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知道有领导要来,不知道谁来,也不知道啥子时候来。”4月20日下午5时许,芦山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乐志勇听到人声嘈杂,当他走出院内临时搭建的救护帐篷区时,看到一群人正匆忙走出医院北门。
事后得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就在这群人中。其时,距雅安地震发生刚过9个小时。
“这次情况特殊,以前有领导来我们还是会陪同一下。”乐志勇用浓重四川口音不无遗憾地说,总理迅疾而务实的作风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4·20芦山地震发生时,李克强就任国务院总理刚满一个月时间,这是新一届政府面临的首个重大考验。24小时的灾区视察,李克强理性从容、科学施救,展现了新任总理务实、干练的形象。
“让学生进来”
4月20日13时15分,也就是地震发生约5个小时,李克强的专机即飞往灾区。据媒体报道,李克强在飞机上召开紧急会议,指示地方领导,“72小时黄金救援期,一分一秒也不能耽搁”。
李克强在飞机上通过空中电话提醒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此次应急响应机制启动得很快,但还是要把专业力量准备充足,“宁肯动作稍大,救助的力量要大于灾害的力量,这样才能尽可能减少损失”。
16时47分,由邛崃机场起飞的四架直升机在芦山中学体育场的草坪上降落———李克强在地震发生约8小时后抵达震中。
正在灾民安置点搭建帐篷的藏族学生肯蒙特听到消息,放下活计,一路小跑到了体育场。
“毕竟是边远山区,很少见到大人物。总理来看望我们,我也想看一眼总理。”肯蒙特兴奋地说。
8个小时前,肯蒙特和同学经历了一场生死赛跑,被疏散到了操场。惊魂甫定的他一遍遍打电话给还在宝兴的妈妈,但都是忙音,令他十分担心。数小时后救援部队到达,搭建起帐篷,肯蒙特的心情慢慢稳定下来。而总理的到达令他感到振奋。
直升机缓缓降落,李克强走向体育场门口。肯蒙特随着人群向前拥,但安保人员将他们挡住了。此时,肯蒙特听见李克强身边工作人员说,“你们让开,让学生进来。”话音未落,李克强忽然走向学生和灾民。
“政府会解决一切的事情,但是你们要防范,还会有余震。”李克强一边与穿着校服的肯蒙特握手,一边这样说道。
总理的话让肯蒙特感到平易近人,其实这种平民作风正是李克强的一贯风格。今年1月28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江西调研,住在九江宾馆。服务员曾注意到,每次有工作人员递送文件,李克强都会送到门口,目送离开才回房。宾馆也没有收到任何暂停营业的命令,在李克强入住的前一天,照常承担着对外商务活动。
李克强的飞机在芦山中学体育场降落后,立即驱车前往芦山县人民医院,从侧门直接进入后院的医疗帐篷区。直到此时,医院前门临时帐篷里的院长曾建江才知道总理来了。视察过程中,医护人员照常工作,没有惯常的列队欢迎。
“从来到走,前后也就十分钟的样子。”护士雷晓琳眼疾手快,随人群挤向帐篷,拍下了李克强和伤者对话的照片。曾建江和副院长乐志勇只是隔着人群看到了李克强走出医院的背影。
在媒体后来的报道中,他们得知,总理在帐篷区查看伤员情况,蹲下身安慰道,“你们放心,我们不光要救灾,还会帮助大家重建家园,以后的日子会更好。”
“我记住了,9点通电”
李克强起身前往重灾区双石镇和龙门乡时,四川省地震局副局长王平正被堵在进芦山的路上。
地震发生后三个小时左右,王平接到主要领导要进入雅安的指示。据媒体报道,由于得知当天交通拥堵的状况,李克强临时决定乘坐运输物资的直升机抵达震中。王平刚到芦山时一度认为直升机无法降落,但最终还是落在了芦山中学的足球场上。
天色渐暗,在芦山总指挥部临时搭建的帐篷内,王平看见了李克强。这个能容纳四五十人的帐篷中有来自民政部、财政部、发改委、交通部、地震局、电力总公司等各个部门的主要领导。但由于电路未通,于是几名工作人员用手电筒照明。
