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湖筒子楼 50年老厨房换新装

2012年10月28日00:00  北京青年报
团结湖筒子楼 50年老厨房换新装

■改造后的公共厨房干净敞亮(1 /3张)

  去年年底,朝阳区在全区推出了为民解忧工程,眼看工程就要年满一年,居民百姓的“忧”是否已解,各社区到底都做了哪些实事?昨天,记者走进了朝阳区面积最小,但人口密度最大的团结湖街道。筒子楼改造,让居民摆放在楼道内的杂物“住”进了铁皮柜,使用了50多年的公共厨房进行了重新装修……筒子楼里的居民说,这次政府的心真正“忧”在了居民的心上,他们没有被遗忘。

  ■现场探访■

  杂物“住进”铁皮柜

  遇到火灾能逃生

  与鳞次栉比的北京CBD隔路相望就是团结湖的水碓子小区。与灯火辉煌的CBD相比,这里简直就是另外一个世界。这个小区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共有42栋居民楼,在这些居民楼中,至今还有5栋筒子楼。

  老北京人都知道,筒子楼始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虽然楼道宽阔,但是,厕所和厨房为楼内各家共用。每个住户的房间也只有10到20几平方米。水碓子社区干部刘景霞告诉记者,因为各家的地方小,相对宽敞的楼道就成了居民堆放杂物的主战场,安全隐患也就常伴身旁。

  昨天,记者走进刚刚改造完成的水碓子社区9号楼2单元,社区干部所形容的杂物挤占了大部分楼道空间的景象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楼道两边一排排干净整洁的铁皮柜,居民的杂物全部被收进了柜子里。刘景霞说,现在每户居民都拥有一个自家的铁皮柜,而且都配发了钥匙,日常的维护也由居民自己负责。

  居民乔任波深有感触:“这铁皮柜进搂最大的好处就是防火的安全系数提高了。”作为住在筒子楼里的居民,生活水平都不高,家里的杂物自然不少,老楼的基础设施又差,电线全都裸露在外面,一旦失火,居民的逃生通道就会被自家的杂物阻断,现在街道给统一配了铁皮柜,大家就都安了心。

  50年公共厨房改造居民不必提篮做饭

  在水碓子筒子楼改造工程中,9号楼2单元2层的公共厨房作为改造的试点率先进行了装修。昨天中午,记者还没走进这间已经很难见到的公共厨房,就闻到了一阵阵饭菜的香味儿。

  走进公共厨房,墙壁上新贴的白瓷砖亮得晃眼,灰白色的吊顶干净敞亮,燃气管线全都重新刷上了银粉,没有一丝油污,十户居民的灶台围成一圈整齐地码放在同样贴了白瓷砖的灶台上。

  在楼里已经居住了快40年的梁淑敏大妈正在做饭,炸带鱼、炒豇豆。提起厨房的改造,她乐得合不拢嘴。梁大妈打开灶台下新制作的柜子给记者看,以前,没有柜子,做饭全得靠运输,大妈提起一个有6个方格的提篮说:“你看,酱油、醋、盐,我们都得装在这个篮子里运到厨房,我都运了快40年了。”厨房改造后,梁大妈再也不用当运输大队长了,调料直接放到厨房就行。

  梁大妈说,这楼50多年了,这是第一次厨房装修,想起以前被油污熏染的墙壁,燃气管道上厚厚的油污,踩起来都粘脚的地面,现在在这么干净的厨房里做饭,再简单的饭菜都觉得挺香。

  ■改造故事■

  居民从有顾虑

  到抢着改

  为了改善老筒子楼的环境,今年9月,街道启动了水碓子社区筒子楼居住环境改善工程。9号楼2单元的61户居民作为试点首批迎来了改造。改造项目是公共厨房重新装修和安装铁皮柜。

  社区干部刘景霞说,改造虽然是好事,但是居民都觉得破家值万贯,即便有了铁皮柜也要清理出不少的老物件,开始一些居民很抵触,觉得宁肯乱也别动。社区从7月开始深入到每一户居民家中,加班加点帮助居民一起清理楼道里的堆物堆料,楼长们也忙前忙后地协助进行清理。由于近些年来筒子楼里租房户较多,楼内的很多杂物都是户主的,也给清理工作带来很大不便。社区对出租户的房主还进行了逐户联系并协商清理事宜。“当时,我们仅一个单元就清理出了4大车的杂物。”社区干部王海银说。

  提起厨房的改造,刘景霞也特别有感触。刚开始他们走进住户家,给他们做工作,希望配合政府改造他们的生活环境时,一些居民觉得厨房装修就要到外面吃饭,十分不方便,而且这老楼没准哪天就拆了,装修没有意义,不太配合。但是,经过他们入户反复劝说,居民还是看到了改善环境后的好处,才同意了改造。

  厨房装修从9月底开始,10月10日正式完成,居民的肯定也让他们觉得工作没有白做,这力气用的是地方。

  昨天,记者正在水碓子社区采访,家住9号楼对面,同样是筒子楼的一位居民特意登门找到了社区。他开口就问:“我们楼的厨房什么时候能改造啊?都盼着呢,只要能改,就是出去吃一个月也行啊!”

  社区的孙主任说,以前,老筒子楼的改造是难题,居民们看不到效果谁也不愿意动,现在有了9号楼的先行试水,居民看到了好处,现在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先改他们的楼层。“居民谁都想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里,我们不能因为筒子楼老旧,就放弃,这里的居民更需要政府的关心。”团结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杜磊说。

  ■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薇

  见习记者 薛雷

  ■本组摄影/本报记者 郁骁

  ■对话■

  让筒子楼的居民

  活得有尊严

  受访对象:团结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杜磊

  记者:为民解忧工程因何选中了筒子楼?

  杜磊:筒子楼里的居民多生活着本市的中低收入居民,他们的居住环境更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给他们尊重,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遗忘,活得有尊严。

  记者:改造的费用哪里来?

  杜磊:团结湖街道是朝阳区最小的街道,企事业单位少,财政负担重,要全额拨付显得力不从心。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目前,采取三方投入的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即社会单位赞助一点,社区居民自掏一点,街道办事处补贴一点。通过三方融资的创新之举,既解决了资金上的燃眉之急,也体现了社会单位责任意识。

  记者:今后筒子楼的改造规划是什么?

  杜磊:辖区内共有7栋筒子楼,计划在两年内完成铁皮柜的安装,公共厨房的改造也将逐步推行,进度如何还要取决于资金的到位程度。

  (原标题:团结湖筒子楼 50年老厨房换新装)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最高检对薄熙来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 体育郜林绝杀恒大卫冕 河南降级 国安进亚冠
  • 娱乐《我可能》笑傲金钟 陈柏霖林依晨封帝后
  • 财经暗访北京停车费乱象:层层转包千家分食
  • 科技美国版权局:平板电脑越狱不再合法
  • 博客和晶富豪老公曝光(图) 刘德华红前秘史
  • 读书解密:毛泽东免除赔款为何日本不领情
  • 教育3年发10万字短信给异地上学儿子陪读
  • 育儿女子带双胞胎女儿跳楼致两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