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包头2月5日电 题:李克强棚户区里问民生:要让民众从忧居变宜居
中新社记者 郭金超
2月3日农历小年,当天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再次来到包头市东河北梁棚户区,探民情、问民生。期间,谈及棚户区改造这“棚户区百姓天大的事”,李克强说,要让民众从忧居变成宜居,即使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下去。
两年前的2011年3月,李克强第一次到这片棚户区了解到这里的改造计划。这次,他冒寒风再次登上大青山北梁山坡,居高望远,关切询问改造工作的进展和存在的困难。
接着,李克强走下山坡,走进棚户区。在狭窄、“迷宫”般巷子中,不时见露天“旱厕”紧邻卧室甚至厨房而立,排不出的污水也令有些路面泥泞难堪。
“通道这么窄啊,我们到这家去看一眼!”在一条窄到两人见面都要侧身过的小巷里,李克强径直走进高俊平的家。
高俊平家三代人挤在一间十几平米的房子里,屋内摆下大小两张床后,几乎再无空间,三四个人走进来之后,更再无法落脚。见此,高俊平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实在太小了,不能让大家坐坐。”
“下雨漏不漏?上厕所困难么?”看到此景,李克强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衣食住行。在得知这间房实为外敷水泥的木屋时,李克强再三叮嘱:一定要注意防火!
“我们要改造棚户区,一定要让你们住上现代化的房子,也要让你们生活好起来。”出门前,李克强握着高俊平的手说。
李克强又沿着坑坑洼洼、狭窄的小巷,一连走访了几家住户,了解他们生活情况与实际困难,并听取他们对棚户区改造的建议和意见。
“刚才在棚户区几户人家看了看,特别是走在夹道里的时候,心里感到很沉重。”随后,在三官庙社区居委会办公室举行的现场会上,李克强谈及了自己的感受。
这间办公室,是居委会租借澡堂改造而成,极为狭小。就是在这间屋子里,李克强带领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国务院相关部门负责人与自治区有关负责人、当地居民等,共同探讨如何更快更好地进行棚户区改造,造福百姓。
“现在吃饱穿暖解决了,最大的问题就是住。”李克强说,这件事有天大的困难也要做,因为这是棚户区老百姓天大的事。
近年来,在中国保障性安居工程的实施中,已改造棚户区超过1000万户,涉及四五千万人,中国的棚户区改造已走出一条比较有效的路子。
李克强说,这几年我们推进的棚户区改造得到民众大力支持。但我们还要进一步探索,总结各方经验,分析各类棚户区改造的情况,尽可能把工作做得快一些,好一些,“要‘快’中求‘好’”。
对于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重要性,李克强在2012年的全国资源型城市与独立工矿区可持续发展及棚户区改造工作座谈会上曾指出,加大棚户区改造力度,是解决城市“二元结构”矛盾的切入点。
当天的现场会上,李克强再次强调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指出这是破解城市二元结构难题,打造新型城镇化“绕不过去的坎”。
“我们不能让城市一边是高楼大厦霓虹灯闪烁,另一边是低矮的棚户区,冬天漏风,夏天漏雨,出门走扬尘路,如厕冬夏都难受”,李克强说,“这些问题不可回避,我们要下决心解决!”
“这个‘二元结构’不破,我们新型城市化就走不出一条健康发展的道路。我们提高城市化的质量,必须下决心做好棚户区改造等工作。”
李克强进而强调,我们让群众安居,就要让他们不光有居,而要帮他们解决难题把忧居变成宜居,“那我们就高兴了,满意了!”
座谈中与会者提出的建议涉及到与棚户区改造相关的资金、土地政策等问题,有些地方还提出要适当简化审批程序。对此,李克强当即指示有关部门认真研究。
“我们还要同心协力打好棚户区改造的持久战,要有准备,有耐力,有韧性!”最后,李克强对在场的有关部门负责人和住户代表指出,政府的手、市场的手,老百姓的手,要握在一起共同努力,既要政府主导,又要市场运作也要多方筹划、因地制宜,既发挥中央积极性,也要发挥地方积极性,打好这场持久战、攻坚战。
“归根到底,我们是要让老百姓的日子好起来,要用改革的办法,让改革红利最终使老百姓获利。”李克强说。(完)
(原标题:李克强棚户区里问民生:要让民众从忧居变宜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