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京12月8日电 (记者 朱晓颖)南京正开展一项针对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抢救性工作——口述史调查:收集、整理典型幸存者大事记、家族谱系图等,趁活人证健在时记录其“一生”,而不仅是战争受害的“一时”。
8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公布口述史调查阶段性成果: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分会自去年4月5日成立以来,开展了夏淑琴、张秀红、常志强三个幸存者个体,以及南京汤山幸存者群的口述史调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收集整理了夏淑琴等人的生平大事记、中外媒体报道、家族谱系图、证人证言史料、照片、证件等资料;到幸存者家进行实地采访调查,初步了解了幸存者在南京大屠杀前的家庭、社会生活状况。
目前,在世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减至100余人。口述史调查,或许是老人们去世前最后一个抢救性史料保护措施。
南京曾发起过3次大规模幸存者普查行动,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内现有4000多份口述史档案,口述内容主要集中在战争受害时段。
“现在我们第一次按照国际惯例、标准来做全史,比如说夏淑琴、张秀红、常志强,从出生到现在,是一条很长的线索。还有夏淑琴的谱系,原来我们知道他的外公、外婆受难了,那她的爷爷奶奶呢?不知道。还有相关证人,她的舅妈、舅舅,甚至一些外国人,(约翰)马吉、(约翰)拉贝到底怎么描述的,趁夏淑琴还健在、旁系亲属还健在,把这些事情弄清楚。还有旁证,汤山的受害群体不是一个,他们之间相互印证。”朱成山说。
此次幸存者口述史调查分为南京大屠杀前、期间、之后三个时段。调查对象涵盖幸存者本人、家庭、邻里,内容涉及其工作、生活等方面,而不仅仅局限于南京大屠杀期间的经历;用规范化、标准化的流程,以文字、录音、录像等方式记录采访过程,最终形成论文或书籍等成果;制作受访者的大事记、家庭谱系图,搜集相关的照片、证件、社会各界及媒体对幸存者的报道、评价材料等,并将各种资料整理成卷宗保存。
首批按国际标准调查的4份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调查,将于2013年底基本完成,2014年形成最终成果。
朱成山表示,今年和明年是一个摸索的阶段,对于夏淑琴,可能单独出版一本几十万字的书籍,全面介绍其一生。
今年83岁的夏淑琴是南京大屠杀幸存者。2009年2月5日,夏淑琴诉日本右翼侵害名誉权案在日本终审胜诉。(完)
(原标题:南京调查大屠杀幸存者大事记及家族谱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