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应结合高考改革推进异地高考
高考的地区间不公平,是一个已持续了数十年的话题。我国教育部门和地方政府已经意识到问题所在,近年来也采取一定措施,可尽管如此,各地招生录取机会的差异仍很大,这令公众颇为不满,也成为推进异地高考等教改的阻力。
日前,众多非京籍高三学生在网上成功报名,而北京市教委回应称,还要进行现场确认才算获得资格。此事经媒体披露后,部分学生家长甚至收到来自学校方面“要求删除报名信息”的建议。
本报驻京记者 李婧
2013年北京异地高考放开的可能性很小
尽管学校只是提出了“删除建议”,这个小动作还是引起了家长的不满。
根据北京市2013年高考报名规定,截止2013年12月5日18:00网上报名结束,非京籍考生依然没有资格在北京报名参加高考。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从高考的组织上来看,北京市教育考试院负责高考报名程序,“没有教育部门的授权,学校不可能做出这个事情,也没有资格审批。”
非京籍家长们肯定是希望在北京能够获得异地高考机会,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熊丙奇教授分析,2013年北京异地高考开放的可能性非常小,家长可能是想通过报名成功来让这个问题得到解决,而实际上这个问题是得不到解决的。
推进异地高考就是要求政府放权
“举个例子,在现有的高考制度框架下,北京的高考指标调整,本地户籍和外来人口的利益肯定会发生冲突,如果北京的高考指标调拨不到位,本地人肯定认为是侵占他高考的权益。推进高考改革是要政府放权。”熊丙奇多次撰文指出异地高考的关键所在。
目前高考录取制度,是将高校的招生计划分配到各省。开放异地高考是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然而,我国选择推进异地高考的思路,却是在现行高考制度框架范围内,由各省市适当放开高考报名的条件限制。这一思路,在流入人口不多、高考竞争激烈的地区,是可以行得通的,但是,在人口流入多、高考竞争程度相对弱的地区,就很难行得通,将面临十分严重的本地户籍人口和外来人员的利益冲突。目前,北京、上海就处在利益拉锯战中。而不论怎样设置高考门槛,都没法彻底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只要政府放权,问题就都解决了。我们要关注高考改革,打破分省录取的基本制度。这个制度如果取消了,这个问题也就解决了。如果仍然继续在这个制度下解决这个问题,结果就是很多人希望全部开放,而却不可能全部开放。能享有异地高考资格的学生相当少。”熊丙奇说。
异地高考话题已经持续了多年,但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可耽误的,“未来”成为无法报名考试的孩子们和政府博弈的筹码。
熊丙奇认为用孩子的命运和政府部门博弈,还不如继续要求政府改革。在上海长大的女孩占海特已经因为政策导致辍学。
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了政事分开,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在政府与学校的关系上,要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通过立法,明确高等学校的权利和义务,使高等学校真正成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同时政府要转变职能,由对学校的直接行政管理,转变为运用立法、拨款、规划、信息服务、政策指导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管理。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开始实施,规定高等学校应当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实行民主管理。“有关部门不去推动改革,才导致现在这个局面。现在的问题是政府部门必须放权。到现在为止,1993年的纲要还没落实,到2010年,我们又颁布了新的教育发展规划纲要,而1999年的高等教育法到现在还没有落地。”熊丙奇说。
所以,如果国务院通过异地高考意见,还是按照放宽高考报名条件的思路,那么,这一意见,将难以根本解决异地高考问题。
应结合高考改革,推进异地高考
要根本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在熊丙奇看来,必须结合高考改革,来推进异地高考。
我国高校从2003年开始推行自主招生改革试点,目前已经有80所学校获得试点资格。当前,我国已经完全具备这种条件,只需将80所学校的自主招生程度进行调整,即不再要求获得自主招生资格的学生参加集中录取即可。总之,要推进异地高考,必须有改革的思路。不推进高考制度改革,却只在现有制度框架下做文章,异地高考方案将难以承载公众的期待。结合高考制度改革,推进异地高考,既打破一考定终身的考试格局,也会很大程度上推进高考公平。“唯有通过改革才能解决异地高考问题,你不走这条路,在现有的框架下只能局部解决异地高考问题,这个思路是死胡同,走不下去。我们说一直要改革,在现有框架下,什么办法都走不通的。”熊丙奇认为在现行高考制度框架之下,以放宽高考报名条件限制为基本思路,推进高考移民,空间其实很小。北京和上海,最多可能把报考条件放宽到人才居住证持有者,或者按进城务工人员工作年限、子女学籍年限,设置报考门槛,如果设置的门槛很高,那么,量大面广的进城务工人员子女还是会被排除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