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嘉禾公开三公消费后全县1年省百万

2013年03月12日14:00  三湘都市报

3月1日,嘉禾县县委党校公示栏晒出去年三公账本。

 ■制图/王珏

吃饭花多少,买了什么车,出差去哪了,告诉大家 嘉禾“三公改革”试点两年:10单位晒账本,全县一年省百万

  记者 邹丽娜 雷昕 通讯员 齐振嘉

  改革

  背景

  机关治奢

  全国先行

  它曾是全省民意调查的“末位县”,民怨积沸。

  苦心治吏,卧薪尝胆,它在全国率先开启了公开“三公消费”的改革。

  它是湖南嘉禾。

  时至今日,全县三年没买车,现任嘉禾县长郭薪的车已经坐过四任县长。

  嘉禾实验

  每笔钱花在哪了

  要对大家说清楚

  2011年4月,嘉禾三公试点启动,首选10个单位。

  从那一天起,这些单位须设立“三公消费”公开专栏,接待费要公开支出明细表,差旅费要公开到个人,交通费公开到每台车……

  一项指标用完不能挪用其它的,否则在财政局报账时会被卡住,超额也会报不了。

  改革困惑

  多少钱一顿算浪费

  标准不细,惩罚不硬

  何时才能彻底公开?“很难定一个具体时间表。”

  什么是浪费,什么是节约?到底800元一餐算浪费还是500元算浪费?还没有细化标准。

  公车购置有标准,但车辆装修就是一个空白,一些车容易钻豪华装修的空子。这些都是三公账本公开的现实困境。嘉禾也正准备扩大试点范围。

  3月8日下午,财政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戴柏华在解读2013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时表示,继续严控“三公(公务接待、公车使用、公款学习考察)经费”,督促地方加快公开步伐。

  一时间,在“反腐”这个持续的热词前,“三公消费”再度成为舆论焦点。

  鲜有人知的是,自2011年4月起,湖南嘉禾县就已实行“三公消费”公开试点,开创了全国县级政府三公“账本”公开的先河,与如今的“中央八项规定”、“湘九条”殊途而同归。

  时隔两年,一群勇敢的嘉禾人在“三公”这个全国难题前,虽如履薄冰,却也果敢坚毅。解读嘉禾范本,亦有望窥全国“三公”之堂奥。■记者 邹丽娜 雷昕

  通讯员 齐振嘉

  “三公消费”账本公开难度有多大?

  嘉禾县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场人士说:“当官的基本上还是原来那批人,原来想怎么花就怎么花,现在要晒在阳光下,谁愿意呢?”

  但嘉禾仍然启动了这场被视为“触雷区”的改革,确定了首批10个试点单位,嘉禾也成为全国首个“吃螃蟹”的县级政府。

  民主嘉禾

  让嘉禾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孙佑民感慨良深的,是嘉禾人民的民主意识,“爱较真”。

  嘉禾曾是上访大县,2010年,一位副县长曾被上访群众缠着解决国有企业负责人改制的遗留问题,堵在县政府二楼楼梯长达3小时。

  除了企业改制、山林水土等问题,“机关干部作风奢侈”也曾是群众诟病的关键问题。在县纪委2011年的一份内部材料中显示“奢风不止是机关作风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近几年来,全县纳入集中核算单位的‘三公消费大幅度攀升,群众反映强烈。’”

  问题积压的结果是——嘉禾县在2010年全省120余个县市区的民意调查中排名倒数第二。

  这是摆在履新的县委副书记、代县长赵宇桌上的难题:疏还是堵?

  赵宇下令,从2011年起,每周一县领导不准下乡、不准开会、不准在外留宿,专门接待上访户;所有的干部上至县长,下至主任,必须开门办公、挂牌上岗,门牌上必须公布姓名和职务。

  与之同时,被一些嘉禾官场人员视为“触雷区”的一场改革——三公消费公开试点工作启动,决定从2011年4月起,对政府部门三公消费进行公开。

  铁腕纪委

  在孙佑民看来,嘉禾三公试点能起步离不开两大推手:强势的县委书记和县纪委。

  一位熟谙嘉禾官场生态的人称,在县级政府里,各部门看起来是平级的,其实权威、地位千差万别,在嘉禾县,县委就是纪委的地位最高,甚至高过组织部,县政府就是财政局权力最大。

