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援坦医疗人员独创取儿童食道异物办法

2013年03月26日12:19  大众网-齐鲁晚报
援坦聊城医生唐宏伟工作之余和当地医护人员合影。 唐宏伟供图 援坦聊城医生唐宏伟工作之余和当地医护人员合影。 唐宏伟供图
援坦聊城医生石国华为儿童诊断疾病。 唐宏伟供图 援坦聊城医生石国华为儿童诊断疾病。 唐宏伟供图

  本报记者 王尚磊

  “今天早上看到习近平主席访问坦桑尼亚的新闻,激动得哭了!”25日晚7时,远在坦桑尼亚的聊城大夫唐宏伟惊喜万分,她已经在异国工作了19个月。习近平25日在坦桑尼亚的演讲中也提到,中国50年来累计向非洲派出了1.8万次的医疗人员。

  远在非洲,做梦都想儿子

  自2011年8月3日,唐宏伟和其他6名同事,作为中国“第22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成员,前往万里之遥的非洲。

  “一会儿如果有急诊,我就挂断电话。”正在坦桑尼亚多多马综合医院工作的37岁的唐宏伟在电话中说,来到坦桑尼亚后,发现这里不光缺医少药严重,很多生活用品市面上也很难买到。

  在这种情况下,她和其他6名同事仍然尽力救治更多患者,很多当地年长的老医生都竖起大拇指,用坦桑尼亚的语言说,“达科塔里哇齐纳聊城木足里洒那(中国聊城来的年轻医生真厉害)!”

  “儿子11岁了,很想他,当初听说我要来非洲,哭得很伤心。”唐宏伟说,来非洲前,她和家人进行了沟通,家里人很支持她,真到她要走的那天,她的儿子伤心地哭了很长时间。她是一名母亲,做梦也想儿子。

  令唐宏伟高兴的是,当天她打开当地电视机,惊喜地看到了习近平主席访问坦桑尼亚的新闻。“我赶紧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其他同事们。”唐宏伟说,他们工作的医院距离习近平主席下飞机的地方有7个小时的车程。

  医生石国华和唐宏伟同龄,也是医疗队成员,他的孩子今年才5岁,在异国他乡,想家在所难免。由于工作强度大,石国华几乎没有时间闲下来。

  石国华说,坦桑尼亚属于相对落后的国家,由于家长疏于照看,经常出现孩子误吞硬币等异物的事件。针对这类病人,石国华结合当地实际,独创了一套取儿童食道异物的办法,已经治愈了一百多名患儿。这种操作方法无需麻醉,无需住院,无手术费用。他还把这一“发明”传授给了当地医护人员。

  自己开荒种菜补充营养

  “这里紫外线强,白内障的患者特多,我能还给他们光明,感觉很开心。”唐宏伟说,当地医院工作条件艰苦,设备简陋,手术器械和药物都缺乏。

  唐宏伟介绍,多多马市地处坦桑尼亚的高原,严重缺水,旱季长达七个月,物资匮乏,市场上的蔬菜只有五六种,很多医护人员都因为蔬菜摄入量不够而出现口腔溃疡等症状。为此,他们在驻地后面开垦,自己种植白菜、萝卜等。由于土壤沙化严重,水肥流失比较快,医护人员就利用休息时间轮流给蔬菜浇水、施肥、松土、捉虫。

  “小白菜、萝卜、茼蒿、韭菜等种子都是从国内带来的。”唐宏伟说,他们把这些种子种在坦桑尼亚的土地上,没想到这些蔬菜能长得很好。

  除了饮食习惯不同,语言障碍更是援非医护人员需要突破的障碍。石国华介绍,当地的官方语言是斯瓦希里语和英语,只有受过教育的人说英语,如果患者说斯瓦希里语就需要有翻译在身边。

  尽管医护人员有医疗经验,但当地的疟疾也困扰着他们,稍不注意就会患上疟疾。唐宏伟说,她和同事患了疟疾也得忍着病痛做手术,因为患者多,唐宏伟和石国华介绍,他们接诊患者14000多人次,开展手术600多台,在他们所诊治的病人中有坦桑尼亚的农业部长、教育部长等政府高官,也有普通百姓。

  即将回国但舍不得离开

  唐宏伟说,当地的人民都很朴实,对他们非常友好。唐宏伟说,还有5个月就要回国了。“这快走了,一是想念家乡,盼着快点回去,二是在这里也有了感情,和当地的医护人员、患者建立了友谊,又有些恋恋不舍。”唐宏伟说,她现在正在加班加点,争取回国之前多治疗患者。

  聊城市卫生局介绍,“第22批中国援坦桑尼亚医疗队”7名医生,最年轻的34岁,年龄最大的43岁。他们分别是:聊城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主治医师石国华、眼科主治医师唐宏伟、聊城市传染病医院普外科副主任医师梁甲旭、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骨外科主治医师李学福、莘县人民医院内科主治医师张留锋、冠县人民医院儿科主治医师任国辉和高唐县人民医院妇产科主治医师王秀伟。

  据了解,自1968年3月开始,中国政府两年一批,不间断地向坦桑尼亚派出援助医疗队,至今已是第22批。

(原标题:患了疟疾仍忍痛坚持做手术)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习近平夫妇出访服装皆系国产品牌
  • 体育热身-巴西1-1俄罗斯 高尔夫-伍兹重返第1
  • 娱乐潘粤明偷拍事件后亮相难掩憔悴(图)
  • 财经广东国五条细则:严格执行国务院个税规定
  • 科技武汉2万名大学生借债买“苹果”等产品
  • 博客胡紫微:女人罩杯越大离性感越远(图)
  • 读书《北去来辞》夺冠2月好书榜
  • 教育5岁男童当教室“清洁工”:让大学生羞愧
  • 育儿小学向趴课桌午休学生每天收取1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