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希望防疫部门尽快提供帮助
专家:警惕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
早报记者 黄志强 发自四川芦山
早报记者 龚菲 徐笛
23日早上,黑云压城,芦山、宝兴等灾区开始持续降水,雨量较大、气温降低,这也是震后灾区的第一场雨,对于“雨城”雅安的灾民来说,灾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连绵不断的降雨给救援行动、灾民安置和物资运输增加了阻力,一些乡村面临帐篷短缺、居住条件急剧恶化困境,此外,降雨还增加了诱发山体崩塌、滑坡等次生灾害的可能。同时,芦山县龙门乡五星村能闻到家禽尸体腐臭的味道,有些小孩身上长了疙瘩。志愿者希望防疫部门、疾控中心能尽快到现场帮助他们。
我国著名传染病专家、解放军第302医院姜素椿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震后灾区存在传染病暴发流行的可能性。
20多个小孩长了疙瘩
“这里的房子99%都是危房,我们每天只能沿着田埂走,隐隐约约已经闻到了家禽尸体腐臭的味道,希望当地有关部门能多派点人下来,帮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昨天,在芦山县龙门乡五星村第8自然组做志愿者的李梅告诉早报记者,凭自己在汶川大地震做护理的经验,震后3-5天是防御疫情最佳时间,但她所在的村庄六七百人只有8个志愿者在帮忙,人手完全不够,她希望防疫部门、疾控中心能尽快到现场帮助他们。
据李梅介绍,震后五星村伤亡的情况并不是很严重,但是昨天她看到20多个孩子身上出现了疙瘩,在上海震旦职业学院学习护理的她凭着经验,感觉与水有关。
据了解,地震前,村民使用和饮用的水均是井水、山泉水或自来水,但这些水震后可能被污染了,“那些孩子我问了一下,基本上都喝过他们之前喝的水,有个孩子还洗过头,手上也长疙瘩。水资源已经逐渐被污染,这也是疫情即将来临的前兆。”据李梅介绍,除了孩子,成人身上虽然没有出现疙瘩,但感冒的很多,很多人出现了腹泻,她认为这些都与水有关。
“趁现在还没有大面积暴发,我们想尽快帮助当地的村民解决这个问题,志愿者的力量还是微不足道的。”李梅表示,当地家禽死亡比较多,狗、鸡、鸭等,由于他们不敢从危房附近走,只好沿着田埂上行走,在那里他们已经闻到不少尸体腐臭的味道。
降雨带来真正考验
降雨给灾民自救、安置带来新问题。受降温降雨影响,震区灾民亟须帐篷、雨具及棉被等保暖衣物。
在龙门乡隆兴村,部分灾民陆续住进刚刚领取的帐篷内,但仍有一大部分灾民继续居住在灾后匆忙搭建的简易油布窝棚下,防风防雨能力极差,有村民的被子已被淋湿,“22日天黑刚刚领到帐篷,23日就开始下雨,帐篷都没有来得及搭建。”隆兴村村民何彦均告诉早报记者,“还有很多人领到帐篷不会搭建,只能等待帮助。”
降雨还给灾民自救带来困难,粮食短缺日益凸显。“损坏房子里的粮食无法抢救出来,就是抢出来也没有地方放置。”村民蒋晓蓉称,灾后几天只能顿顿方便面,“没有电,稻谷无法加工,现在雨一淋,肯定要全部坏了,以后也不知道吃什么。”根据早报记者走访,粮食短缺已成为灾民面临的普遍问题,多处村民表示面临无米下锅的窘境。
此外,在救灾物资没有全部到达的雅安天全县等部分灾区,缺乏帐篷、雨布、雨衣等防雨物资,使得当地受灾群众又冷又潮,只能露宿淋雨。
已入住帐篷的灾民日子也不好过。记者走访龙门乡多个村庄发现,大部分灾民将帐篷就近搭在菜地上,并且直接在泥土上撑开,四周并未挖排水沟,降雨后,帐篷内泥泞脏乱不堪,有的帐篷根本无法入住。
防疫、救援阻力增大
降雨给灾民安置带来的新问题还包括,震后危房更加危险,灾民进入房子抢救生活必需品面临更大危险;雨具严重缺乏,寸步难行;一些抢救出来的家具等物品无法存放避雨,随时将被淋坏。
雨水对各灾区的救援工作也带来了不良影响。地震救援黄金72小时已经过去,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转向卫生防疫,总后卫生部副部长介绍,灾区的降雨,在生活垃圾、污水排放以及排泄物处理方面,都对卫生防疫造成了很大压力。
据媒体报道,四川省疾控中心副主任杨雅康称,据目前检测结果来看灾区绝大多数饮用水源都不合格,粪便污染是最主要问题,已发生零星的腹泻问题。下雨后,问题可能更加严重,水的浑浊度也会加重。
著名传染病专家、解放军第302医院姜素椿教授23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灾区当前应重点防控胃肠道和呼吸道传染病。灾区未来几天多雨潮湿,食物容易霉变腐败或被蚊子、苍蝇和老鼠等污染。有些地方的排污系统遭破坏,生活垃圾和粪便无法得到及时处理,残存的水源极易遭到污染,要谨防发生霍乱、伤寒、痢疾和食物中毒等食源性胃肠道传染病。同时,灾民肌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明显下降。灾区气候变化快,早晚温差大,很容易引起感冒、麻疹、风疹等呼吸道传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