  嘉禾县纪委常委李学雄清晰地记得,2011年底升任县委书记的赵宇曾在一次提及三公账本公开工作时明确表态:纪委是把剑,要亮剑;纪委是把刀,要用在刀刃上;纪委是堵墙,要做防火墙。这种力度令李学雄底气十足:“组织部是戴帽子的,我们就是摘帽子的”。

  契机在大势所趋下出现:2011年3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求中央各部门公开“三公经费”,科技部率先晒出全年的三公账本。

  2011年4月,嘉禾县纪委党风廉政室主任曹家康受命牵头起草了《关于开展嘉禾县“三公”消费公开机制建设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下简称《意见》)和相关配套方案《嘉禾县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结算试点方案》。赵宇亲自担任三公账本公开试点项目领导小组组长,将管“摘帽子”的纪委和管“钱袋子”的财政局“强强联合”起来。

  2011年6月18日,嘉禾县《意见》正式下发,三公试点工作正式启动。

  尺度三公

  作为政府部门最敏感的问题之一,嘉禾县的三公试点步伐走得果敢,但也如履薄冰。

  “科技部都只是公布总数,全国都找不到任何范本。”曹家康坦言,起草方案时曾一度左右为难。

  最终,经县纪委、县政府、县委三轮会议研讨决定:先试点。

  这种尺度首先体现在范围上,嘉禾县首批试点的10个三公账本公开试点单位为县审计局、农业局、科技局、县委党校、县五中、物价局、司法局、文化局、卫生局及县物资总公司。“考虑到试点单位必须具有代表性,10个试点单位中既有县五中、县委党校等相对‘弱势’的部门,也有卫生局、司法局等比较‘强势’的部门。”李学雄说。

  此外,公开的程度也令纪委慎之又慎。“既要体现民主让群众满意,又要考虑目前各级政府的现实。”县纪委一位领导说,公开频率、怎么公开等都是难题。

  最终,嘉禾县决定,试点单位的公务接待费采取通报的形式,在单位领导班子内部进行公开;公车使用费采取召开大会或在单位公示栏上公布的形式,在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中进行公开;公款学习考察费采取在县内相关媒体上公布的方式,全县公开。

  各单位还必须设立三公消费公开专栏。公务接待费要公开支出明细表,差旅费中的外出考察费公开到个人,交通费公开到每台车。并要求三公消费支出每季度公示一次,专项经费每半年公示一次,公示时间不少于一周。

  当年11月底,10个试点单位都自觉向纪委上交了三公账本。其中,公款学习费用除在《今日嘉禾》报上公开外,还在嘉禾县电视台滚动播报了一周。

  试点第一轮取得了胜利。

  公开之困

  标准难以细化

  改革会走到哪一步?

  民主、公开是大势所趋,但嘉禾这场改革会进展到哪一步,改革者们也在思考。

  “很难定一个具体的时间表。”曹家康说,四川一乡镇曾裸晒三公,晒得太彻底了,每一年每一笔消费的数据、接待的人员名字等都公布出去,“结果,再没人去,也没人敢去,要上的项目工作也没人支持了。”

  更现实的问题是,即使是现在从上到下的各项廉政规定,也往往只指明大方向,不准铺张浪费。“但800元一餐算浪费还是500元算浪费?没有一个具体的细化标准。”李学雄说,此外如公车购置有一个标准,但车辆装修就是一个空白,一些车就容易钻豪华装修的空子。“这些都是三公账本公开的现实困境,所以我们控额、大方向控制,具体标准也难以细化。”

  不过嘉禾三公账本公开的纵深态势非常明显:县里准备扩大试点范围;酝酿开发一套系统,将全县每一笔细化的三公消费纳入系统,以掌握三公经费的流向和数据;针对三公消费违规和超标,准备出台具体的惩罚措施;大范围推广可以明确留下消费痕迹的“公务卡”……

  但在嘉禾的改革者们看来,三公账本公开关键仍在于“条件成熟”,其中最重要的是大环境认同公开理念,即人的意识和制度建设。

  三公之变

  每张票报销要“五人会审”

  超额支出要过“三道关卡”

  1684501.15元,这是嘉禾县最新晒出的10个试点单位2012年三公账本总数,同比2011年下降一成左右。

  “省了100万左右。”孙佑民寻思了一下,给出了2012年全县实际减少的三公消费数额。

  记者在嘉禾调查时发现,一些高档酒店、KTV等消费场所老板反映,自从嘉禾公开三公账本后,这两年来“生意不太好做,签单少了”。这种情况在该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刘洪平眼里尤为明显,他说,2012年单位没组织过一次KTV,“我也喜欢唱歌,但要我单位掏钱,我就不去。”刘洪平笑谈。

