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江西贵溪校车发生事故,导致11名学童死亡。媒体接踵的报道显示,这些孩子就读的学校没有办学资格,校车也不是标准校车,而是严重超载的黑校车。随后舆论的讨伐多集中在政府对基础教育的投入不足,对黑校车的监管不力上。但在我看来,这些火力四射的道德批判,都被表面的数字蒙骗了。
校车出事,往往是群死群伤,容易吸引公众和媒体的注意。但是,与之对比的数据应该是,在没有校车之前,或者没有校车的地方,单独上学的孩子伤亡率是多少。如果没有校车的地区伤亡率高于有校车地区的伤亡率,那就说明,尽管这些黑校车看起来不甚正规,但其实却降低了伤亡率,而不是相反。这就好比飞机一旦遭遇空难,全世界的媒体都会关注,但有统计数据表明,飞机是现有交通工具中最安全的。而其他交通工具的事故虽频繁,但却是零星发生,更容易被人忽视。
当然,我并不确定黑校车地区学童的伤亡率就一定比没有校车的地区高。但生活经验告诉我,农村的道路大车多,没有交通指示灯,无人陪伴的孩子遭遇的风险不会低。如果考虑更多的变量,如孩子上学的方便程度,家长可选择学校范围的扩大,有黑校车显然比没有校车要好得多。否则,黑校车不会在今天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黑校车给家长带来的收益,大致就是他们愿意为校车付出的价格。
行文至此,我已经听到了激烈的反对声。有人在质问:“你为啥不和标准校车相比?如果政府花钱为学校和幼儿园全都配置上标准校车,这种事故发生的概率会不会降低?”我承认,会。但问题是,这个社会上大多数问题的解决,都是在给定约束的条件做决策,而不是用理想模型简单和社会现实作对比。谁都希望孩子们能坐上标准校车,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即便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政府尚且没有能力为他们配置校车,更何况本不在义务教育范围内的学前教育。
我的看法是,解决黑校车问题,应该立足于现实中不会让孩子们的境遇变得更差,而不是理想中哪个模式更好。但现实的解决方法却常常相反,每次遇到黑校车出事,政府在舆论的压力下,第一反应就是取缔黑校车。可对于上学路有几公里之遥的乡村幼儿园,取缔黑校车,政府又不能提供标准校车的情况下,很可能就是在无形中提高幼儿上学的死亡率。事实上,没有了黑校车,并不意味着孩子们就不会遭遇车祸、溺水等事故,但因为不再是群死群伤,也就少了媒体关注。但对于政府而言,如果有黑校车,一旦出事就是自己监管不力,没有了黑校车,出了事故自己不用担责。媒体和舆论看似正确无比的诘问,在现实当中却导致孩子们的境遇变得更加悲惨。
如果我们立足于国情,对于不在义务教育范围的学前教育来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由政府提供标准校车都不现实。而乡村幼儿园的低收费,强制他们配备标准校车也无操作性。在这种情况下,适当降低校车的标准,将目前市场上的黑校车合法化,之后再给这些黑校车一些现实而具体的帮助,才是真正帮助家长和孩子的善举。这也是在几乎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收益最大的举措。果真如此,政府也就很难用取缔黑校车的懒政方式为自己卸责。真出了事故,我们才能细查政府的责任,该撤职撤职,该查办查办。
一个相当重要的症结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承认现实,我们就不得不承认,暂时我们还不能给孩子们提供和发达国家一样的校车,我们还需要时不时地面对一些乡村校车的事故,这会让一些道德感充沛的人有些难堪。我给这些人的建议是,如果实在觉得难以接受,就捐点钱给孩子买校车。如果这个做不到,只是要求政府取消三公消费,这个我也支持,请继续。但解决校车问题,千万不能听他们的,那是胡来。
(王志安央视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