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欧洲政策研究中心所长丹尼尔·格罗斯:
中国与欧洲的“多角恋”终将结束
“未来成为中国重要伙伴的一定是欧盟,而非各成员国”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白朝阳|北京—布鲁塞尔连线报道
基辛格曾开玩笑说,如果要找欧盟商量重要的问题,不知道该打什么电话。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外交部外交政策咨询委员会大使委员梅兆荣也曾表示,现在欧盟虽然有了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但也只相当于有了一个“总机号码”,要了解不同成员国的态度还是需要“拨分机”。
近段时间,中欧互动频繁,芬兰总统尼尼斯特、法国总统奥朗德、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希腊总理萨马拉斯相继访华,以“谋合作、求共赢:推动中欧关系新飞跃” 为主题的第四届中欧政党高层论坛成功举办,中欧之间似乎又迎来了一个“蜜月期”。
然而,欧盟主要智库、欧洲政策研究中心所长丹尼尔·格罗斯(Daniel Gros)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虽然欧洲一体化还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在未来,作为个体的欧盟成员国对中国将不再重要,作为整体的欧盟才是中国的重要伙伴。而且,衰落的欧洲更欢迎强大的中国。
中国和欧盟成员国之间一对多的“多角恋”终将结束。
摩擦增多,双边关系将走下坡路
过去10年,中欧关系虽然经历过波折,但总体上保持了健康、稳定、快速的发展态势。在格罗斯看来,之所以取得这样的进展,“双边贸易是坚实基础”。
2012年,中欧双方贸易总额高达5460亿美元,欧盟连续9年保持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格罗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2013年甚至今后更长的一段时间内,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会更加密切,双边贸易额将持续增长,“因为中欧双方都需要出口,以便为日益增长的能源进口成本埋单”。
但格罗斯担忧,双边贸易为中欧关系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但是这还不足以创造一个持久的、全方位的中欧关系。“在一些经济领域,如对外直接投资领域,这一基础还有待提高。比如在对外直接投资方面,美欧关系要比中欧关系好很多,而其他经济关系也只有在人民币可自由兑换、中国开放境外资本交易后才能得到加强。”
近年来,由于经济不景气,欧债危机和救市措施加重了欧洲国家的财政负担,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有所抬头。2012年,中欧之间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多。不久前,欧委会初步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光伏产品征37%~68%的反倾销税,如果不出意外,欧盟将在6月初宣布终裁结果。对此,有欧洲媒体表示,中欧双方面临光伏贸易战的可能。
欧盟的贸易保护举措预计涉及到中国的100多家公司。这是欧盟贸易委员会处理的最大的贸易争端案。对布鲁塞尔来说,如何处理也是个十分微妙的问题。“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是想要价格低廉的光伏产品还是要保护国内企业,欧盟成员国现在需要拿定主意。”格罗斯说。
光伏贸易摩擦暴露了中欧贸易这枚“硬币”的另一面:中欧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但绝对不是最理想的双边关系。为了推动中欧关系实现新的飞跃,中欧双方显然还需要开辟更多合作领域。
格罗斯说:“除了经贸往来,中欧双方都在维护世界稳定方面有着共同的利益。然而,中国维护世界的稳定,是因为它是一个不断强大的国家,而欧洲却在逐渐衰落,因此,中欧双边关系很可能会因此走下坡路。”
衰落的欧洲更欢迎强大的中国
出现摩擦、需要沟通,找对人是关键。
梅兆荣曾表示,在联盟有共同贸易政策的问题上,应当与欧盟委员会打交道,但涉及各成员国自主决定的问题,必须同有关成员国打交道。因此,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推进,很多人认为,应该把中欧关系的重心放在中国与欧盟的关系上,而非中国和欧盟各个成员国的关系上。
格罗斯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设在布鲁塞尔的欧盟机构还不足以处理中欧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欧盟中实力较强的成员国(如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都在对华交往中各有所需。”
长久以来,德国是欧洲一体化的主要支持者,是欧盟国家中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中德贸易相当于中国同英、法、意三国贸易的总和,德国在中欧关系中无疑占有突出地位。对于欧洲一体化中的德国角色,很多欧洲人担心,欧洲正在变为“德国的欧洲”。
对此,格罗斯表示,“德国的欧洲”不会出现,德国太小,也没有主导欧盟的意图。但是,一些所谓的“德国的建议”(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价格稳定机制)倒是被欧盟所接受,这并不是因为它们姓“德”,而是这些措施能长期奏效。
对于欧洲一体化,格罗斯认为将是一个漫长的进程。
“欧盟成员国还没有意识到,他们作为一个个单独的个体,对中国并不重要;放权给欧盟以形成一个有分量的实体,欧盟成员国各自的官僚系统和政治精英又不愿意。然而,未来成为中国重要伙伴的一定是欧盟,而非各成员国。除了贸易和签证政策这两个例外。”
格罗斯认为:“欧洲一体化的缓慢进程需要几十年才能有所进展,但是一旦有所进步,它就不会倒退,它将主宰整个欧洲的命运,包括其整个经济和民族的命运。欧洲已经接受了雄风不再、逐渐衰落的事实,相对正处于强盛阶段的美国,欧洲更愿意接受一个日渐强大的中国。当然,美国将来也逃不过像欧洲一样衰落的命运。”
合作需要双方让步
与中美不同,中欧政治关系的特点是没有直接的地缘政治利益和冲突,但也绕不开取消对华武器禁运、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
格罗斯指出:“欧洲人并不太愿意考虑武器问题。在此问题上,欧洲精英更倾向于听从美国的领导。”
过去10年来,欧盟与中国的关系经历了一段回暖期,许多欧洲精英对美国在伊拉克的行为深感失望。面对日益强大的中国,欧洲精英希望与之合作,并开始考虑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的问题。然而,“胳膊拧不过大腿”,在这些问题上,欧盟最终还是不可避免遭到了美国的阻挠。
而承认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对于中国应对反倾销调查具有切实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对欧盟认可中国的经济改革具有象征意义。
中国和欧洲都是世界上重要的政治经济体,二者加强在全球性问题上的合作,不仅有利于全球性问题的解决,对于中欧关系的长久发展也至关重要。
“如果双方能够合作,自然再好不过,但不幸的是,如今在世界的所有地方,都已有欧洲人生活工作,他们不会愿意为正在崛起的国家(比如中国)腾出地方。同时,合作的不情愿因素也可能来自中国,在一些国际问题(如环境问题)上,中国会让合作的空间再次受限。” 格罗斯分析道。
格罗斯进一步指出,要想合作,“双方都应该做出让步,欧洲必须减少它在国际机构中的话语权,而中国也应该像‘仁慈的霸权’,接受国际规则和机制的约束。”
格罗斯的观点代表了很多西方学者的观点。然而,当今的国际秩序毕竟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安排,难以反映世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因此,中欧在这方面取得更多合作之前,双方必将经历更多的适应和磨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