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医管处处长:社会医疗机构办医不意味价格高

2013年03月26日11:17  东方早报

  晏波指出,社会医疗机构办医并不意味着价格一定高,其中一些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费是统一按照政府指导价设定的,另外一部分营利性医疗机构收费虽然是自定的,但未必所有诊疗、药物等费用都会高过政府指导价。

  早报记者 陈斯斯

  上海市卫生局医管处处长晏波指出,社会医疗机构包含民营医院、中外合资合作医院、个体诊所等。“发展社会医疗机构,是国家和本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是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发展现实需要,优化本市医疗资源结构,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医疗服务需求的重要途径。”

  针对不少人对于社会医疗机构“收费高”的看法,晏波指出,社会医疗机构办医并不意味着价格一定高,其中一些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费是统一按照政府指导价设定的,另外一部分营利性医疗机构收费虽然是自定的,但未必所有诊疗、药物等费用都会高过政府指导价。

  探索建立评审监管体系

  “从目前本市社会医疗机构的总体水平来看,仍然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但还是有一部分医院在优势学科、医学服务等方面有着其自身优势,受到不少患者的青睐。”晏波昨日对早报记者说。

  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协会常务副会长闫东方指出:针对社会医疗机构数量多、规模小、专科化、专病特色与专项技术突出等特点,本市从去年8月起就开始在国内首推社会医疗机构“星级评审”制度。同时还有10个专科被评为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第二批优势专科建设项目,21个专病为上海市社会医疗机构首批特色专病建设项目。

  参与星级评审过程中,35家社会医疗机构修订或完善各类规章制度2641项、岗位职责635项、服务流程328项,新建单诊疗路径62个;为加强专科专病建设,35家医院参评期间共计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引进人才31名。统计数据显示,首批被评审医院的业务量与上一年相比增长了近20%,医疗纠纷的发生则同比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

  如何让人们信赖社会医疗机构的水平和质量、加强对其的满意度?晏波指出,必须探索建立社会医疗机构监管体系,也需要通过日常监督管理、医疗机构执业校验和医师定期考核等手段,对社会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执业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和审核,同时要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将医疗质量和患者满意度纳入对社会医疗机构日常监管范围。

  弥补目前紧缺医疗服务

  此次《实施意见》中提到,鼓励社会资本在医疗资源配置相对薄弱的区域、有床位增量额度的区域以及需要设置医疗机构的人口导入区域举办医疗机构,鼓励社会资本举办老年医疗护理、康复、精神卫生、儿科、产科等医疗服务供给不足的专科医疗机构。

  晏波指出:“社会资本可以在医疗资源配置薄弱的基本医疗服务领域举办医疗机构,从而弥补公立医院资源紧缺的问题,而对于一些人口导入区来看,也正是医疗资源配置相对缺乏的,社会资本的加入可以填补或完善郊区医疗的空白。”

  据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去年统计:全市共有老年医疗护理机构62家,实际开放床位数只有约1万张。而据测算,全市老年护理床位的需求量为3万张左右。与此同时,目前,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经超过330万,比例超过23%,预计到2015年将超过430万,比例接近30%,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和传统家庭护理功能的不断弱化,上海市老年护理社会需求不断增加,供需矛盾日益紧张。

  晏波同时指出,由更多的社会医疗机构去承担老年护理、康复等职责,也能缓解目前公立医院资源紧缺的问题,从而更好地顺应本市老龄化的发展。而对于一些儿科、产科等学科而言,一旦社会资本能增加投入,供给不足的现状将得到极大改善,同时也能为部分具备经济基础、有需求的人群提供高端、舒适的医疗环境。

  民营医院收费不一定高

  在一般人眼中,社会医疗机构中往往都是一些收费相对于公立医院高的医院或诊所,对此晏波指出:“社会医疗机构办医并不意味着价格一定高,其中一些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收费是统一按照政府指导价设定的,另外一部分营利性医疗机构收费虽然是自定的,但未必所有诊疗、药物等费用都会高过政府指导价。”

  “但不排除一些社会医疗机构如和睦家医疗机构等,这些医院因为首先提供的是高端服务,面对的服务人群也不一定都是基本医疗服务人群,而是一些具备良好经济基础的人群,同时这也是对过于拥挤的公立医院的一种分流。”

  谈到目前公立医院与社会医疗机构最大的优势和区别所在,晏波坦言“关键在于人才”,这也是目前社会医疗机构发展的一大瓶颈,而他也坦言,目前本市医学人才还是集中在公立医院中。

  “其实这次《实施意见》提到的多点执业已在本市实施过一段时间,但在这一过程中仍然存在执业渠道不畅通的情况,毕竟在现有的制度下,公立医疗机构的医师是事业人、单位人,其身份对其流动执业有所限制。”

  晏波透露,对于医师去社会医疗机构执业,其劳动收入如何分配,在原公立医院享受的待遇、编制等问题该如何处理等问题,目前仍在研究当中。

  如何打破社会医疗机构的人才瓶颈?晏波指出,除了打通多点执业的渠道外,社会医疗机构可以面向全国公开招聘,同时应该加强与公立医院的互相合作,或可通过技术入股、优秀学科入股的方式,扩大其人才优势,甚至还可以引入国外医学专家。

  发展靠规模和品牌特色

  谈及本市社会医疗机构未来的发展,晏波引用了《实施意见》里面的一句话,“力争到2015年,能在全市建成和发展一批有一定规模、一定社会影响、一定品牌特色的社会医疗机构,建立与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公立和社会医疗机构互补发展、有序竞争的多元化办医新格局”。

  “在政策的支持下,以及医师执业环境得到不算优化和改善的情况下,社会医疗机构能够在上海快速发展,形成与公立医疗机构有效的互补与竞争态势,满足多元化、多层次的医疗需求。希望过个几年,全国各地的人们到上海来看病就医,不是仅仅知道华山医院、瑞金医院等,也会有一批优秀突出的社会医疗机构,有其规模、有其品牌特色、优势专科,以及一批在社会医疗机构中享誉国内外的医学专家。”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社会医疗机构能发展起来,不仅为国内人民提供优质服务,也能为来沪的境外人士提供满意的服务。再就是希望能有一批优质的社会医疗机构发展起来,能够抗衡公立医院,给公立医院一些竞争压力。”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习近平夫妇出访服装皆系国产品牌
  • 体育热身-巴西1-1俄罗斯 高尔夫-伍兹重返第1
  • 娱乐潘粤明偷拍事件后亮相难掩憔悴(图)
  • 财经广东国五条细则:严格执行国务院个税规定
  • 科技武汉2万名大学生借债买“苹果”
  • 博客胡紫微:女人罩杯越大离性感越远(图)
  • 读书《北去来辞》夺冠2月好书榜
  • 教育5岁男童当教室“清洁工”:让大学生羞愧
  • 育儿幼儿称被幼儿园老师逼喝尿吃鼻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