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靠敲诈企业办假证敛财 最高1个月挣两辆车

2013年02月20日22:52  CCTV《焦点访谈》
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焦点访谈》2013年2月20日播出《揭开黑记者的黑幕》,以下为内容实录:

  演播室主持人

  张泉灵: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焦点访谈》。

  在上一次的节目当中,我们报道了一个叫做李德勇的人,他打着综合记者站的牌子,招聘人员,以采访为名,行敛财之事,今天我们继续关注这个话题。记者在李德勇的身边观察了多日,发现这是一个多年形成的,有一定架构的组织,他们到底是不是真正的记者?他们凭借着什么在社会上招摇撞骗?他们又有哪些敛财方式?记者进一步进行了调查。

  解说:

  按照招聘启示上的说法,李德勇所在的是一个国家正规报纸、驻连云港工作站,那么到底是哪家报纸的工作站呢?

  李德勇:

  我们这儿有《经济与法》、《中国新农村》、《农村青年》,我们是一个综合性的记者站,是我负责的,就这么简单。

  解说:

  按照李德勇说的这些所谓媒体的名字,记者在新闻出版的总署的官方网站上查找这些单位,结果一家也没有找到。他所谓的国家级正规报纸都是假的,当然就更不存在这些媒体驻连云港工作站。接下来再看看李德勇所领导的这个假工作站的组织架构。据记者观察,在这里不只李德勇一个人在忙,他的妻子、兄弟、各路亲戚七、八个人都在干靠所谓的新闻采访敛财这一行。而这些家人还只是他身边的一个小圈子。在这个组织里,李德勇还大量招聘外来人员,这些人一开始随着他一起外出充人数,等到跟李德勇学会了以新闻采访敛财的招术后,自己也单飞、单干去了,目前仍在单干这一行的还有二、三十人,墙上的这份名单上记录着这些人的名字,他们和李德勇之间经常互通新闻线索。

  知情人

  蔡先生:

  同行之间互通有无,哪家去了,以什么媒体的名义,拿了多少钱,谁接待的,对方姓什么、叫什么,这些资料他都记着,一个本上全是。然后他根据这个互相调配。同一个事实,以不同的媒体名义,分不同的人去,又可以产生第二次效益、第三次效益、第四次效益。

  解说:

  拿到别人提供的信息后,李德勇自己外出敛财,同时也给其他同行通报这些信息,比如记者跟随小刘一起去过的这家山东的食品场,就是李德勇曾经去过的地方。据小刘介绍,李德勇在这家企业已经要到了4000元钱。既然他们肯出钱,那就证明还有潜力可挖,所以李德勇又告诉小刘,以其他媒体记者的身份再次登门,这就难怪负责接待的厂办刘主任说怎么来的记者都是江苏的。

  刘主任:

  老家江苏的。

  小刘:

  嗯,江苏的。

  刘主任:

  都是你们江苏过来的。

  解说:

  李德勇等人利用互通信息的方式,跑遍了周边山东、江苏、浙江等地的开发区,甚至是各个乡镇。同一个地区、同一家企业、同一件事,你吃完,我去吃;你拿完了,我也得去拿。

  蔡先生:

  真的像蝗虫一样,走到哪里,吃到哪里,骗到哪里。

  解说:

  那么这些蝗虫式人物的牵头者李德勇究竟是什么人呢?在中国记者网上,记者竟然找到了他的名字和记者证,记者证显示他是一个名叫《购物导报》的媒体记者。在新闻出版总署的官方网站上,记者也查到了的确有一家媒体叫《购物导报》。记者在跟随李德勇外出采访时,也发现了他与这家媒体之间的确存在关系。比如李德勇等人外出敛财时,首选方式是收现金,但如果被采访对象不能提供现金,他们也可以接受汇款或转帐的方式。比如李德勇前往这家民营钢铁企业时,对方答应给李德勇15000元,但提出只能汇款,要求李德勇提供一个帐号,李德勇随即给了企业负责人一张名片,这是一张显示李德勇《购物导报》记者身份的名片,名片的背后留的就是户名为《购物导报》社的账号。第二天这笔钱果真汇到了《购物导报》的账户上,那么到了报社账户上的这笔钱又会怎么处理呢?知情人蔡先生就替李德勇办过这样的事情。

  蔡先生:

  这钱到了《购物导报》,除了有时候要抵扣一些报社该交的一些费用,实际上还是他的,还是他的,然后转到他个人卡里面。

  解说:

  李德勇已经完全把这种敛财方式当成了致富的手段,这样的营生收入可观,说起这个李德勇十分得意。

  李德勇:

  我跟你说干哪一行不如干这一行,就是这么简单,我们就是这么认为的,干哪一行不如干这一行。我去年4月份一个月挣两辆车,这两辆车都是去年4月份买的。

  解说:

