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几乎每天看新闻,不是欧债危机持续发酵,就是美国出现‘财政悬崖’,咱们中国经济究竟情况怎样啊?”江西南昌一家小企业主万建对记者聊起了他的担心。
万建要的答案,其实正是千千万万个中小企业主,乃至普通百姓,都迫切想知道的。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那一个个加着百分号的硬邦邦的数字,他们原本关注不多。可在世界经济复苏明显放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今天,宏观经济的冷暖,牵动了无数企业主和老百姓的心。
受各种综合因素影响,中国经济增速从去年一季度开始已连续7个季度下降。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抓改革、惠民生。当前我国经济趋于稳定,积极因素进一步增多,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已成定局。
暖意——
多项重要经济指标验证企稳回升
“上半年形势不好,很多企业减开生产线,用汽量平均每小时370吨。9月份后,用汽量大幅上升,现在稳定在每小时570吨。”浙江嘉兴港区三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管建忠,从公司为开发区内的企业供应蒸汽量的高低上,直接感受到了经济走势的变化。
作为宏观经济重要先行指标,国家统计局公布的9月份PMI为49.8%,比8月份回升了0.6个百分点,是5月份以来连续4个月回落后的首次回升。10月PMI保持回升态势,11月PMI指数继续回升至50.6%。汇丰银行发布的11月份PMI指数为50.5%,13个月以来首次高于50%的荣枯线。
汇丰中国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认为,两份PMI报告传递信号一致,确认中国经济正在逐步回暖。
从核心指标来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0.1%,环比10月加快0.5个百分点,已经连续三个月回升。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加速,前10月同比增速为20.7%,环比加快0.2个百分点,前11月同比增长20.7%,增速与前10月持平。消费引擎亦小步提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11月份同比增长14.9%,同比增速创8个月以来新高。从国内外都关注的用电量来看,10月份开始经过两个月的反弹,用电量增速已回升至7.6%。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刘元春认为,种种趋势表明,中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已经进一步巩固,经济回暖的动能有所增强。
总体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增速虽放缓,但符合宏观调控预期。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经济仍是一枝独秀,在2007—2011年的进口增量占全球进口增量的近1/5的基础上,我国今年进口继续增长,成为全球经济和贸易稳定复苏的重要引擎。
优化——
经济内生动力逐渐增强,为发展积蓄后劲
“有几次,我和朋友在一起聊天都说,每年看数字都说完成任务了,但是咱们经济再往后发展,问题好像也不少。你说,明年我应不应该增加点投资呢?”万建用直白的话语问了一个挺专业的问题。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在接受采访时,恰到好处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在促进民间投资上,今年出台了42项实施细则,前11月民间投资占投资总规模的比重已经达到了61.8%,说明民营经济逐渐接过了政府投资的接力棒。未来,随着各项细则的进一步落实,像万建这样的民间投资会有更大的空间施展拳脚。
三驾马车中的消费软肋也有所改观。今年前三季度,内需对GDP的拉动作用是105.5%,外需是-5.5%,我国经济发展已建立在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上。而在105.5%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份额中,消费占了55%,投资占50.5%,说明消费拉动发挥的作用已经超过投资。
而且,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经济增速已经连续5年全面超过东部地区,这是我国区域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历史性变化。
细分来看,经济内生动力增强还表现在服务业占比有所提升、新兴产业增长速度在加快、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等多个方面……
同时,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314项行政审批项目被取消和调整,利率市场化迈出重要步伐,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加,居民阶梯电价制度顺利实施,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电煤价格并轨改革积极推进。改革措施着眼健全体制机制,为经济长远发展积蓄了后劲。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之时,我们坚持房地产调控不动摇,虽然经济增长速度略受影响,但经济增长质量逐步提高。
成熟——
调控更理性,没有出台超出预算范围的刺激措施
经济企稳回升、动力优化,都与中央及时采取一系列的重大举措密不可分。
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从5月份开始,中央决定把稳增长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发挥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作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两次调低存贷款基准利率,保持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中央财政投入268亿元,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实施“节能家电惠民工程”;扩大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范围;加大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农村危房改造;进一步推进贸易便利化,积极扩大进口……
面对复杂形势,宏观调控更加成熟理性。尽管经济运行的严峻性超出预期,但宏观调控没有急于给“大油门”,并没有出台超出预算范围的刺激措施。
潜力——
我国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发展长期向好趋势没变
中国经济未来的动力在自主创新,未来的空间在城镇化。我国城镇化率刚超过50%,如按户籍人口计算仅35%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近80%的平均水平。差距就是潜力。每一个百分点的城镇化率,对应的都是上千万人口以及数以万亿元计的投资和消费。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大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为继续前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国内市场和区域开发空间广阔,经济结构转型加快,劳动力素质改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要素综合优势将长期存在。我国发展长期向好趋势没变。
【民生关注点】
教育公平鼓声急
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占GDP的4%,是中国教育多年渴望的目标。今年初,这一目标已纳入中央财政编制预算,各地地方财政也随即作出相应安排。
与此同时,国家推动教育公平、教育惠民的政策也纷纷出台。
8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的通知。通知要求,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在2012年底前出台。
对于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异地高考”问题,有了一个迄今为止最为清晰的“时间表”。
此外,目前我国已建立从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每年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近8000万人次,资助金额980亿元。
2012年,中央财政共安排专项资金150.53亿元,支持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收入倍增正破题
今年1—11月,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1202万人,不仅提前超额完成全年新增就业900万人的目标任务,而且新增总量为2004年以来同期最高水平。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趋缓,引发了人们对就业状况的普遍担心。在积极就业政策的作用下,经过各级党委政府的努力,我国就业保持稳定的同时,预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有望创新高。
同时,前三季度,全国有18个省份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平均调增幅度为19.4%。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6778元,同比名义增长15.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3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5348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7%。可见,总体来讲,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的增速超过了GDP增速。
医保之网实又密
经过3年新医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五项重点改革任务全面完成,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
目前,全国95%的城乡居民有了基本医保,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基本药物以低于改革前30%的价格供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免费提供,百姓的基本医疗需求有了保障。
为防止农村居民因病返贫,卫生部日前发出《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居民重大疾病医疗保障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重点做好儿童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终末期肾病等20种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障工作。对于符合救助条件的贫困居民,还将与民政部门的医疗救助工作相衔接。相关改革措施的叠加,将尽力避免农村居民发生家庭灾难性医疗支出。
“病有所医”是几千年来百姓的梦想。现在,这个梦想的实现过程正在我们的眼前一点一点铺开。
养老城乡能接续
2012年,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全国所有县级行政区全覆盖。
截至今年10月底,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59亿,其中1.25亿城乡老年居民领取养老金。这填补了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制度空白,使人人享有养老保险成为现实,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也是在今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城乡养老保险制度衔接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据介绍,拟出台的这一暂行办法主要是为了解决不同制度之间的政策衔接问题,消除城乡居民参保者的后顾之忧,打通新农保、城居保与职保的衔接转换通道,提升中青年农民工的参保率。
三种基本养老保险若成功衔接,重复参保、转移接续困难等问题也可获制度性解决。
(本报记者 蒋云龙)
(原标题:世界经济寒流里的中国答卷(经济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