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丝绸之路申遗迎来大考 所需资金达数百亿

2013年05月04日11:01  中国经营报

  7月底,“丝绸之路”申遗将迎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的现场验收;目前,陕西涉及的7个申遗项目已经进入扫尾阶段。此时,距离2002年西安市呼吁将“丝绸之路”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已有10年历程。10年以来,仅是“丝绸之路”申遗的起点——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所需申遗资金就有125亿元,陕西“丝绸之路”申遗所需资金高达数百亿元。

  近年来,全国各地兴起的申遗热潮,究竟是出于保护之需,还是商业开发的冲动?国内知名旅游和文化学者裴钰表示,若将申遗资金用于文物保护,申遗也就没有必要,如今各地片面追逐“申遗”的商业利益和地方政绩,这已经背离了保护遗产、传承后代的初衷。

  火速迁移

  老百姓都想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谁愿意到处漂泊?都盼着政府能够兑现“30个月后入住安置房”的承诺。

  4月25日,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申遗区征地拆迁工作指挥部发出一纸公告,表示“因汉长安城一直‘申遗’工作需要”,未央区未央宫街道卢家口村、周河湾村等9个村庄土地范围内的坟墓,须于2013年4月27日至5月7日全部迁移,“逾期将按无主坟处理”。

  “具体到涉及拆移的坟墓数量,现在各个村还在统计中。”4月27日,汉长安城遗址拆迁办公室一位负责人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陕西省政府要求,“丝绸之路”申遗工作必须在6月底完成,7月底就要迎接世界文化遗产专家的现场验收,因此迁坟工作必须很快完成。

  记者获悉,迁坟是汉长安城遗址申遗的收尾工作之一,周边9个村庄的其他拆迁工作基本上已经完成。

  4月27日,西安最高气温已达到32℃,在未央区东叶寨村水泥路两边的空地上,依然留有大量没有清理干净的石块、瓦砾,在炎炎烈日之下,偶尔有一两辆载着建筑材料的货车驶过。这个已经拆迁完毕的村子显得寂静空旷,“胸怀申遗全局,支持拆迁工作”的横幅标语仍然随处可见。

  和东叶寨一起全部拆迁的,还包括西叶寨村、卢家口村、周河湾村、天禄阁村、大刘寨村、西马寨村、东南马寨村和东张村9个行政村、1.5万人。

  “截至目前9个村子3381家住户已经拆除3378户,861户企业已经拆除了851户,完成率为99.9%。”前述汉长安城遗址拆迁办公室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2年启动实质性的拆迁以来,涉及1.5万人的拆迁工作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已经基本完成,大约105万立方米的垃圾清运工作也将很快完成,剩下的就是迁坟、环境整治和文物保护展示等收尾工作。

  2012年陕西省政府出台《西安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实施方案》,将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定为“丝绸之路”申遗的起点。“如果不采取措施,汉长安城遗址将面临彻底消失。”陕西省文物局一位官员表示,由于离主城区很近,汉长安城遗址周边已经成为西安市最大的城中村,外来人口迅速增长,让这里聚集了大量出租户、小工厂和小作坊,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现象非常严重,未央宫遗址被人为破坏的现象非常严重。

  在西安市北三环附近一块2400亩的地块上,由香港新恒基集团和西安海荣房地产集团联合开发的汉长安城申遗区安置楼项目已经开工,按照规划,未央宫遗址周边9个村、1.5万人将全部安置在这里。

  “老百姓都想生活在自己的土地上,谁愿意到处漂泊?”大刘寨一位村民告诉记者,一家人现在都在租房住,全家都盼着政府能够兑现“30个月后入住安置房”的承诺。

  兴教寺退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针对此事进行调查,关于兴教寺退出“丝绸之路”申遗一事仍在僵持当中。

  此前陷入争议旋涡的兴教寺已经宣布退出“丝绸之路”申遗。

  建于唐朝的兴教寺,位于西安城南约20公里,是唐代著名翻译家、旅行家玄奘法师埋骨之地,也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批全国重点寺院。

  按照西安市政府的规划,为了配合“丝绸之路”申遗工作,需要拆迁兴教寺的部分新建建筑,这在社会上引起轩然大波。

  4月12日,国家文化局新闻发言人表示,“丝绸之路”申遗的主体是兴教寺院落内的玄奘、窥基、圆测三塔,但由于现存的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历史建筑,在反映兴教寺的历史兴衰方面也具有重要见证价值,因此予以保留。而1990年以来新建的、对兴教寺文化遗产真实性和完整性造成负面影响的斋堂、僧舍等需要进行拆除、整治。

  “塔、佛、法、僧四位一体,不可分离。”兴教寺宽树法师告诉记者,如果拆除斋堂、僧寮,僧人将失去基本生活保障,如果按照官方的决定,让僧人都住在山下,那就是与塔、佛分离,将是灵魂与身躯的分开。

  宽树法师表示,兴教寺方面的最低要求是,以山门为中轴线,以100米宽为标尺向山下延伸,将这一范围内的狭长地带划给寺院用于建设,从而做到塔、佛、法、僧四位一体。

  “说是违法建筑,我们不认同。”兴教寺雁翔法师告诉记者,从2002年开建,四方信众花了5年时间、投入300万元建成三藏院,中间没人干涉过,僧人也向文物部门提交了相关报告,但一直没有批复。

  据记者了解,由于西安市政府与兴教寺方面无法形成统一意见,兴教寺方面已于4月11日提交了《关于退出申遗工作的报告》。“申报世界遗产工作是关乎全市人民的一件大事,但是本寺的现状与申遗的要求存在一定差距,我们也不愿拖了申遗的后腿。”宽树法师表示。

