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销茶”之湖南黑茶
■名茶品鉴
茶乃南方之嘉木,源于巴蜀,自秦人取蜀后,便开始有茗饮之事。到唐代中期,特别是陆羽所作《茶经》问世后,饮茶之风便风行全国。文人骚客、士大夫莫不相问于茶。因慕中原文化,吐蕃等西北少数民族的贵族纷纷效仿喝茶,并逐渐带动了回纥等西北各地游牧民族。此后,便产生了“边销茶”,即由政府控制用于与边疆少数民族交换马匹之茶,又称官茶。
“边销茶”一直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日常生活饮品,饮用历史达千年之久。据《湖南黑茶》记载,“边销茶”的消费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这是因为西北地区高寒,气候干燥,常年缺少蔬菜,大部分人以牧业为生,以牛、羊肉,奶制品为主食,腻滞难化,饮茶可以“荡涤之”,所以自唐宋以来就有饮茶的习惯,继而“穷日尽夜,殆成风俗”,“不得茶,则困以病” 。
黑茶是“边销茶”中的主要品种,而湖南又是黑茶的“故乡”,是全国最大的边销茶产茶省份。全国六大边销茶定点厂家中,湖南占了3家,分别是益阳茶厂、白沙溪茶厂、临湘茶厂。湖南黑茶年产量40万—50万担,占全国产量的1/5—1/2。湖南黑茶的主要品种有:茯砖茶、花砖茶(包括花茶)、黑砖茶、传统散茶(指天尖、贡尖、生尖茶)、青砖茶等。
茯砖茶在外形上要求平整,棱角分明,厚薄一致;发花普遍茂盛,特茯呈褐黑色。砖内应无黑霉、白霉、青霉、红霉等茶菌。花砖茶与茯砖茶一样,在外形上成砖片形,砖面平整,花纹图案清晰,棱角分明,厚薄一致,色泽黑褐,无茶菌。花砖茶全部采用三级黑毛茶味原料。
天尖、贡尖、生尖在湖南历史上被称为“三尖”茶,是湖南黑茶的上品,采用谷雨时节的鲜叶加工而成,曾经是西北地区的贵族饮品。清道光年间,天尖和贡尖列为贡品,供皇室饮用。“三尖”茶是以黑毛茶为原料加工而成,滋味醇厚、品质稳定。“三尖”茶采用篾篓散装,是现存的最古老的茶叶包装方式。
青砖茶的加工原料为老青茶,老青茶为湖南省临湘县传统产品。青砖茶分为里茶和面茶,用转片里层的茶坯称为“里茶”,砖表层的茶坯称为“面茶”。老青茶里茶外形卷皱,条多红梗,含梗量为25%,色泽“乌颠白梗红脚”,色乌绿油润,香味纯正,汤色橙黄;底面茶外形呈条状多红梗,带白梗,含梗量为18-20%,色泽欠润泛黄,内质香味粗涩,汤色橙黄。
黑茶忌日晒密封
■存茶小常识
黑茶是六大茶类中最特殊的一大茶类。它的存放也与其他茶类略有不同。清远市白沙溪专卖店的黄女士称,其他茶类忌氧化、潮湿,但黑茶却忌日晒、密闭。它更适宜在自然环境中存放,这样有利于其品质的提升。以下便是黑茶的“三喜三忌”:
1.喜阴凉忌日晒。日晒会使茶品急速氧化,产生一些化学反应,日晒产生异味,长时间都无法消失。
2.喜通风忌密闭。通风有助于茶品的自然氧化,同时可适当吸收空气的水分(但水分不易过高,否则容易霉变),以加速茶体的湿热氧化过程,也为微生物代谢提供水分和氧气。切忌使用塑料袋密封,可用牛皮纸等通透性能较好的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存储。
3.喜开阔忌异味。茶叶具有极强的吸异性,不能与有异味的物质混放在一起。相反,适宜放置在开阔而通风透气的环境中。
黑茶在存放的过程中,只要砖片本身的含水量达到出厂标准,在空气湿度不过高的情况下,存储很长的时间都不会霉变。这是因为茶砖内的优势菌抑制了其他菌的产生。但是,存放三十五十年的陈年老茶砖会在砖片表面生成一层寄生“茶虫”。这些“茶虫”是茶叶陈化的结果,并不可怕。有研究证明,带有虫块的陈年老茶对身体并无害处,虫与菌共生还能加速陈化进程。
