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忆急救车拥堵伤者死亡:眼看生命从手中逝去

2012年12月11日00:13  央视

  央视《新闻1+1》2012年12月10日播出节目《急救车,需要“急救”!》,以下为节目实录:

  节目导视:

  解说:

  从现场到医院不到3公里,却足足走了40分钟,这怎么会是急救车的速度?

  王雨竹北京市急救中心医生:

  我们几乎是没有路可走,自行车路也都停满了社会车辆。

  解说:

  一个在急救车上逝去的生命,一位在车流里面无奈惋惜的医生,在这个城市,这样的场景是否还会上演?

  范达北京市急救中心副主任:

  急救车呢,已经出发,但是被困在某个地方几乎不动。

  解说:

  被堵在路上的急救车如何能够救护生命?生命之路如何才能保证畅通?

  《新闻1+1》--今日关注:急救车需要“急救”!

  主持人董倩:

  晚上好,欢迎您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在人们的印象里救护车应当是什么样的?一定是像这张图片一样风驰电掣,一路上没有任何阻碍的就到达了目的地,但这是我们的想象。而现实生活中救护车在路上是什么样的一个样子呢?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经常被堵在路中间一动不动比蜗牛还慢,往往救命车到后来就甚至成了要命的车。就在上周五的北京,在下班晚高峰的这么一个时间段,一位伤者本来已经被抬上了救护车,但是由于救护车在路上耽搁的时间太长,以至于这名患者在路上就丢了性命,我们不妨回去看一看,那条要了人命的路到底是一条什么样的路?

  解说:

  “现场到医院短短不到3公里的路,足足走了40分钟,几乎无车避让,可悲,作为医生我为之生命而惋惜。”12月7日晚19点14分,北京120急救医生王雨竹的微博记录下了一个急救大夫的无奈。当她写下这段文字时,一个55岁的生命刚刚从她身边离世。

  当晚17点58分,王医生第一时间赶到车祸现场,她看到一辆罐车后方不到10米远的地上侧卧着一位50多岁的伤者,伤者是在骑车时不幸被罐车碾压,造成开放性骨折,血肉模糊。王医生和同事立刻对伤者展开了心肺复苏抢救,随即他们决定赶往最近的武警总医院,从现场到武警总医院最近的路线全程不过3公里,而这辆救护车却足足走了40分钟,时间流逝下,王雨竹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伤者的心跳归零。

  王雨竹的微博引发了媒体的关注,生命通道如何就被堵上?这是所有人共同的疑问。舆论的焦点也纷纷放在鲜有车辆避让的拷问上。今天记者重返事发地点,北京金沟河路和永定路,试图还原这条街的交通生态,狭窄是记者对金沟河路的第一印象,产生这一印象不单因为这仅是一条一车道宽窄的道路,更因为路两旁原本规划的自行车道都被长龙式的停靠车辆占据,寒风中禁止停车的指示牌早已被小广告遮住了本来面目,甚至供人行走的便道也有多处被停靠车辆盘踞。报刊亭的摊主告诉我们,自行车道上违规停靠的车辆更多的是周边小区业主的车辆。

  记者:

  那小区里的车他们都怎么停?

  报刊亭摊主:

  就停在这路边上。

  记者:

  您的意思这都是这周边小区的车吗?

  报刊亭摊主:

  对,差不多都是,停车位(价格)好像挺高的。

  记者:

  所以他们可能都跑到外头来停车?

  报刊亭摊主:

  对对。

  解说:

  除却一片居民区,金沟河路上还有几家超市和无数沿街餐馆,而这更加剧了违规停靠的状况。

  记者:

  咱超市的停车位收费吗?

  超市车位管理员:

  不收费,有的他们(停外面)可能就为了走方便嘛,就直接买完东西就走了。

  记者:

  这个是咱全部的停车位的空间吗?

  超市车位管理员:

  里面还有个车位,还有一个,这边也可以放一个。

  记者:

  但是更多的(车进来)可能就不行了是吧?

  超市车位管理员:

  对。

  解说:

  整个下午记者从这场悲剧的起点金沟河路沿途采访行至这场悲剧的重点永定路上的北京武警总医院,面对记者的话筒,沿途的商户、医院门口的交通疏导员都对上星期五的那场悲剧知之甚少。也许大家早已对金沟河路和永定路上的拥堵和违规停靠习以为常,他们可能从未注意到那晚在车潮中始终闪灯鸣道大喊:请让一让的急救车!

