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投简历须防陷阱

2013年05月28日07:19  新华日报

  记者来信

  很多求职的大学生,抱着“广撒网多捞鱼”的心态,在众多人才网“海投”自己的简历。然而,令他们烦恼的是,由于个人信息被泄露,“陷阱”也随之而来。

  5月18日下午,家住海门市包场镇的大学毕业生林晓晴接到一个号码显示为“02162310110”的电话,对方自称“上海市公安局”民警王旺全,称小林涉嫌为贩毒分子“洗钱”,并一一报出她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要求她迅速把银行卡号和密码报过去。小林生怕受骗,连忙用家里的电话机拨打“02162310110”证实,结果电话里果然传出“这里是上海市公安局”的录音声,挂断电话后,小林将银行卡号和密码报了过去。

  事后,感觉不对劲的小林赶至银行查账,发现卡内的1900元已被划走。为此,小林郁闷不已:自己的个人信息骗子怎么说得一清二楚?侦查中,民警询问其有没有填过什么调查表之类的材料?林晓晴这才恍然大悟,前不久应聘时,她曾在网上填过数家单位的招聘表,原来是应聘资料泄密惹来的祸。

  在大部分招聘网站上,求职者可以选择将简历设置成“公开”“保密”“委托给猎头或网站”3种方式,绝大多数求职者都选择了“公开”。南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的巩贺同学直言:“你想被人关注,信息就必须设置‘开放’,否则怎么办?”

  记者发现,在任何一家人才招聘网站,只要通过公司账户名、密码登录后,点击“收到的应聘简历”,就可轻而易举地看到大量求职者投递的简历。上面除了身份证号码只显示一部分以外,其他如姓名、专业、电话、邮箱、个人经历、兴趣爱好等一应俱全。

  “电子简历因其可复制、易传递,泄露概率大,很容易给犯罪分子提供机会,并由此引发个人信息乃至生命财产安全隐患。”南通市公安局宣传处处长刘春雨告诉记者,眼下涉及个人信息泄露的案件呈上升态势,但在公安机构内部尚没有专职部门负责,管理漏洞明显。

  南通大学学生工作部部长张莉莉提醒求职大学生,宁可先做好明确的职业目标规划,再认真地投出20份简历,也不能随意地投出100份简历。在填写简历时,提供用人单位能够及时联系到自己的联系方式即可,最好使用短期号码和一次性邮箱,尽量不要填写家庭住址和家庭电话等个人隐私信息。特别是身份证号码,正规用人单位在意向选才时,一般都不会有此要求,求职者填写时要慎之又慎。 本报记者 陈明 付奇

  (原标题:网投简历须防陷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中共首次拥有正式党内“立法法”
  • 体育法网-李娜开门红 郑洁过关 纳达尔逆转
  • 娱乐张艺谋侧面回应超生:这7个娃咋来的?
  • 财经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今年淡出改革重点
  • 科技上海出租车禁用打车软件加价:查实严处
  • 博客爆料人:埃及神庙涂鸦事件说明(图)
  • 读书解密:宋美龄与蒋介石政治联姻再定义
  • 教育大学生赴美带薪实习陷阱:花高价干苦力
  • 育儿河南56岁教师多年性侵10余名小学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