■品茗文化茶叶传说之碧螺春
碧螺春,产于江苏省吴县的洞庭山,又名洞庭碧螺春。吴县隶属苏州,又称之为苏州碧螺春。外形卷曲如毛螺,花香果味得天生,自古就是茶中珍品,传说已有1300多年的采制历史。
洞庭碧螺春是绿茶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其中一种说法是,碧螺春原名“吓煞人香”,另一种说法是美丽姑娘说。
吓煞人香说
据清王应奎撰《柳南续笔》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当地人每年都要持竹筐前去采摘以供饮用。一次,因其叶多,筐不胜贮,因置怀间,茶得热气,异香忽发,采茶者惊呼“吓煞人香”。清康熙三十八年(公元1699年),康熙皇帝南巡到太湖,巡抚以此茶进呈,康熙皇帝觉得这个名字太俗,遂改名“碧螺春”。
洞庭碧螺春是绿茶珍品,以形美、色艳、香浓、味醇“四绝”闻名。碧螺春始于何时,名称由来,说法颇多。据清代《野史大观》〈卷一〉记载:“洞庭东山碧螺峰石壁,产野茶数株,土人称曰:‘吓煞人香’,康熙己卯……抚臣宋荦购此茶以进……,以其名不雅驯,题之曰碧螺春。自地方有司,岁必采办进奉矣。”
又据相传,明朝期间,宰相王鳌,是东山人,碧螺春名称系他所题。又据《随见录》载:“洞庭山有茶,微似螺而细,味甚甘香,俗称‘吓杀人’,产碧螺峰者尤佳,名‘碧螺春’。”若以此为实,则碧螺春茶应始于明朝,在乾隆下江南之前就已名声显赫。也有人认为,碧螺春是因为形状卷曲如螺,色泽碧绿,采于早春而得名。不论名称由来如何,该茶历史悠久,早已是贡茶,这一点是毫无疑问。
碧螺春茶因其娇嫩,冲泡和品饮也与众名茶不同。一般茶叶是先放茶,后冲水。而碧螺春则不能用水冲泡,也不能加盖紧闷,而是先在杯中倒入沸水,然后放进茶叶,略过三四分钟,芽、叶纷纷伸腰舒展,茶色浓艳,闻之清香扑鼻,令人垂涎欲滴。
前人曾有一首赞咏碧螺春的诗,诗日:“从来隽物有嘉名,物以名传愈见珍。梅盛每称香雪海,茶尖争说碧螺春。已知焙制传三地,喜得揄扬到上京。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
诗中所谓,具有一定科学道理,特别是“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摘趁春分”。早采嫩采是碧螺春的一大特点,碧螺春采得特别嫩,当新芽初展一芽一叶就及时采下,高级碧螺春,不但外形美观,而且品质优异。正是:吓煞人香原夸语,还须早采趁春分,铜丝螺旋浑身毛,花香果味倍生津。
(来源:百度知道)
美丽姑娘说
相传在太湖洞庭山上,有个善良美丽的姑娘叫碧螺,她声音十分甜润,而在山的另一边,住着个叫阿祥的年轻渔民,他因为碧螺甜美的歌声而深深地爱着她。
一天太湖里来了一条恶龙,要抓走碧螺。阿祥十分气愤,便与恶龙大战七天七夜,最后倒在湖边奄奄一息。百姓把阿祥抬回家中,由碧螺亲自护理。一天,碧螺到湖边采药,看见阿祥曾经流过血的地方长出了一棵茶树。
为纪念阿祥,碧螺把茶树挪到了洞庭山上。碧螺泡茶给阿祥喝,没想到他竟然一天天好了起来,但是碧螺却因太过劳累而香消玉殒。于是为了纪念碧螺,阿祥把她葬到了茶树下。
每到春天,人们便在这棵树上采茶,并将这种茶取名为“碧螺春”。
(来源:中国茶业网)
(原标题:品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