  今晚18时,与上周五拥堵发生的同一时间,金沟河路两旁的自行车道依旧被违规停靠的车辆死死占据,而便道上也时常可见车辆横在那里,可以想见,那晚即便拥堵在这条街上的车辆想为救护车让出生命通道,他们又有何处可让呢?

  董倩:

  生命通道被堵上了40分钟的时间,这40分钟使得伤者在救护车上失去了最后的挽救他生命的希望,整个亲历这个过程的急救医生王雨竹写下了这样的微博。她说第一要注意避让大车,第二,她说作为医生我为生命而惋惜,作为公民,我为省略号而无奈。接下来,我们就连线120急救的医生当事人王雨竹。王医生,我们看完您这个微博最感兴趣的一点是,你为什么要在那儿点上几个省略号,你省略的是什么?

  王雨竹北京120急救医生:

  这个我省略的是什么,现在想起来也是百感交集。首先我觉得这其中包含了我对我这份工作困难的一份无助,因为当时确实是病人生命垂危,我们想尽快到达医院让他得到更好的救治,但是我们还没有更好的办法能够让他尽快送达医院。另外的无奈我是认为我们这个社会还对我们这个应急车辆、救急车辆的避让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后还有全民的这种比较淡漠的意识吧,主要是这三方面。

  董倩:

  王医生,另外我注意到你的微博实际上转发的频率是很小的,只有100出头的人去进行转发,当时你在发这条微博的时候,你为什么要发?可能你不发的话,也许就没有人会知道这样的事情,你发这条微博,希望提醒人们注意什么?

  王雨竹:

  首先我是有感而发,因为在我这么多年的急救生涯当中呢,眼看着生命从我手中逝去的现象也不多见,因为从返程途中,我确实对于这起事件的恶性程度,另外对这些交通拥堵的程度,还有我们急救车不能顺利通过这种困难的程度,确实是心中有很多的感慨,所以在返程的途中我就写下了这个微博。

  董倩:

  你能告诉我们就是当时你和患者在经历这40多分钟的时候,心情是什么样的心情?那种焦急能不能用语言来形容一下?

  王雨竹:

  现在回想起来确实焦急是首当其冲的,因为我们急救车上的设备是很先进,但是我们人员是有限的,我作为医生还有一名护士,我们尽全力在后车厢抢救,那么司机师傅是在前面奋力地往前冲,只能这样讲,所以当我在摇晃的车厢当中,在抢救的过程当中,突然发现这个急救车停滞不前了,我才有时间抬头看一眼周围的状况,周围全都是车辆,停着的车还有我们前后左右的车,我们几乎是汇入到了一个车海当中,几乎没有调头的可能,左冲右冲的可能性也没有,只能待在原地,所以焦急、焦虑还是最主要的感受。

  董倩:

  因为当时哪儿哪儿都很堵,你们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在特定的那种情况下,有没有可能说我再尝试一种其他的路线,你们选择的那条路线是不是一条最优的路线,为什么会走到那么堵的一条路上去呢?

  王雨竹:

  首先从事发现场到医院确实还有另外一条路线可走,这个当时我没有亲眼看到,是我的司机师傅他当时在车厢当中自己叨唠说,如果走航天桥二院可能会更好,但是在金沟河路上发生了一起公共汽车和私家车的刮蹭事件,把我们通向二院的路口给堵住了,所以他不得以选择了左转的路线,等当他一左转上来以后,发现完全陷入了车流当中。

  董倩:

  实际上你们这是第二选择,是吧?

  王雨竹:

  对。

  董倩:

  好,王医生,稍候我们会跟您继续连线。

  那就在这件事情发生之后,也做过一个网络调查,我们来看一下,网络调查的问题是你会为救护车主动避让吗?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比例太悬殊了,有绝大多数人,95%,23000多参与的调查的人说他会,只有5%说不会,这是调查的反映。但是我们在上周五的北京看到的是几乎没有人避让,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一个反差,那也许会有这样的可能,就是我愿意去让,但是现实条件制约着我,就是想让我也不知道该如何去让,有没有这种可能性呢?我们继续往下看。

  解说:

  对于那些每天都需要与死神赛跑的急救车来说,交通的拥堵无法轻松面对。来自北京120急救中心的数据,每天他们会接到1000多个急救电话,需要出动900多次急救车,按照去年的统计,从接到急救电话到急救车赶到现场平均需要15分钟。

  范达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

  这个反应时间还是相当长的,因为我们知道在抢救的时候,应该每一分钟都是非常宝贵的,到达现场需要用十五分钟,然后再要把病人送到医院,那么这个时间就进一步延长了,应该说和国际上还是有相当大的差距。

  解说:

