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非遗项目传承人拒不履行义务可被取消资格

2013年01月01日20:29  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太原1月1日电 题:山西立法保护非遗项目 传统艺术迎来温暖时光

  作者王燕君

  虽然北方的冬季温度逐渐走低,但伴随着新年的来临,酝酿已久的《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以下称“条例”)1日正式实施,这一条例让“非遗”传承人感受到了新年的暖意。

  从开始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至今的8年中,许多濒临消失的“国宝”,在政府的保护下重新焕发生机,也让不少的民间艺人带着祖传技艺走上国际舞台。但在山西的非遗保护中,却存在着生产性破坏、缺少保护基地、以及非遗传承人不明确等问题。

  癸巳年元旦开始实施的这份条例,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从政府在保护非遗中的主体职责、非遗调查制度、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制度、代表性传承人传承传播制度等方面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这标志着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步入依法保护的崭新阶段。

  在条例实施以前,山西新绛木板年画、剪纸等诸多非遗项目都存在着非遗传承人之争的困扰,此次意见明确提出,非遗传承人除了享有的权利以外,也必须履行相应义务,比如开展传承活动、常随学徒不少于二人;妥善保护相关的实物、资料等。

  “如果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无正当理由不履行传承义务的,经相关文化主管部门核实后,取消其代表性传承人资格,并将重新认定”,山西省文化厅非遗处副处长王建军说,“这也打消了传承人认为非遗项目申报后就可以独占的错误观念”。

  位于山西太原晋源区古城营村的高家班吹打乐,代代父传,对内传男不传女、对外传艺不传曲。这支乐队最初是明代三重臣之一王琼的专属乐队,乐队中特有的疙瘩锣鼓,是明正德年间皇帝所赐,当时只有该乐队才能使用。

  高家班吹打乐自明正德年间形成至今已有500年的历史。在第七代传人高俊生这一代遇到了困难:“近些年来,因高家班吹打乐是家族传承,氏族群体乐队传人逐渐减少,而且老艺人年事已高,很多绝技无法传承,乐谱等资料大量损坏,亟待保护”。

  “除了传承,重要的还有缺少经费”,高俊生说。条例的实施,让年过六旬的高俊生受到了鼓舞。从今年开始,当地政府将加大对非遗保护、保存经费的投入,不仅非遗传承人会得到相应补助,而且政府还会为其出资进行非遗资料和实物的征集与收购。

  该条例自2012年12月公布以后,各方舆论好评不断,与此同时,一些理性的声音也浮出水面。有学者认为,各地市相关部门应该及时配套出台一些操作细则,以确保这份文件得以有效贯彻和实施。

  此间非遗保护专家表示,此条例是山西省政府针对非遗保护下发的第一部法规性文件,从这份文件中不难看出,官方助力民间非遗保护的意图昭昭。以此看来,散落在山西各地的非遗项目将可能不再忍受严寒,温暖时光将获得延伸。(完)

(原标题:山西立法保护非遗项目 传统艺术迎来温暖时光)

(编辑:SN010)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了此文的人还看了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重庆女警自述被黑打:戴脚镣坐老虎凳
  • 体育NBA-书豪16+8火箭止连败 热火加时险胜
  • 娱乐安徽国剧盛典《甄嬛传》大胜 视频集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酝酿8年仍未出台
  • 科技12306现失误:火车到达时间早于出发时间
  • 博客“最严交规”能否管住“马路杀手”
  • 读书2012年度好书你读过哪几本
  • 教育25省份不同程度公布异地高考方案
  • 育儿怀孕给女人带来的10种惊人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