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心网讯(文/图 记者 钱毓)曾经,因严重“脱水”造成荒漠化加剧的新疆最大的咸水湖——艾比湖,近年来通过治沙育苇等多种湿地保护措施,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11月7日,记者跟随自治区环保厅一行来到位于博州的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初冬时节,金色的芦苇荡随风舞动,远处的水面上,一些小白点悠然漂移,那是天鹅们活动的领地。胡杨、梭梭林等植被密集地铺满了这片荒漠,不知名的鸟儿栖息在灌木丛中。此时的艾比湖几乎让人忘记了它曾是中国四大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新疆艾比湖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巴音达拉告诉记者,目前,在正常年份下,艾比湖的湖区水面面积维持在五六百平方公里,极度萎缩的状况得到遏制。
上世纪50年代,艾比湖水域面积曾达1250平方公里,到上世纪70年代,由于周边土地开发和工农业用水,湖区开始萎缩,只有600平方公里,而在2008年,因遭遇50年一遇的旱灾,艾比湖湖面面积萎缩到不足400平方公里。大面积裸露的湖底成为我国沙尘暴发源地之一。
专家疾呼,艾比湖已面临 “严重脱水”威胁,若不及时治理,“很可能会变成第二个罗布泊”。
2000年6月,艾比湖湿地成为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007年4月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达267085公顷,其中湿地面积约占一半。
为了使艾比湖湿地得到有效保护,从2000年至2009年9月,国家林业部门已累计投入4000多万元对艾比湖流域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
保护区先后在艾比湖湿地周边实行 “退耕还沼”、湿地恢复等工程。据统计,截至2009年,保护区累计完成造林及重点公益林封沙育林面积5.4万亩。
为了解决艾比湖缺水问题,博州各级政府采取大力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技术、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等方式,将节约的水引入艾比湖。同时,启动了艾比湖流域人工增水工程,在艾比湖流域的主要河流博尔塔拉河上游聚水区建立山区人工增水作业区。
针对艾比湖迅速萎缩、水资源过度消耗以及湖区周边荒漠化加剧等严峻生态问题,中国艾比湖区域可持续管理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也于2011年底正式启动。专家认为,这相当于针对艾比湖的生态设置一个“雷达”系统,为防止流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提供依据和方法。
今年,保护区继续实施湿地恢复项目。完成精河口湿地恢复鸟类栖息地1000公顷,东大桥60亩水生植物园建设项目,以及阔克塔拉珍稀植物园野生植物的移栽工作,还建立了艾比湖罗布麻人工恢复繁育基地等。
虽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遏制,但环境人士认为,保护区内最好不要从事人工养蟹等水产开发活动,因为养蟹池需要截流珍贵的淡水资源。而湖区卤虫资源的开发,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保护区的生态安全。
巴音达拉表示,希望今后通过宣传保护湿地、野生动植物工作,并引进专业环保技术和人才,“更加有效地保护好这块重要的湿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