  为什么反应时间会有如此差距?范达给出了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是急救站点布局不能满足需要,其次就是道路交通的阻碍。法律规定,急救车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可以违反交通规则,但是现实情况是即使违反交通规则急救车也无法做到救急,应急车道被占,公交车道被占,甚至自行车道也被大量私家车所占用,急救车量根本无法通行。在急救中心每天都会接到近10%的市民投诉,然而在北京道路拥堵高峰时段,谁也想不出办法。

  范达:

  我们是非常害怕的,我们已经把车派出去了,但是对方不断打电话来问,你们车什么时候到,我们调度在调度平台上可以看到我们的车已经出发,但是被困在某一个地方几乎不动,我们只能是指导病人周边的人对病人进行一个简单的救治。

  解说:

  在北京,危急情况下,尽管救护车可以借助交通广播平台,利用警车开道,但是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全部指望这些手段。

  范达:

  北京的120和北京的交管部门,也就是122,有着很长期的这方面合作历史了,这个是出现严重突发事件的时候或者非常重大的时候,我们会采取这个,但有时候是有困难的。

  解说:

  也许最彻底的解决方案还是在路上。

  范达:

  我觉得这条生命通道不是给别人的,应该说是给我们自己的,因为我们不知道我们哪一个人会在哪一个时段来使用这条生命通道,如果我们现在不为这条生命通道的畅通做出我们自己应有的努力,也许有一天我们会因为这条生命通道的不通畅,而丧失了我们最宝贵的东西。

  董倩:

  我们先来看一个权威的数字,在2011年北京市急救呼叫总量是65万多人次,那么出动救护车的总数是56万多车次,日均的呼叫是1788人次,换句话说,每天有将近2000个呼叫的电话。这就意味着每天有将近2000个救护车在出行,我们都知道北京现在的路况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对于这些救护车来说,可能堵是常态,而通畅不堵倒成了一种比较异常的情况,那我们刚才短片里面也已经说过,现在遇到非常危急的情况,也可以选择用交警开道或者利用交通广播平台这样呼吁大家支持的方式来帮助去解决。但是面对一个每天1788人次的呼叫,我们不可能指望个个、次次都使用这样的一种方式,那怎么办?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王医生。王医生,说到事发当天,在那种危机的情况下,你们有没有想过去尝试联系交警,然后再联系这种交通广播的这种网络平台?

  王雨竹:

  首先是说联系交警这个还没有在我们应急预案当中是个常规的预案,还没有在我的学习生涯还没有完全纳入,所以在救治这个病人的过程当中,首先我和护士没有完全地精力和能力再去想其他的事情,我只是要求我的司机师傅建立和医院的绿色通道,还有另外就是现在想起来如果当时我们通过交警来帮我们维持一下交通秩序的话,这个可能性有,但是可能性也不会太大。

  董倩:

  您这话什么意思?

  王雨竹:

  我讲的意思是交警过来靠什么交通途径呢?根本就过不来。另外,其实这短短的两三公里的路程,在我们常规救护当中这种拥堵是非常罕见的,所以没有想到这个层面,这确实应该算是我的一个工作方面的一个不足,我想以后如果再遇到类似的情况下,我们会引以为鉴的。

  董倩:

  另外一个就是在当时那样的一种情况下,因为刚才我们已经引用大量的数字,现在拥堵已经是一种常态,作为你们急救车,贵在一个“急”字,但是“堵”和“急”永远是矛盾的,你们在需要急的时候,有没有备案,就是说如果我这么急遇到堵了,我怎么办?

  王雨竹:

  常规情况下我们会通知我们的调度指挥中心跟他讲我们在哪个路段发生了拥堵,我们的救护车是一个什么样的状况,我们会让调度中心给我们增援,从其他的路线看看能不能增援其他一辆车来帮助我们完成这项任务,但是这个相对来说是稍微困难一些的,因为这个毕竟是一个非常态的状态下,但是我们会努力去做的。

  董倩:

  好,谢谢王医生,稍候我们再连线。

  那面对这样的一种尴尬的情况,有人就说,如果我们立法怎么样?我们用严格的法律让每个人去遵守,好消息是有的。北京市卫生局表示说,《北京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有望明年出台,但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是说我们以前不是没法,那现在我们如果有了新法,有了法就足够吗?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

  看看这拥堵的车流,我们希望《北京市急救医疗服务条例》能够尽快通过审议并实施,条例5规定,如果急救车辆正在急救救援、转运危重病患者,应享有道路通行优先权,社会车辆故意拒不让行的将受到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如病患死亡,还将被追究法律责任。

  范达:

  这样的一部法律由谁来执行又由谁来做,这可能会有些问题,其实我们相应的法律不是没有,而是我们在执行法律层面上应该加强。

  解说:

  范达告诉记者,事实上法律对于保障急救车的路权早有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3条: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执行紧急任务时,可以使用警报器、标志灯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不受行驶路线、行驶方向、行驶速度和信号灯的限制,其他车辆和行人应当让行。而北京市2005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也有规定:驾驶机动车遇有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未按照规定让行的要罚款200元。但是对于这个已经实施7年多的规定,北京的市民了解多少?又有谁因此被罚过款?