在这样的帐篷里,李克强召开了一个小时左右的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与其说是各部门向总理汇报,不如说是他问你来答,再立刻做决策。问题都问到了点子上。”王平回忆。
凡是李克强主持的会议,如果参加者不好好准备往往会多一份紧张。地震发生前的4月14日,李克强在中南海主持召开经济形势座谈会,整个过程中,李克强不时插话,追问最新、最具体的数据。会议节奏紧凑,以至于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认为,“像学术界的讨论会”。
在帐篷里的这次工作会议上,李克强做出工作部署,其中包括再增加2万顶帐篷,调拨800套活动板房,立即从北京派出专业队伍科学救援等。王平从对谈中发现,一线官员清楚的情况李克强已基本知晓,他语速平缓、决定明确,“没有套话”。王平说。
会议过程中,一位站在后排的电力公司老总举手发言,“9点钟能通电。”
李克强立即接过话茬,“好,我记住了,9点通电。”
“李克强总理这么一接话,电力公司的老总反而紧张了,又讲了一通抢修条件作为铺垫,他压力大啊。这是‘领导艺术’。”王平说,会议结束时,帐篷里通了电,李克强随即又去往芦山中学的安置点确认是否也已经通电。
分析人士认为,“李氏作风”直接影响到了芦山地震救灾中官员群体的表现。22日下午,救灾指挥部值班室工作会议,四川省副省长钟勉打断官员发言,要求他“只讲问题和困难”。这次会议没人再提及救灾成绩,卫生厅负责人回答钟勉的提问甚至仅用时1分钟左右。
“科学救援”
一个刚刚上任的新领导群体,如何应对突如而来的重大灾难,必然会被置于海内外媒体的聚光灯下仔细打量。台湾《联合晚报》称灾难是对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的考验,德国的《法兰克福汇报》则称,中国从2008年的灾难中得到经验,并认为救援“有条不紊”。
有媒体注意到,从一开始,中共中央的指示就强调“科学施救”,而在灾区短短的一天里,李克强多次强调科学施救。在去往芦山的飞机上,李克强一行就开始研究救援计划。
“看到现场情况后要求第一时间建指挥部,统筹地方、军队、武警的资源。指挥部提要求,国务院给支持。”“要绝对保证灾区的血浆供应,全国调度,因为救人出来马上就要输血。要尽最大可能减低死亡率和致残率,要保证灾民们以后的生命质量。”“灾情、救灾和伤亡的情况都要及时公开,这样也能安抚灾民情绪,他们知道自己受灾的情况被及时传播出去,就相信很快能得到救助。”
合理的应急机制也许是最大的“科学”。20日晚,在指挥部帐篷中召开会议时,李克强要求,下一步工作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全面负责,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各有关方面根据灾区需要提供支持和帮助。他指出,科学评估需要科学指挥,省委、省政府已经成立了指挥部,“各方力量都由你们统一指挥”。
应急指挥机制的建立好比将列车送上了铁轨,中央与地方分工明确,各司其事。
作为法律和经济专业出身的国家领导人,系统的科学思维训练往往影响其决策倾向。在就任总理后的记者见面会上,李克强谈到简政放权时称,政府“转变职能则是厘清和理顺政府与市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说白了,就是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并透露本届政府要将1700项行政审批事项削减1/3以上。李克强的表态令市场派学者频加赞赏,称其懂经济、懂市场、按规律办事。
4月21日早上,李克强的车队离开芦山,在成都华西医院看望重症伤员后,于下午1点返回北京,4月22日起,他通过国家应急办指挥大厅传达救灾指令。从离京到返京,共计24小时,海外媒体赞扬,24小时的李克强版有效率。
南都记者 杜强 娜迪娅 发自四川芦山
图:特约记者 黄敬文 摄(除署名外)
(原标题:新总理的“即刻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