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上个月,国内就有4例在长跑过程中死亡的案例,两例出现在广州的国际马拉松赛事中。有人称马拉松运动是“死亡游戏”,许多高校以及中小学称为安全考虑取消长跑竞赛,还有民众建议停办城市马拉松运动……
“马拉松运动中的猝死率只有十万分之一,其中97%是因为存在心血管疾病。而且猝死在运动项目中的分布毫无规律,如果要杜绝运动猝死问题,就要取消所有运动项目,那样的代价是非运动猝死率飙升10倍。”昨天,广东地区唯一一位运动医学博士生导师、广州体育学院运动医学教研室主任廖八根教授做客南方都市报和广东科学中心举办的小谷围科学论坛,用大量的数据说明高校取消长跑运动的做法是荒谬的。他说,没有必要停办城市马拉松赛,但确实可以通过正确的方式而大大减少猝死的发生。“要有正确的认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现在大家都在讨论学校取消长跑的问题,实际上很多基本的事实还没搞清楚。”廖八根说。
马拉松是高死亡率运动吗?
单次马拉松运动猝死率仅1:100000
廖八根:学术资料显示,上世纪70- 90年代,单次马拉松运动的猝死率约1:50000;近10年,单次马拉松运动导致猝死的比率有所下降,总体看约为1:100000,其中男性约为1:100000,而女性则约为1:200000。
根据长期跟踪观测得出的长跑运动猝死率,30-65岁男性慢跑者为1:8000;表面上看基本健康的人猝死率约为1:15000-18000。
据统计,运动猝死中仅有1/3进行的是剧烈运动,9%进行的是小负荷或适量运动。运动猝死和参与有组织的、竞赛性的运动之间并不存在显著关联。
死亡率分布与跑步距离有关么?
毫无规律可言,且不同运动猝死率也差不多
此外,由于运动猝死的案例很难收集,廖八根根据媒体报道,粗略统计了近10年我国学生跑步运动猝死案例,发现从50m—3000m各距离都有猝死发生,统计数据发现猝死分布与跑步距离表现得毫无规律。不同运动项目的猝死率方面,网球、篮球、足球、自行车也出现过猝死,但马拉松每次参与的人数较多,案例也多,实际上真正算猝死率,马拉松运动并没有表现出明显高于这些运动项目。
广马3万人死2个比例是否太高?
运动猝死偶发因素大,不能简单归咎组织方
廖八根:每年猝死人群中仅约1/4-1/5为运动猝死,3/4-4/5皆在非运动时候发生;;35岁以下人群,年猝死率平均约为2.5/10万,约1/3发生在运动过程中,运动猝死率约为0 .8/10万。运动中的猝死率之所以特别引人注目,是因为死的都是年轻人。此外,人们难以理解为什么一个看上去好好的人就忽然死了,如果是在家里猝死的,人们都会相信是某种疾病所致。
广州马拉松赛中3万人有2例猝死看上去比例比过去的统计数据高很多,但不能简单地认为组织方存在问题,因为运动猝死的偶发因素很大,北京2005年的马拉松赛也有人猝死,但此后一例也没有。
马拉松和运动猝死有无必然联系?更易导致有潜在疾病的人猝死
廖八根:运动猝死的真正元凶不是运动,而是各种疾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有潜在疾病的患者,确实可能会因此而引发猝死。“比如给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有些人先天就缺少一支。他们从事超负荷运动就会比较危险。但看上去正常的人不可能去做有放射性的心脏造影检查,所以经常到猝死发生之后尸体解剖才看得出来。运动猝死案例中,有97%以上因为心血管系统存在疾病。真正因为单纯的运动而致死的,不到3%。也就是说,真正纯粹因为马拉松赛本身而导致的猝死率只有3/10000000。
有没有办法降低猝死率?
确对待竞赛和锻炼可大大降低猝死几率
廖八根:了解基本知识,正确对待长跑可以大大降低猝死率。首先要区别对待长跑竞赛和长跑锻炼的关系。长跑竞赛是为了给有能力者展现个人的耐力及意志力的平台,但对心血管机能是极大挑战。长跑锻炼是为了健康,不是去挑战生理极限,需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避免伤害。年轻人往往会高估自己的运动能力,如果广州马拉松赛中两位猝死的青年,最后不那么拼命冲,猝死的几率可能会降低。
为何女性猝死率明显低于男性?
有雌性激素保护心血管系统!
廖八根:这是因为女性在绝经之前有雌性激素的保护,心血管系统疾病少,而心血管疾病是导致运动猝死的最主要的原因。当女性绝经之后,猝死率会渐渐升高,表现得和男性差不多。
以前剧烈运动没事,为何这次出事?
就连心情不同都可能会影响结果
廖八根:原因非常复杂,每次运动身体都会有不同的应激反应。有时候甚至出现坏的应激反应。每一次运动的刺激条件都是不一样的,即便是当天的心情不一样,身体反应也不一样。
长跑及马拉松项目能否取代?
健身功能可以代替,奔跑能力不可替代
廖八根:长跑以及马拉松项目主要是锻炼了人体的心肺功能。其对人体健康的好处不胜枚举,比如预防冠心病、糖尿病、改善消化系统等。它的健身功能是可以被游泳和骑单车来替代的。但作为人最基本的奔跑能力,不可替代。
学校要彻底杜绝运动猝死,就需要取消所有的运动项目,因为篮球、足球、网球也会猝死。有学者做过测算,那样的代价是“非运动死亡率”飙升10倍。我们中国人难道只能成为运动的看客,仅仅看足球、篮球赛、奥运会吗?
我国青少年体质是否在下降?
肺活量比1985年下降10%,且逐年在下降
廖八根:确实,与1985年相比,学生心肺机能等逐年下降,如今大学生肺活量下降了近10%,我个人认为这不完全是学校体育没搞好的原因。最关键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有问题。一些油炸垃圾食品吃了之后很容易肥胖,青少年学习任务重,有时间就玩游戏,缺乏有效锻炼带来的后果更严重。只有改变膳食结构和生活方式,学校体育加以配合,国民体质才有根本性的明显改变。
目前急需解决的,是运动过程中出现事故的解决机制。出现了问题到底是谁的责任要厘清,不能无限上纲上线。体操课已经退出了校园多年,因为一个滚翻可能导致颈椎骨折,单杠双杠可能掉下来。可是现在学生上体育课掉一点皮,家长就会找学校麻烦,导致学校害怕担责,把体育课变成了“放羊”式的自由活动。
中国孩子运动猝死率是否比欧美高?
低得多,但原因也许是参与运动比例低
廖八根:欧美国家青少年年猝死率约为1.2/10万,运动猝死率0 .4/10万。我国青少年每年运动猝死率<0 .1/10万。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青少年的体质比欧美好,而是因为我们青少年参与运动的比例低。现在我国十几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就有得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其中也和缺乏运动有关。心脏血管随着年龄增长会慢慢堵塞,以前一般要到40多岁之后才会比较明显。
统筹:陈实 严慧芳
采写:南都记者 刘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