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所考察河北贫困村庄考虑脱贫道路

2013年01月02日02:22  燕赵都市报
村里的老人们在村西头的戏台旁晒着太阳。 村里的老人们在村西头的戏台旁晒着太阳。

  年轻人都走了,剩下年迈多病的老人,村医薄利很为村庄的未来担心。不少村民都在观望、彷徨,依稀看见眼前有条路,但不知道该怎么走。如何让村民富起来,村支书顾叔军也进行了思考,觉得切实可行的还是养殖业。

  总书记到来激发村民脱贫信心

  本报冀中版记者 寇国莹刘浩 孙亮/文 赵磊/图

  1月1日,新年的第一天。上午9时许,日头升起了老高,刺骨的寒风在阜平县骆驼湾村掠过。村里的老人们在村西头的戏台旁晒着太阳,津津乐道的话题是习近平总书记踏雪而来给大家带来的喜悦,憧憬着未来他们脱贫致富后的幸福生活,也在畅想着祖祖辈辈与贫困抗争的古老山村,如何实打实地摘掉贫困的帽子。

  新年第一天里的骆驼湾

  选择在2013年第一天重访骆驼湾村,就是想看看村民们是怎样迎新年的。

  上午9时30分,唐荣斌生起炉火,开始准备2013年的第一顿饭:土豆、北瓜、玉米和一盆留了三天的猪肉炖菜。

  三天过去了,这锅饭还是习近平总书记揭开锅盖时的样子,老两口一直舍不得动。“冬天家里只有土豆、白菜,最大的愿望就是吃上夏天的黄瓜和豆角。”这个愿望唐荣斌同样告诉了习近平。

  唐荣斌有三个女儿,一个儿子,加上老伴和孙子,一共七口人。家里只有三亩地,光景好的时候,一亩地能出700斤玉米,每斤玉米1.03元,全家一年收入2800元,再加上老人每个月55元的养老费,总共3460元。

  唐荣斌说,他用了两年攒下了2000块钱,可6月份得了脑血栓,大病了一场就花了7000多元。虽然新农合报销70%,自己一共花了2000多元,还是感觉一下子就被掏空了。

  积蓄被一场大病花光,“吃上黄瓜、豆角”也就成了唐荣斌的一种奢望。

  在58岁的王贵生家门前,当记者问阳历新年家里吃什么时,端着饭碗的王贵生有点不好意思,把碗往里拖了拖。

  一块咸菜、一个玉米面干粮和一碗见不到油腥的汤面条。“和平时一样,也没什么好吃的。”王贵生说。

  王贵生家里有四口人,小儿子在北京的一家饭馆里打工,趴在炕上吃饭的是25岁的大女儿王娟。“得癫痫19年了。”王贵生说,光每年给女儿看病就得花几千块钱。

  王贵生全家的主要收入就是小儿子打工挣的钱,可这些钱基本上成了王娟的医药费。有一次家里实在没钱买药,“断顿”了,还是儿子在北京向同事借钱给家里寄回来。说到这些,王贵生转过脸去擦了擦泪湿的双眼。

  村支书的脱贫抗争

  64岁的村支书顾润金早早地从海拔1500米山上的瓦铺村下来,等在了村口。

  听说还要有几拨记者来访,信用社的干部也要来,可能还有一个企业要来捐款,顾润金微笑着迎接各路访客。在他看来,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意味着自己10多年与贫困的抗争终于有了希望,骆驼湾村的未来可能很美。

  骆驼湾村由9个自然村组成,最远的一个自然村位于14公里外,所在地海拔1800米。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地里只能种一季玉米或土豆。1995年,刚刚上任的村支书顾润金开始带领全村与贫困抗争。

  2000年,阜平县畜牧局从山西进了100多头奶羊送到骆驼湾,村里20多户每户分到了5头。正在村民们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国家开始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骆驼湾被划进了林区,原本放养的奶羊断了顿,村民们只得将羊卖掉。

  但顾润金并没有放弃,利用林地优势,鼓励村民种植速生林。郑秀花家种了4亩速生林,以为很快就能收益,但谁知道土壤有问题,速生林根本长不成,家里的林地也荒了。

  在郑秀花的印象里,骆驼湾在十几年前,曾经有过一个希望———种土豆。“退耕还林之前,家家地里都种土豆。因为我们这里的土豆个儿小,好吃,人们说营养价值高,我每年运上17000斤土豆往城里送。那个时候每斤土豆5毛钱,收入不错。”

  但好景不长,由于土豆太小,而且产量低,没有技术指导,很快骆驼湾的土豆没了销路,最后变成了村里人的口粮。“最近,我们又开始鼓励种核桃树,家家都种了,但地力差,挂果晚,已经5年了,还没有收成。”郑秀花似乎已经失去了希望。

  但对于村支书顾润金来说,希望还是有的。“核桃结果晚,只要村民坚持种肯定能够得到收益。”顾润金坚定地说。

  村民的纯粹经济账

  对于村里的不断尝试,在村民耿五妮看来并不实际。他认为,在村里累死累活几年也就攒下一两千,年轻人出去打工,一个月就能挣3000多元,哪还有人乐意在村里过这种日子?!

