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周:西方“普世价值”不是灵丹妙药
精彩导读
○所谓“普世价值”的社会载体就是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
○对于“普世价值”的普适性,甚至连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也表示怀疑。
○“普世价值”的主张,实际上是推销西方的制度模式,改变中国道路和中国制度。
○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套在西方资本主义这个魔圈之中,是“普世价值”论的根本目的。
近年来,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十分激烈。一些人极力推崇“普世价值”,认为中国应该“拥抱普世价值”,并按照“普世价值”去发展。显然,这不是单纯的学术争论,而是有着鲜明的政治意图。怎样正确看待“普世价值”,是关系中国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普世价值”的实质和危害,高度警惕和有效抵制“普世价值”的泛滥和干扰,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
“普世价值”本质上是西方的价值观
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价值是客体对于主体的效用或意义,价值关系反映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特别是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利益关系,价值观念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不断改变。那种适用于所有主体、所有时间、所有地点,不以任何条件为转移的价值观念是不存在的。
一些人迷信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和基本制度,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等说成是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有人说:“民主、法治、自由、人权、平等、博爱,是人类社会共同追求的普世价值”。还有人说,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和博爱”等意识形态,是“人类文明的核心,是人类在长期进化发展中形成的具有普遍世界意义的价值准则,以及由这些准则所规定的基本制度”,是“任何民族最终的制度进化归宿”。这些人把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及其意识形态,称为“世界文明的主流”或“人类文明的主流”。很明显,所谓“普世价值”,本质上是西方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它的社会载体即资本主义的基本制度。
价值从来都是历史的、具体的,没有也不可能有超越时空、永恒不变的价值观念。而且从人类发展史看,几乎没有形成从古至今不变的、适用于所有人的“普世价值”。自由、民主、人权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但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念是随着社会历史发展而逐渐产生的,又在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被赋予了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阶级、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对民主、自由、人权的理解和要求是不同的;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民主、自由、人权的实现形式和途径也各不相同。民主、自由、人权的实现必须植根于本国的文化传统、基本国情和历史发展状况,没有统一的模式。因此,把自由、民主、人权说成是超时空、超国家、超阶级的“普世价值”,是一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也不符合客观事实。
必须承认,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念,曾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思想解放作用,而且这些思想的影响至今仍在。但是,在资本主义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民主、自由、人权,无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现形式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西方国家民主、自由、人权的发展,是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通过艰苦斗争甚至是以血的代价换来的。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在不同的国家其实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就政治体制而言,美国实行的是总统制,而英国则是议会制。其他国家如法国是半议会半总统制,德国是议会制,几乎没有哪一个西方国家是照搬别国政治制度模式的。因此,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不是“普世价值”,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灵丹妙药,而是代表西方资产阶级利益的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
对于西方民主、自由、人权等“普世价值”的普适性,甚至连一些西方国家的学者也表示怀疑。法国前外长韦德里纳与法国国际和战略关系研究所所长博尼法斯在新近联合出版的新书《全球地图册》中,就谈到了这个问题。有人质疑韦德里纳是否“过于偏激”地放弃了人权、自由和民主等“普世价值”。他对此回答说:“我一直坚信和捍卫这些价值,但我不无伤感地告诉您,西方世界10亿人口在全球60亿人口中占少数,我们认定的‘普世价值’未必真的就是‘普世’的,现在我们没有理由也没有能力强迫别人接受我们的价值观。”事实上,不同价值观的背后,都有不同的民族传统文化以及国家意识形态的影子。脱离了具体国情,违背了不同国家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性格,再好的价值观美景在实践上都会成为空中楼阁。
宣扬“普世价值”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
表面上看,“普世价值”似乎只是一个需要探讨的理论问题。其实并非如此。一些人宣扬“普世价值”,具有鲜明的政治指向性。“普世价值”的主张,实际上是在自由、民主、人权的旗号下,推销西方的价值观念和制度模式,从而动摇我们党执政的思想理论基础,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和根本制度。
只要看一看“普世价值”论者的说法,我们就不难明白这一点。有人说,在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平等、博爱等等这些“普世价值”面前,没必要区分姓“资”姓“社”。有人说,解放思想就是要确立“普世价值”,改革开放就是逐步接受“普世价值”的过程,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社会、文化方面的理论创新,都必须以“普世价值”为尺度,与国际上的民主、宪政等主流观念接轨。有人说,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就必须认同这些“普世价值”,融入到人类的主流文明中去,建立西方式的民主政体。还有人随意曲解党的文件中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内容,认为中国共产党接受了“普世价值”,是“普世价值”的胜利。至此,关于“普世价值”的争论,已经不单纯是学术争论了。