  李德勇这样的人无疑是记者队伍中的害群之马,他与《购物导报》究竟是什么关系还有待调查,如果他真是《购物导报》的记者,那么这就暴露出了个别媒体在管理上的漏洞。如果作为媒体处于利益驱动,聘用这样的人员,甚至还在非法创收中分一杯羹,那么这就意味着这家媒体已经将道德和责任完全抛在了脑后。

  张泉灵:

  我们看到李德勇不是一个人在活动,他带领着一批假记者四处招摇撞骗,而让李德勇这些人如此胆大气粗,起重要作用的还有这个东西——记者证。我们知道办理记者证需要一套非常严格的审批手续,那么李德勇手下这些假记者手中的记者证又是怎么来的呢?

  解说:

  记者到李德勇这儿后不久,他就开始游说说,可以帮着办个记者证。

  李德勇:

  你拿着记者证可以在全国各地去监督各个部门,就是这么个东西了。

  解说:

  据知情人蔡先生介绍,李德勇除了持有《购物导报》的记者证外,自己还有多个其它媒体的记者证,而且他还能给其他人办证。记者看到他给蔡先生办的就是名为《中国新农村月刊》杂志社的记者证,给这位小刘办的是名为《中国法制监督网》的记者证。另外,他的妻子、儿子、兄弟等人也分别持有不同媒体的记者证,这些记者证都有个特点,看上去来头都不小,动不动就带着“中国”或者“中华”的头衔。

  知情人

  蔡先生:

  他就说你看你跟着我干,人家给钱给好处,你都拿不了多少了,好处、礼物是一点拿不到,给的钱全部上交。那你要是单独干的话,我给你提供线索,你就花1万块办个证,人家一次给5000块,你这一两次不就回来了吗?对不对?

  解说:

  没过几天李德勇果真开始催记者办证了,当然这证不是白办的。

  李德勇:

  办证要交费用的,懂吗?你听没听明白?

  记者:

  我明白。多少钱?

  李德勇:

  办证一万,管理费三、四千左右。

  解说:

  办个记者证要交一万元,以后每月还要上缴4000元的管理费,这是李德勇的又一个敛财渠道,似乎是担心记者嫌钱多而不办记者证。李德勇主动对记者说办证的一万块钱可以先交一部分。

  李德勇:

  你现在准备一寸照片,一寸照片,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带5000块钱下午过来,我给你朝北京传。

  记者:

  3000元行吗?因为我现在。

  李德勇:

  3000元也行。

  解说:

  用这种方式又能办出来怎样的记者证呢?第二天记者将3000元钱打入李德勇提供的账户,不到一周的时间,他便将一本《中国传媒纵横网》的记者证交给记者。乍看上去,这个证和新闻出版总署颁发的记者证有点相似,但翻开第一页上面,赫然印着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标志,看到花了3000元,似乎就能变成一名境外记者。记者登陆这个《中国传媒纵横网》的网站,还真的查到了自己的名字,记者登陆新闻出版总署的官方网站进行查询,发现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叫《中华传媒纵横》的新闻机构,而这个《中华传媒纵横》网站的域名也没有在工信部备案过,这究竟是一家什么媒体呢?由于这个证上印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字样,会不会真的是境外媒体的?我们委托我台驻香港记者了解这家网站的情况。

  (电话连线)

  本台驻香港记者

  金佳博:

  经核实,这个网站主办单位是于2012年11月16日,以香港传媒纵横,新闻影视通讯社有限公司的名称,在香港获得注册证书。随后我按照网站上提供的地址,去了这个公司在香港注册地,令我意外的是,这个办公地址门牌上却挂的是富华国际商务有限公司的招牌,我完全看不出来这是一家网络媒体的办公处所,这个写字楼的物业人员告诉我,在香港利用一间办公室注册多家公司的现象是很普遍的,所以我们根本无法查证公司的真假以及运营情况。

  解说:

  即便《中华传媒纵横网》真是一家境外媒体,按照规定,未经允许也不能在境内从事新闻采访活动,而且香港媒体记者在内地从事新闻采访活动,按照香港、澳门记者在内地采访办法必持有专门的证件。

  金佳博:

  香港记者要去内地采访,记者需要得到经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批准的记者证。在这个记者证上,会盖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的钢印。

  解说:

  在李德勇办的这份所谓记者证上,根本没有中华全国记者工作者协会的钢印,这彻头彻尾是个假证。既然这个证从《中华传媒纵横网》上能够查到,那么这个网站和李德勇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按照网上留的电话,记者联系了这家《中华传媒纵横网》,一位工作人员和记者没聊几句就主动谈到了李德勇。

  (电话连线)

  中华传媒纵横网工作人员:

  我这个是怎么的,江苏这块都是归李德勇,然后他给我联系,有什么事和他说,然后他给联系下面那些通讯员。

  记者:

  跟网站直接联系,能不能办一个记者证。

  中华传媒纵横网工作人员:

  可以,那可以。没事,加入咱们队伍,咱们的队伍特别欢迎懂新闻、知道规则,然后加入一起。

  记者:

  那有啥要求、条件吗?

