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锐观察
医改:初见疗效 病根未除
2009年4月我国启动了新一轮医改,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从医保支付改革和总额控制到药品定价与流通环节费用控制,从公立医院改革到取消药品加成试点,农民实行新农合等,我们看到,目前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仍然有不少城市和农村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在现行医疗体制下,患者并没有平等的话语权,只能是被动消费,连投诉的渠道都没有,更是恐惧被用贵了药、用错了药、开错了刀。唯一能做的恐怕只能是加强自我保健,少得病、少看病、少折腾。可是在另外一方面,一名医生读完博士获得行医资格要投入10年以上的时间和金钱,而以北京为例,一个普通医生的门诊挂号费5元,副主任医师的挂号费7元,一个主任医师的挂号费才14元,这是30年前的标准,医生的利益又如何来保障。一直以来的以药养医是源于政府财政投入不足,医疗机构市场化自行无序发展的过度行为,完全由国家负担医疗机构费用开支不现实,将药价虚高的罪名简单归于医药企业也有些违反市场经济原则。合理的方式只能是既保障医疗机构的基础需要,又保留一定的奖励利润供医院支配,但同时要将行业监管力度和从业道德规范实施到位。医改推行艰巨而复杂,必须是患者、政府、医疗机构和医药企业多方利益诉求达成一致才能平衡发展。否则国家倡导医改,政府很辛苦,医药企业有苦难言,医疗机构莫衷一是,百姓并没有见到实惠。
孙志刚:医改进入深水区 不进则退
今天下午,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新闻中心举行了记者会,国务院医改办的负责人就“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相关问题回答了中外记者提问。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2009年4月新一轮医改全面启动,提出了到2020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在今天的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同时担任国务院医改办主任的孙志刚就表示,当前医改已经进入深水区,一方面要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同时还要破解体制机制方面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
国家发改委副主任 国务院医改办主任 孙志刚表示,医改正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需要全社会齐心协力。2012年到2015年的医改工作,将主攻的方向进一步聚焦到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公立医院改革等三个重点。同时,推进相关领域的配套改革。
胡晓义:要彻底解决异地就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于大众关心的患者异地就医的报销问题,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通过多方努力,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要在全国范围内解决异地就医的报销问题,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人社部副部长 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 胡晓义表示,在2010年我们统一社会保障卡的发行只有1亿零3百万张,到现在为止我们已经发到了3亿5千万张,今年要达到4亿8千万张。这张卡里有所有人的基本信息,就可以搭建一个技术平台,将来就有可能实现全国的联网。如果政策标准不统一,那么跨地区报销还是有难度的。但是政策标准统一是跟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直接关系,这还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所以,我想告诉大家,目标我们是一定要追求这个,但是要允许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