  唐荣斌的儿子唐孝亿19岁就去了北京,但他并不知道儿子具体在外边做什么工作,只知道儿子过年就从北京回来住两天,给家里留下些钱就又走了。

  对于自己的儿子,唐荣斌老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他在外面平平安安的。

  长期的劳动力流失,骆驼湾几乎变成了一座空村。全村230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算起了投入、产出的经济账,现在只剩下了200多人,其中最大的83岁,最小的42岁。

  在顾家台村村医薄利看来,正是劳动力的流失掏空了这个原本贫瘠的山村。

  薄利出诊时,最大的感觉就是村里人越来越老了。老人们普遍得的都是风湿、脑血栓一类的老年病,慢慢的,村里就快没壮劳力了。

  1997年,薄利考上了石家庄冀职医学院,作为当年全村唯一一个走出大山的年轻人,按照村里的惯例,薄利以后会在省城找到一个好工作,等挣了钱再把老人接走,从此以后他们不会出现在这个贫瘠的小山村。

  然而2000年,薄利却选择回村做一名村医,这在当时的顾家台成了一件轰动全村的大事。现如今,薄利成了全村仅有的10个壮劳力之一。

  现在,薄利最大的感觉就是村里的老年病越来越多,一些心脏病、高血压引起的复发症越来越棘手,在一个自然村就有10多位村民因脑血栓落下半身不遂。“如果都去算经济账,村里的年轻人都走了,剩下这些说不出、动不了的老人,这样的村庄也就差不多(快消失)了!”薄利很为自己村庄的未来担心。

  贫困村的致富猜想

  总书记踏雪慰问犹如一支强心针,给这两个空寂多年的山村带来了希望。一批又一批记者来到这里,外界的目光注视着这里。

  面对媒体的追问,骆驼湾村村支书顾润金一遍又一遍重复着自己多年的想法——— 发展旅游业。顾润金有这个想法已有多年,也自认为成熟,还曾向不少人推介。曾经最接近成功一次,有家单位准备投资,但最终不了了之。“山上有2000多种植被,属于原始次生林,还有上百种药材,这些都是我们的旅游资源。我们还可以发展农家乐,村民们都能够受益。”2013年1月1日上午10时许,面对县信用社怎么发展旅游的提问,顾润金说得很自信。“你们还可以发展养殖业,养猪、养羊、养牛。”一位信用社的工作人员不假思索地说着。

  但在17年的抗争和失败之后,村民们明显不如顾润金更有信心。“我们这里海拔高,地力又差,我们又都老了,应该怎么发展旅游,我们谁也不知道。”村民耿五妮说。不少村民也像耿五妮一样都在观望、彷徨,他们依稀看见眼前有条路,但不知道该怎么走。

  顾家台村支书顾叔军刚上任一年多,45岁,在村里属于年轻力壮的。他说,其实这么多年来,上级和外界也在不断地给村里帮扶。2009年,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还帮助他们村种植了300多亩核桃树,但由于核桃树生长期长、挂果晚,现在还看不到收成。

  而村里也在外界的帮助下,在这两年完成了道路硬化,建成了卫生室,还修建了防渗渠,庄稼灌溉已经得到了保障。

  在和总书记座谈时,村民的发言非常踊跃,想法也挺多。总书记走后,顾叔军也进行了思考,谈到如何让村民富起来,他觉得切实可行的还是养殖业。

  顾家台的黑猪远近有名,肉质香嫩,供不应求,村里有几户村民家里养着五六头猪,算是个小专业户。如果有资金、技术支持,村里发展规模养殖,顾家台村也许就能实现总书记的“三年收入增加”的嘱托。

(编辑:SN010)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了此文的人还看了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重庆女警自述被黑打:戴脚镣坐老虎凳
  • 体育麦蒂休战广东胜青岛 NBA书豪16+8火箭胜
  • 娱乐安徽国剧盛典《甄嬛传》大胜 视频集
  • 财经收入分配改革方案酝酿8年仍未出台
  • 科技12306现失误:火车到达时间早于出发时间
  • 博客“最严交规”能否管住“马路杀手”
  • 读书2012年度好书你读过哪几本
  • 教育25省份不同程度公布异地高考方案
  • 育儿怀孕给女人带来的10种惊人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