  中华传媒纵横网工作人员:

  一般一个通讯员,一般一年一万块钱的任务,反正就是一年的管理费嘛。

  解说:

  接下来记者又核查了李德勇给蔡先生办的《中国新农村月刊》杂志社记者证,和小刘持有的《中国法制监督网》的记者证,和李德勇给记者办的《中华传媒纵横》的记者证一样,这两张也是彻头彻尾的假证。由此看来,办假记者证成了李德勇的又一条生财之道,就是凭借这样的假记者证,李德勇和手下的一帮人来回奔走、招摇撞骗,难道就没有人识破他们吗?

  蔡先生:

  被人家举报了,停了是吧。他可以帮你调,再调到另外一个媒体上,反正让你这一万块钱不会瞎了,反正你继续干,继续干,你就每个月继续给他交4000块钱管理费,他有钱赚。

  解说:

  李德勇等人能够屡屡得手还因为被采访的地方大多有把柄落在他们手里,所以宁可破财免灾。这位苏北的政干部曾经接受过李德勇的所谓采访,但是面对我们的镜头,他显然不愿意多谈那次采访的事。

  乡镇干部:

  他是冲着我私人的,他认识我来看看我的,作为朋友来看看我的。

  记者:

  你们之间是朋友吗?

  乡镇干部:

  一年前认识的。

  记者:

  那么像这种接待是你自愿的呢?还是觉得这也是一种负担呢?

  乡镇干部:

  朋友来了,应该说来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朋友之间加强感情的。

  解说:

  据知情人蔡先生介绍,在他替李德勇谈钱的过程中,还遇到有个别的接待干部,甚至和李德勇这些人同流合污,构成一个更大的利益链。

  蔡先生:

  这里面还有秘密,就当地的人你来了,他们懒得管你真假,只要你有手续是吧,你有证复印一下,然后吃饭就有个名义报销,然后给钱,他有回扣的。5000元他等于拿回扣拿多少呢?他内部称为叫稿费,你给我5000元,你拿2000元稿费,或者你给6000元,你拿2000元稿费。其实很简单,因为对方也有好处,巴不得你来了。

  演播室主持人

  张泉灵:

  李德勇名为记者干的却是骗子的事,他不仅自己背离职业道德,还培养出了一堆的假记者,徒子徒孙四处行骗,这些假记者、黑记者为什么能够屡屡得手?骗子胆大是原因之一,被骗者没底气同样是重要的原因,自己有毛病不思整改,却想花钱免灾,结果搞成了养虎为患。更有甚者被骗方还有人甘愿里应外合,从中吃回扣,可以说都是私利在作怪。

  在今天的节目播出前,我们接到了相关部门对此事的处理意见。新闻出版总署已经发出了行政处罚告知书,正按规定程序吊销李德勇新闻记者证,终身禁止其从事新闻采编工作,同时要求《购物导报》主管单位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调整报社领导班子,责令报社全面整顿,清查采编人员。总署将在进一步调查取证之后,对报社追加行政处罚,并将此案调查处理情况通报全国,进一步加强对假报刊、假记者、假记者站、假新闻的打击力度。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室目前已经派人前往江苏连云港市,调查情况严肃查处。

  江苏省连云港市新闻出版和公安等部门,已依法取缔了非法记者站,并对李德勇立案查处,已控制了李德勇、李德勇的前妻、弟弟等此案有关的涉及人员,该市新闻出版部门正在对市内其它的记者站进行排查。除了这些正在查的方面,还有一些需要查的内容,比如李德勇利用的那些所谓的媒体和网站都是什么来头?还有哪些违规违法的行为,有关部门也将一一追查,而《焦点访谈》将持续关注,这里是《焦点访谈》,明天见。

(编辑:SN047)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换一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山西长治市长因苯胺泄漏事故被提名去职
  • 体育欧冠-博阿滕争议破门 AC米兰2-0巴萨
  • 娱乐李云迪:从未建议刘谦“找力宏”
  • 财经扩大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严格限购
  • 科技谷歌眼镜新视频发布:可申请测试
  • 博客柴静:寻找智障儿 中国地图应该用竖版
  • 读书中朝关系风波:朝鲜砸毛岸英墓内情
  • 教育考研人疯狂抢位 网友称“用生命占座”
  • 育儿外媒看中国:走近龙年宝宝“生育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