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是资产阶级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不管其内容和形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不管其在不同的国家有什么样的差异,这一资产阶级性质始终是不变的。比如说两党制或多党制。两个或多个政党通过选举交替上台,轮流执政,表面看非常热闹、非常民主,但实质上无论谁在台上,实行的政策大同小异,代表的都是各个资产阶级利益集团的利益,而不是广大人民的利益。一些人热衷宣扬“普世价值”,绝不是为学术的争鸣,而是有政治的图谋,就是把“普世价值”作为“价值尺度”、作为“政治准则”,来“设计”中国的“基本制度”,来歪曲中国正在实行的“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使中国从经济、政治、文化上都“融入人类文明主流”。党的十八大提出“三个倡导”,有人就说,这是“第一次提出了肯定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普世价值列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范畴”。其政治用心,已经昭然若揭。
把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宣扬为“普世价值”,是西方国家实施的一种“西化”战略。大量事实证明,西方国家打着民主、自由、人权等旗号,在全世界到处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渗透,搞“颜色革命”,推翻不符合他们意愿和利益的政府,甚至干脆动用武力达到他们的目的。人们不会忘记,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戈尔巴乔夫鼓吹所谓的“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并逐步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放弃了社会主义制度,最后走上了一条亡党亡国的不归路。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西方国家不仅强化经济、政治、军事的竞争,还把意识形态、核心价值的竞争提到了重要的战略高度。一些人把从资产阶级思想观念体系中抽象出的民主、自由、人权等概念,说成是普遍适用于所有国家、民族的“普世价值”,其目的是让我们在思想上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政治上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道路。
“普世价值”论有着深刻的思想根源和政治背景。资本主义文明是不可超越的终极存在,是“普世价值”论的意识形态前提。苏东剧变前后,以日裔美国学者福山为代表的西方战略家们曾大肆宣传“历史终结论”,说苏东剧变和退回到资本主义,表明“人类思想演进的终点和作为人类最后的政府形式的西方自由民主的普遍化”。把世界各国、各民族的发展道路和模式套在西方资本主义这个魔圈之中,是“普世价值”论的根本目的。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扩大,让西方一些国家感到不安。他们从自身利益和意识形态出发,对中国的发展充满疑虑,不想让他们在全球的霸权地位受到威胁,因而千方百计地遏制中国。宣扬西方的民主、自由、人权是“普世价值”,是要否定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和历史选择,妄图使中国改弦易辙、改旗易帜。
对“普世价值”要高度警惕正确应对
“普世价值”并不是纯粹的学术问题,而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前沿问题。对于“普世价值”,我们必须高度警惕正确应对。
要自觉反对和抵制“普世价值”。历史一再证明,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是没有出路的。我们需要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借鉴世界各国包括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的有益经验,但将始终立足我国国情,绝不照搬西方发展模式,绝不搞西方的“三权分立”、多党制。对一些人宣扬的“普世价值”,我们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在事关国家根本制度的重大问题上,必须坚持原则,坚定立场,理直气壮。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人民的自主选择,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各国人民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只有坚持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才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要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自信。我们要认识到中华文化所具有的高度和在人类文明中的价值,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在世界上产生的影响和所赢得的尊重。近年来,中国的快速发展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中国模式”成为不少学者和媒体讨论的热点,这反映了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成就和发展模式的兴趣和肯定,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民主、自由、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可以说,中国人民今天所享有的民主、自由、人权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当然,由于历史文化传统和现实条件的制约,我国在实现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等方面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是,在共同的全球化场域中,在共同的市场经济机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对于应对人类共同的发展问题和人类文明进步的问题具有独特的优势。
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世价值”的本质就是西方资本主义价值的全球化,宣扬“普世价值”是企图用西方价值观取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一些人思想困惑、信仰迷失,理想动摇,价值追求淡漠,一些领域诚信缺失、道德失范,迫切需要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倡导”,体现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正在追求实现的现实价值目标,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应当追求的理想价值属性,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公民应当遵循的基本道德价值准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头脑、扎根人心,真正被人们所接受、认同和掌握,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追求和自觉行动;就是要使马克思主义在多种思想文化长期并存和相互激荡中保持强大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召力;就是要不为干扰所惑、不走邪路歪路,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奋勇前进。
从根本上说,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办好”,才能真正应对“普世价值”的严峻挑战。一个很浅显的道理是,只有自己有了强健的身体,才能更有效地抵御外来病菌的侵扰。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我们只有集中力量发展自己,“普世价值”才会不攻自破。要把价值自信体现在对祖国、对民族、对人民的深厚情感上,体现在为祖国的繁荣、民族的振兴、人民的富裕而不懈奋斗的实际行动中。不管遇到怎样的艰难困扰,我们都要更加坚定地走向世界,广泛汲取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管世界如何风云变幻,我们都要更加坚定地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和发展壮大中的国家,我们要以独立丰富的价值观念来引导处理价值观和彼此利益的纷争,把自身价值体系中宝贵的价值财富贡献给全世界。
(作者为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