  数据之变

  “什么是三公我搞不懂,当官的要证明廉洁,少花钱才是硬道理。”在嘉禾县开“摩的”的刘大明说。

  与刘大明持相同观点的,还有牵头负责实施三公试点的嘉禾纪委。李学雄说,这场三公账本公开风暴给嘉禾县带来的直接变化是,全县公务接待指标实现了三年“零增长”。

  记者对比10个试点单位2011年和2012年公开的账本发现,公款接待费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公款学习考察费用在大部分单位呈现剧减的态势;公车使用费在一些单位有所上升。综合在所有的三公账本内,则总体下降。

  “单位间因分工不同,肯定会有差异;年底是检查、会议旺季,招待费也会有所增加,这种态势全国皆然。”李学雄说。

  制度之变

  数据下降的背后,源于嘉禾三公账本调控制度。

  每年年初,嘉禾县财政局就将各单位一年三公费用指标分配下去,列入财政预算,但不会实际拨款。“这笔费用细分到三公的各个项目,而且项目间不能混淆,一项指标用完不能挪用其它的,否则在财政局报账时就会被卡住,超额也会报不了。”刘洪平说。

  公务接待费尤其被“卡得严”,消费的时候就已被扣除10%的价格调节基金。如因特殊情况超额,单位要向县纪委说明情况,打报告由纪委书记审批通过,才能向财政局申请划拨,超额部分还必须追加20%的价格调节基金,这些基金将归入大财政。

  更关键的还在于令单位一把手无法“一个人说了算”的“民主理财小组”制度。2009年起,嘉禾县各单位建立民主理财小组,党政正职不再担任民主理财小组成员,除自己经办或须证明外,在发票上不能出现任何形式的签名或签字,每张票报账都要实行“五人会审制”,经办人、证明人、分管领导、纪委书记、分管财务的领导一个都不能少,否则在财政局就报不了账。作为辅助,嘉禾2011年开始推行公务卡替代现金结算,目前已在6个试点单位推开,关键就在“消费留痕”。

  2011年,县纪委先后对3个单位发出了财务支出情况的提醒函。此外,人均三公消费前20名的单位,每半年在政府常务会公布一次,其中居前5名的单位主要负责人要向政府常务会作出说明。

  三公之变

  嘉禾党校校长张志海对三公的变化深有体会,在三公账本公开试点后,党校连续两年公款学习考察费用为零,张志海解释是“取消了所有公款旅游”。党校甚至摸索出一套“后勤社会化”的经验:2005年党校唯一的一台面的车报废后,再也没有添过车,就采取职工私车公用的形式,补贴职工油料费,2012年公车使用费也仅2.2万元。

  将食堂承包出去,则是党校的另一创举,不仅减轻了单位负担还赚了承包费,职工加班吃饭和县里内部接待采取在党校食堂吃自助餐:六荤两素,每餐每人只需16元,又省钱又好吃。

  这场公开风暴也令非试点单位大有改观,刘洪平就明确规定:药监系统上级领导来检查,吃饭单餐10人以内不能超过500元,吃土菜、喝土烧酒;县里各部门间的来访则是清茶一杯。整个单位2012年单次招待最高消费额不到1000元。

  县委书记赵宇自己也身体力行,无论是省级或市级领导来考察,一律要求安排在嘉禾宾馆住宿,吃嘉禾的特色土菜。“土菜有时名字比较土,赵书记就亲自改菜名,像水煮肉就改成了‘贵妃出浴’。”孙佑民笑谈。

  现在的嘉禾,3年没买过车,现任县长郭薪的车已经坐过四任县长。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俞正声当选全国政协主席
  • 体育NBA-科比19+9+7湖人进前八 热火18连胜
  • 娱乐曝董洁王大治海口游玩婚变有征兆 王否认
  • 财经315随手拍维权活动启动 第五届网络315
  • 科技陆兆禧将任阿里CEO 构架调整暂告段落
  • 博客慈善捐款怎么投进了无底洞 两会博客
  • 读书解密:邓小平为何唯独不与林彪来往
  • 教育研究生低质化:边偷菜边看电视也能毕业
  • 育儿一线城市儿童安全座椅使用仅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