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论
特别应说明,当年本案有没有受到权力的不正当“干涉”?
因为复旦“投毒案”的曝光,19年前同样阴毒惨烈的朱令案重新成为舆论热点。1994年,清华大学化学系女生朱令离奇发病,被证实为稀有的“铊中毒”,中毒导致她全身瘫痪。警方曾锁定凶手就在朱令的“身边”,但最终此案不了了之;很多人认为朱令的室友孙某难逃嫌疑。今年4月18日,在复旦投毒案的风口浪尖上,孙某在网上发帖自证清白:“我比任何人都想将真凶绳之以法”。
投毒发生在知名高校,用的是铊这种稀有的毒药,而受害者朱令从当年风华正茂、多才多艺的清华女生,变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这一切让朱令案备受关注,19年后依然热度不减。
一些公开报道中的蹊跷细节,又使本案更扑朔迷离,比如,警方在1995年通知朱令家属案情“只剩一层窗户纸了”;清华大学派出所所长李慕成也曾说“有对象”,“上面批准后,开始短兵相接”……但凶手还是未抓捕。此外,曾被列为嫌疑人的孙某,因为其不普通的家庭背景,又加剧了种种传言的散播。
因为当年朱令案已经受到司法立案追究,所以此案是不受20年追诉时效限制的;理论上说,警方是不能放弃调查这起投毒案的。但近20年来面对此案的种种传言,甚至是直指司法不公的传言,警方并没有及时予以澄清。目前的这种“全民福尔摩斯”、以讹传讹,无论对于受害者朱令,还是“嫌疑人”孙某,都是不公平的。
期待警方能把当年的案件进展向公众和盘托出:警方当时掌握了哪些证据?案子卡在哪里?当初警方那些“只剩一层窗户纸了”的表态是否属实,又指向哪个嫌疑人?特别是公众质疑的,当年本案有没有受到权力的不正当“干涉”?把真相还给公众,司法公信才能建立,不让传言揣测制造误解和矛盾。
案件发生近20年后,可能相关证据早已湮灭,案件真相难以彻底还原,但是警方至少还能做到澄清传言,亡羊补牢。
□季渚鸿(法律工作者)
(原标题:希望及时澄清“朱令案”传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