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太原11月21日电(记者 胡靖国 王学涛 刘怀丕)题:平均三天多建一座博物馆:建得起,养得好吗?
近日在山西太原召开的中国博物馆协会区域博物馆专业委员会2012年会上传出信息: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到2011年年底已迅猛发展到3589个,并且还在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
一方面,平均三天多就增加一座博物馆,另一方面,已建成的大量博物馆生存堪忧:山西省晋城博物馆两年多处于闭馆状态,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很难招到专业人才……专家称,这种现象在全国不少地方存在。
博物馆建设驶入“快车道”
十年前,中国博物馆还处在社会生活的边缘,如今越来越受到公众重视。截至2011年底,我国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已达3589个,平均每4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免费开放以来,全国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4亿人次,每馆比免费开放前平均增长了50%-70%。
与此同时,博物馆在类型上更趋多样化。除了常见的综合性、历史类、自然类、艺术类外,更是出现了综合数字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一些新形态博物馆。
博物馆数量增加的同时,也开始注重质量的提高。山西博物院院长石金鸣说,“过去的博物馆主要是历史和文物的陈列,更像教科书。现在我们让博物馆更加贴近生活。我们平均每年举办15到20个大型展览,满足观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数字背后隐忧多
房顶漏雨、白墙变成了“黑墙”,10年前投资3887万元建成的晋城博物馆如今“无奈寥落”。
晋城博物馆曾是获得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展览的“二级博物馆”,由于缺乏消防车道,已经有2年多的时间处于闭馆状态。从2010年9月底闭馆后,预计投资100多万元的消防车道等硬件改造工程至今仍未动工。地方博物馆建设归当地政府负责,然而,2012年,晋城市政府在硬件建设上仅为晋城博物馆拨了60万元的房顶维修费。
“由于安全设施不达标,我们也不敢开馆,只能在外面办些流动展览,每年也就办4个临时陈列。”晋城博物馆馆长张广善说,这座博物馆是他筹备了17年建成的,如今开不了馆令他很着急。
“热热闹闹建设,冷冷清清运营。”业内专家认为,各地博物馆发展中普遍存在只重建设不重后期保护、运营管理的问题。资金跟不上,正常的陈展工作无法开展,博物馆成了一个装点门面的摆设。
除了运营资金跟不上,人才缺乏也大大限制了博物馆发展。2011年位列全国博物馆第34名的八路军太行博物馆,2012年前10个月参观人数已达80万,然而140多名员工中仅25人有编制,其中正规本科生人数是个位数。
“给不了编制,没有保障,工资低,招不到博物馆专业的正规大学生,甚至我们自己培养了几年的人才也会走掉。”八路军太行博物馆馆长张少鲲介绍,人才缺乏致使很多博物馆没有足够的专业力量制定出完整的陈展设计方案,甚至审不了设计公司提供的陈展方案,很难办出有水平的展览。
博物馆利用问题在县级博物馆更加突出。山西临猗县博物馆馆长张晓剑告诉记者,由于资金不到位,博物馆安防和展厅条件都达不到,因此无法免费开放,一年中几乎没有人来参观。“偶尔办个展览,由于害怕文物被偷走,只能用复制品取代。大家的首要任务也就是看管好库房里的文物。”他说。
博物馆建设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丰富人民的文化生活无疑是巨大的福音,然而背后重硬件轻服务、成形象工程、利用率低的问题依然严重。
“建得起,养得好”还有多远?
不少专家指,目前我国博物馆发展已进入转型期,作为文化产品之一,不能单纯追求数量,更要关注它的运行、发挥它的功能。
“博物馆本身就是一个花钱的事情,首先要达到免费开放要求需要在博物馆建设上投入很多资金,然后在后期运营中,现在的展览要求很精致,动辄就需要几十万元,所以经费始终是制约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山西省文物局博物馆管理处副处长张慧国说。
据了解,2008年,为了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在宣传和传播先进文化中的作用,中央四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国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的通知》。其中明确指出,博物馆、纪念馆免费开放单位门票收入减少部分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运转经费增量部分由中央财政分别按照东部20%、中部60%、西部80%的比例进行补助。
同时,还要求地方政府保障好当地博物馆、纪念馆免费或优惠开放的资金投入,落实配套设施建设和设备更新经费,落实增强接待能力、增设服务项目、改进服务手段所需资金等,保证博物馆正常、高效运转。
太原市博物馆馆长刘军说:“数量固然重要,博物馆的地方特色也不容忽视,建成后如何发挥它的作用是每个博物馆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刘军说,博物馆不仅要发挥文物保护、宣传、研究等作用,更要增加亲民色彩和服务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市民愿意去参观、去感受历史和文化。
(原标题:平均三天多建一座博物馆:建得起,养得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