  市民:

  我还不太清楚。

  市民:

  真不知道。

  市民:

  什么时候开始的?

  市民:

  不知道。

  市民:

  救急的救火的都应该给让道。

  市民:

  一个是宣传一个是执法,这两方面你都不够。

  解说:

  这段资料记录的是德国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辆给消防车让道的场景,打双闪靠路边自觉让路,所有人的意识使消防车一路高速冲到救援现场。

  卡尔·海茵茨·弗兰克法兰克福总消防队副队长:

  在德国给消防车让路是有明确法律规定的,我们有《道路交通管理条例》条例规定,在急救车辆需要优先占用车道时,例如打开紧急信号灯、警笛拉响时,这些车辆拥有最高通行权,他们是去救人灭火,维护公共安全,对于其它车辆人员来说,必须立即给他们让路。

  解说:

  高速公路如此,交通拥堵的市区也一样,前方车辆一听到消防警笛就会自觉向路两侧分散停靠,为了给消防车让路,有的车甚至开到反向车道,有的为了避让险些追尾,在拥堵的路上,消防车基本没有减速照样能迅速通过,为急救车辆让路已经成为习惯。

  路人:

  我首先想到的是给消防车让路,也就是说我先看一下消防车从什么方向来,然后根据我在驾校里学的一样,尽快把车开到路的一边。

  董倩:

  刚才我们说到德国,我们不妨看看德国在这方面的法律规定是什么?德国相关法律中说,任何车辆听到救护车等等鸣笛声必须让道,请注意用的是“必须”两个字。我们再来看看我们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3条:如果遇到消防车和救护车的鸣笛说是应当让行,用的是“应当”。那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王医生,因为王医生在以前有过一年在法国出急救车的经验,王医生,你在法国的时候,你遇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

  王雨竹:

  法国的道路也是非常拥挤的,道路也都不宽阔,所以我们在出诊救护车的时候遇到拥堵的路段也很常见,那么就像刚才那个片子里面看到的一样,社会车辆会向两边让行,能停车的就停下,停不了车的就是斜向前方,让一辆车接一辆车缓慢地在两边贴一下,这样就给应急车辆从中间让出了一条应急的车道。

  董倩:

  如果他没让,他听见了,但是他没让,在法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惩罚?

  王雨竹:

  就我一年的经历来讲没有看到,但是下午我和我的朋友,一同留法的同事聊天讲起,他碰到过一起不避让救护车的这种情况,那么下车以后这个急救车司机对着社会车辆的司机跟他大声呼喊说,这是法律,法律,你一定要遵守法律,也就是说,在我个人认为当中,法律还是用来约束那些不守法的人的,这个社会的意识还是有待提高的。

  董倩:

  我们今天通过分析您在上周五亲历的这样一件事情,我们通过分析很多条件方面的原因,你觉得现在缺乏的是什么?

  王雨竹:

  首先我认为是两点吧,我个人的意见来讲,首先,我想也是通过各大媒体这种平台。

  董倩:

  要让更多人知道。

  王雨竹:

  对,更多人知道。第二就是要有一个相应的法律来约束那些不守法的人吧。

  董倩:

  好,谢谢王医生给我们介绍这么多的情况。

  今天我们说到关注这样的一件事情,通过这样一个极端事件的发生,我们知道给救护车让路不仅仅是在遵守法律,更是给别人,更是给自己在争取出一条生命的通道。

  好,今天的节目就是这样,感谢您的收看,再见!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国务院公布201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
  • 体育梅西一年攻入86球创足坛历史新纪录
  • 娱乐直通春晚十强出炉金池PK常石磊 视频
  • 财经网友称所送检茅台塑化剂超标
  • 科技专访莫博士:写科技产品评测如同写影评
  • 博客日本十大可怜政治家 迪拜酒吧潜规则(图)
  • 读书莫言斯德哥尔摩大学演讲全文 专题
  • 教育大三女生写小说年入十万没男友全靠胡编
  • 育儿北京月嫂工资最低3957元要求至少煲5种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