写字楼价格可能在5万元/平方米。”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分析说,“如果龙湖地区的地价按最新地王之一936万元/亩的价格计算,那么,每平方米的土地价格也就是8300元/平方米。目前,地价一般占到房价的25%至30%,这样的话,房价应该在2.5万元/平方米以上。”

  10月18日,在龙湖调蓄工程蓄水现场,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致辞说,用国际化的视野、胸怀百年的气魄,严格执行规划,高标准开发建设,真正把龙湖区域建设成为中部地区乃至全国环境最美、生态最好、配套最全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地,让“水域靓城”的名片更加响亮。

  “龙湖蓄水对每个市民都是好事,但此区域没听说有保障房之类的消息,与工薪阶层无缘。”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类似的声音。

  引发公共财政监管质疑

  龙湖调蓄工程蓄水仪式结束后,有微博称:郑州挖了一个人工湖,马上要蓄水,为了迎接副省长赵建才等领导视察,将红地毯铺到了河中心,副省长到河中心看完后离去。微博随后被转载。

  也有微博称:龙湖水域占地5.6平方公里、总投资30亿元、湖体库容2680万立方米,集农田水利、生态、旅游、休闲、防洪等多种功能于一体,是个不错的工程,只是这红地毯太具典型性和代表性了。

  有的网友说领导“官僚主义”,有的网友称“铺张浪费”,还有的说“领导怕脏了皮鞋”。等等。

  实际上,赵建才仅是出席蓄水仪式的其中一位领导。据当地官方网站和当地报纸报道,仪式在郑东新区龙湖湖心岛举行,参加仪式的有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克,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吴天君,副省长赵建才,省政协原副主席、郑州市原市长陈义初,省水利厅厅长王树山,市长马懿,省政府金融办主任孙新雷,省银监局局长李伏安等省市领导。李克宣布郑州引黄灌溉龙湖调蓄工程蓄水开始。

  从当地官方网站上的新闻图片可以看出,省市领导一行几十人,从岸边步行至湖中心有近百米的距离,一路上都铺着大约3米宽的红地毯,而湖中心的仪式举办地,则铺着数百平米的红地毯。

  网友们估算了红地毯价格后,纷纷留言谴责政府为了面子工程而浪费纳税人的钱。

  有网友感叹称,这种红地毯大约8到10元一平方米,而这样大规模的铺设不知道在接待费用中占了多少。而正因如此,有网友调侃道:“走红地毯不是娱乐圈的专利,与娱乐圈的红地毯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也有网友称,红地毯长度大概不到1000米,面积不到1000平方米,随便搜索一下百度就可以查到,工程红地毯大概是3.2元/平方米,买的话也不会超过3000元,更何况这些工程红地毯是被重复利用的物品。

  面对热议,10月19日凌晨,郑州市政府发出了题为《关于郑州引黄灌溉调蓄工程蓄水仪式现场红地毯问题的致歉声明》,声明全文如下:

  “在经过两年多的建设施工后,郑州引黄灌溉调蓄工程具备蓄水条件……为纪念该项大型水利工程竣工,提振全市人民的士气,加大民生项目建设力度,我市于10月18日上午由郑东新区管委会组织举办了蓄水仪式。该仪式现场由郑州天正广告礼仪公司设计安排,由于我们作风不实、审查不严,未对广告公司在仪式现场设置的红地毯进行纠正,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在此向广大网民和群众诚挚道歉,今后我们将以此为戒,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更好地完善各项工作。同时,向广大网民和群众一直以来给予我们的关心帮助表示衷心感谢,欢迎今后继续监督我们的工作。”

  对于郑州市政府的回应态度,很多网友表示支持。但同时也有很多声音表示,郑州市此次的“红地毯”风波并非个案,这种仪式上的铺张浪费几乎到处可见,而有网友则直言不讳,称几乎所有的仪式都是多余的。

  “堂堂管委会,竟然连一个小小的仪式都搞不了,还需要请外边的广告公司代劳?是组织能力和统筹能力不足,缺乏自信;还是‘懒病’作祟,当惯了‘甩手掌柜’?另外,仪式‘外包’是需要花钱的;而据常理推断,政府的‘活儿’一般都花费不菲。何不请郑东新区管委会公布一下相关预算和实际花费,比如举行这个仪式总共花了多少钱、请广告公司的费用是多少、事先是不是经过招标竞争等等,请广大网民和业内人士给把把关,看看是否靠谱。但愿红地毯事件真的只是个‘作风问题’。”一位名叫乔志峰的网友公开亮明自己的观点。

  有用公款为领导贴金之嫌

  政府致歉声明发出后,“红地毯风波”并未平息。

  “在声明中为何不提及以下问题?”“龙湖蓄水仪式的举行是否有前期预算,应予说明;预算中所列支的款项是否得到有效控制,应予说明;承接龙湖蓄水仪式的广告公司是否经过竞标方式取得,应予表述;文中所述郑东新区管委会的态度如何,应予澄清。”有网友尖锐指出。

  就在声明发布的当天,一位现场采访蓄水仪式的记者撰写一则记者手记,称铺红地毯是为防止有人陷入泥沙、跌倒摔伤,不完全是为领导服务,群众、工人及记者都可在红地毯上合影留念。

  而细心的网友在网上披露,郑州市政府致歉的同时,官网也开始删除当天领导图片。

  更有网友对记者手记反驳道,大型活动由专业的礼仪公司承办,有必要吗?插些彩旗,挂些横幅不就可以了?企业出钱还可以,政府活动能省还是省点好,财政的钱是百姓的血汗钱,应该用到刀刃上才好,树形象的东西少一点好。

  “如今,搞庆典仪式请广告礼仪公司帮助策划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类公司有经验、效率高、收效好。”业内人士向记者介绍,目前的礼仪公司有相当比例是从广告、礼品行业等演变而来的,目前礼仪公司提供的服务主要包括楼盘包装、促销、庆典和婚礼等等,其中婚礼和庆典活动占了很大的比例。

  这位人士介绍,一般庆典仪式策划在3万元左右,有的根据场面大小和用具不同,花费可达10万元左右,甚至更多。

  这位人士举例说,郑州一家礼仪公司曾参与并成功承办了“西气东输点火仪式”、“南水北调开工仪式”、“祭祖大典”、“郑交会开幕式”、“亚洲艺术节开幕式”等大型庆典活动,但收费却是“商业秘密”。

  “连一些小小的乡镇有个项目也要搞仪式,开工搞,完工还要搞。不容回避的是,这笔钱谁来出?这些项目可以说与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但庆典仪式并不能给群众带来实惠。庆典仪式的流行,其实是给这个项目有关的官员树形象。”郑州大学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学者认为。

  “公款消费来自于公共财政,而公共财政来自于民众,公款消费关系着公民、法人等的切身利益,需要社会公众广泛知晓或者参与。”这位学者建议,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和政府财政支出透明度的增加,消除社会公众的合理怀疑,政府有关部门应及时、主动向社会公开费用消费情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