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人大参会者询问会议经费被告知是秘密

2013年01月29日11:38  钱江晚报

  前两天,我采访了一个与会者,内容是关于阳光预算的。他并没有直接回答我的问题,而是讲了一件大会开幕前发生的事。

  某天,他向一位大会工作人员打听:“都说今年节俭办会,你能告诉我开这次大会花了多少钱,省了多少钱吗?”

  这位工作人员一听,随口应了一句:“这是秘密,怎么能告诉你?”

  会议接近闭幕,他还在纠结这段简单的对话。

  “你可以说你不知道,但你不能说是秘密,会务经费多少怎么能是秘密?”

  “连我去问他,他都说是秘密,换成老百姓问他呢?”

  “如果不涉及国家机密的,应该都可以公开啊,不是吗?”

  他满腹不解。我也沉默。

  新会风的赞歌唱得这么响,可赞歌背后却会传来令人不爽的杂音。是制度不好吗?当然不是。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的八项规定,传递的都是老百姓拍手称好的新风气。

  我想,其中的原因,大概还是习惯成自然吧。

  平时工作中,我常常碰到这样的公务员。一旦找他们提出查看数据、文件等要求时,他们往往会习惯性紧张、习惯性心虚、习惯性拒绝。

  哪怕,这些内容早已写进了统计局每年的年鉴中,或早已公开在政府网站上。他们在怕什么?或许,是怕担责任,怕说错话,怕领导追究起来:“这是谁说的。”

  但现在,风气正在往好的方向扭转。比如三公经费公开,中央和省里都列出了时间表。

  即便真的错了,靠瞒是没有用的。最近新闻中频繁出现的“房媳”、“房姐”,就是最好的例证。干了不该干的事,就算隐藏得再好,总有被人挖出来的一天。

  提倡新会风是好的,制度也是好的,但自上而下的贯彻需要过程。只是,这个过程能不能快一点,再快一点?摆在面前的选择很简单,是自己顺应趋势往前走,还是坐等舆情推着你往前走。

  本报记者 冯怡

(原标题:该公开的也保密 老习惯该改改了)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薄熙来已聘请北京两名律师为其辩护
  • 体育奥巴马接见热火队 德罗巴加盟土超豪门
  • 娱乐央视春晚半场联排 郭德纲零点前登台
  • 财经深圳前厅级官员豪宅降50万抛售
  • 科技游戏机禁令取消短期难有实质进展
  • 博客驴友实拍雪崩瞬间(图) 铁道部有票不卖?
  • 读书红包变迁:古代官员年终奖怎么发
  • 教育 超7成80后成被催族:催婚催子催工作
  • 育儿女子为防孩子走失在其脖子上系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