  不过,西安市申遗办公室冯健认为,“丝绸之路”申遗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申请的,而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经正式接受申遗文本,兴教寺此时提出退出不合时宜。

  记者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针对此事进行调查,关于兴教寺退出“丝绸之路”申遗一事仍在僵持当中。

  账本:一个申遗点上百亿元

  申遗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仅是汉长安城未央宫申遗拆迁一项,目前已经兑付了超过10亿元的拆迁资金。

  2008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协调下,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中亚五国政府决定展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遗行动计划”。

  此后,由于丝绸之路项目过于庞大、沿线涉及国家众多,具体的保护理念、保护措施和技术等也存在分歧,最终联合国将“丝绸之路”申遗分为两部分,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承担其中的一部分,其他三国承担另外一部分。

  到了2010年,西安市已经成立了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领导小组,当时,仅仅是陕西省,就规划了20个申遗点。不过,到2013年3月4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名单当中,中国境内的申遗点一共有22处。

  “我们此前对各省的申遗点都进行了考察,发现有的申遗点在历史研究成果和保护管理方面尚有欠缺,所以一些申遗点取消了。”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副主席、丝路申遗申报文本编制总负责人陈同滨介绍。

  申遗意味着大量的资金投入。记者掌握的数据显示,仅是汉长安城未央宫申遗拆迁一项,目前已经兑付了超过10亿元的拆迁资金。

  此前,汉长安城保护特区管委会官员公开表示,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除了拆迁、平坟之外,还需要进行树木移植、汉代道路恢复、景区参观设施建设等,整个未央宫遗址申遗项目需要125亿元。

  2012年,西安市未央区的财政收入仅有25亿元,125亿元如何筹集?记者获悉,未央宫遗址申遗启动资金12亿元,其中未央区自筹资金1亿元,西安市财政借款5亿元,银行贷款2亿元,引进社会资金4亿元。

  后续资金如何解决?2013年3月22日,未央区政府和汉长安城遗址保护特区和西安银行、长安银行、浦发银行、海通证券等金融机构签订合约,获得122亿元的授信。

  至于贷款如何偿还,据了解,西安市的思路还是土地财政。去年8月,西安市成立汉长安城国家大遗址保护特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管委会,同时被赋予市级开发区的管理权限,目前西安市已经在汉长安城遗址以北的火车站附近,划拨3500亩地作为特区管委会的平衡用地,按照每亩200万元的市场价格,这块地的价值为70亿元。

  申遗的经济动力

  申遗资金高达上百亿元,容易给地方带来经济压力,短期之内无法收回投入成本,也就意味着未来将加大对未央宫周边土地的开发。

  陕西省为什么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一直在积极推动“丝绸之路”申遗?

  “陕西的世界文化遗产只有1处,众多的文物古迹都没有入选,这与陕西作为历史文化大省的地位非常不符。”陕西省文物局一位官员表示,“丝绸之路”申遗将使陕西的世界文化遗产景点数量大幅增加。

  截至2012年7月,中国共有43处文化遗址和自然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陕西省只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名列其中,而且是在1987年我国第一次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时候入选的。

  据记者了解,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地方,不仅能接受“世界遗产基金”提供的援助,还能引来有关单位组织的大批游客。

  “申报世界遗产成功,可以极大地提升遗产所在地在世界上的影响和文化地位,同时也可以带来明显的经济社会效益。”西安市政府2010年发布的一份申遗通知文件称,丝绸之路申遗必将对西安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西安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此前,中国不少的旅游景点都因为成功申遗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以山西省的平遥古城为例,自从1997年12月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以来,平遥古城的游客量已从当年的5万人增长到2012年的417万人,门票收入由当年的125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1.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也由当年的1200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80亿元。

  丽江古城、莫高窟、布达拉宫、龙门石窟、青城山-都江堰等多个景点都是鲜活的例子。

  正因为如此,我国各地都在加快申遗步伐。由于申报项目越来越多,去年4月28日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6次会议决定,今后一个国家一次最多只能申报两处遗产(至少有一项自然遗产),没有世界遗产景点的国家享有优先申报权。2012年9月,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目前我国有多达45个项目正在排队申遗。

  “《世界遗产公约》的首要准则是‘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申遗实际上是向全世界立下了保护遗产的‘军令状’。”裴钰表示,若将申遗资金用于文物保护,申遗也就没了必要,如今各地片面追逐“申遗”的商业利益和地方政绩,这已经背离了保护遗产、传承后代的初衷。

  裴钰认为,比如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申遗资金高达上百亿元,容易给地方带来经济压力,短期之内无法收回投入成本,也就意味着未来将加大对未央宫周边土地的开发。

  “不能简单评价大遗址保护的价值,我们现在可能还不能完全利用和开发好大遗址。”近期,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在调研汉长安城遗址时也指出,在大遗址的保护和利用中,不赞成旅游开发方面投入过大,同时应该避免因为人口搬迁覆盖面过大而让遗址周边成为所谓的“空城”、“鬼城”。

  姚中杰对此文亦有贡献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保存  |  打印  |  关闭
  • 新闻山东原副省长黄胜一审被判无期
  • 体育亚冠深度策划-BIG4刷新七纪录 视频
  • 娱乐赵薇回应《致青春》质疑 否认求档期庇护
  • 财经资深人士谈最佳买房时机:闭着眼买都赚
  • 科技马云:我这把年纪做互联网有点老了
  • 博客马未都:中国大学生缘何投毒杀人
  • 读书王蒙尘封四十年之作:这边风景
  • 教育“牛小”调查:学区房价格暴涨近千万
  • 育儿3岁女童疑遭邻居男子性侵致下体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