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6日电(记者张淼淼)北京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启动已“满月”,北京市东城区历史风貌保护办负责人刘景地6日否定了网上关于“拆迁房屋涉及清代建筑、破坏胡同肌理”的说法,表示此次征收范围房屋已经逐一认定,既不是文物,也均无历史价值,整治不会破坏古风古貌。
北京钟鼓楼广场恢复整治项目启动以来,在互联网上引发一些争议,有古建筑保护人士发微博称,钟楼湾沿街房屋在清代就存在,若被拆除是在破坏胡同肌理、破坏古风古貌。
刘景地对此表示,此次钟鼓楼整治项目涉及搬迁的66个院落中的年代最久的房子是民国的,个别民国时期的院落将得到保护,但绝大部分搬迁院落是上世纪70年代和70年代后翻建、改建的,并且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未登记房屋,也就是违章建筑。“很多加盖的违建盖到了二层甚至三层,预计此次仅拆除违章建筑就得3000多平方米。”
此外,刘景地提出,整治项目除参考清代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形图,恢复这一地区的历史风貌,还为了满足消防需要,保护钟鼓楼重要文物安全。“北京钟楼是坚固的全砖石结构,但鼓楼是木质结构,而钟鼓楼周边道路最窄不足3米,消防风险等级非常高。”他说,按照消防等级要求,此次整治完成后,钟鼓楼周边道路的宽度将在5米以内,基本可以满足消防需求。
据介绍,东城区政府设定2012年12月12日至2013年2月24日为签约期,其中2012年12月12日起至2013年2月2日为签约奖励期。在上述时间内搬迁的居民,最高每户可以在补偿之外再获得17万元的政府奖励。
(原标题:北京东城区:“钟鼓楼”整治项目不会破坏古风古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