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将飞赴拉丁美洲,开启对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的国事访问。
这是习近平当选国家主席后第二次出访。首访中,他稳重的风格、生动的语言和夫人彭丽媛的温馨随访,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昨天,外交部前礼宾司代司长、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鲁培新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揭秘领导人出访的细节与故事,并透露领导人出访陪同名单有讲究。
◎专访人
鲁培新外交学院建院后第一批本科学员,1960年毕业后进入外交部,在礼宾司工作20多年,曾任外交部礼宾司代司长、中国驻斯洛文尼亚首任大使,1997年退休。
鲁培新曾参与安排周恩来、邓小平等领导人的外事活动,陪同江泽民、杨尚昆、李鹏等访问20多个国家,参与或主持了众多重要国宾访华的礼宾接待工作。
1
陪同名单夫人名字排在最前面
在李克强总理刚刚结束的首访中,外交部部长王毅、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商务部部长高虎城等熟悉的面孔出现在总理身旁。今年3月国家主席习近平的首访中,副总理汪洋、国防部长常万全等先期抵达俄罗斯,参加访问相关的活动。
国家领导人出访会带哪些人?外交部前礼宾司代司长鲁培新介绍,主席、总理出访时,身边有陪同人员和随行工作人员,陪同人员都是副部级以上的官员,也是出访名单上的人。
鲁培新介绍,主席进行国事访问的主要陪同人员一般有主席夫人、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央办公厅主任和负责外交工作的国务委员。
其他陪同人员中,外交部一般正副部长都会出马,还有中国驻往访国的大使。经贸合作是当前重要议题,因此名单中往往有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的“一把手”,另外科技、文化、教育、环保等方面的正副部长都有可能随访。
“名单主要根据两国关系,往访国和中国在业务方面往来的情况,这次访问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等而定”,鲁培新介绍,出访名单一般提前一个多月就需定好,并在礼宾司“打前站”时交给往访国。
鲁培新介绍,名单一般根据领导人的考虑和指示来制定,先由各部委上报名单,外交部确定正式随访人员的顺序后,再正式报中央批准。“如果主席夫人随访,名字会排在陪同人员名单的最前面。”鲁培新介绍说。
随行人员一般指司局级以下的工作人员,外交部地区司、礼宾司、新闻司的工作人员是不可少的,还会带上处长和做具体工作的处员。此外还有领导人的生活秘书、警卫人员,以及媒体记者等其他随行人员。
名单基本定好后,外交部礼宾司就会“打前站”,到往访国敲定访问日程,如会见会谈、宴会参观、住房乘车等礼仪安排,以及安全保障等,回来时一般离领导人正式出访还有四五天时间,以做最后的扫尾工作。
2
专机出行普通客机拆座椅加床铺
鲁培新提到,美国总统的座驾“空军一号”以豪华著称,但我国领导人比较勤俭节约,没有专门的一架飞机作为专机,而是在访问前将普通民航客机改装为专机使用。
“这样做有两个考虑,一个是不浪费,不搞特殊化,增加飞机使用率,同时也保障了飞行安全,因为飞机有上百万个零件,老不飞的话就不行”,鲁培新介绍,我国领导人出访任务通常由国航负责,使用波音747双层的大飞机,平时可恢复为客机。
主席专机如何改装而来?“飞机座椅下不是有专门的轨道吗?改造时把椅子都拆掉了,搬进去沙发、床,如果主席带夫人出访,还得准备两个床。”鲁培新介绍说。从确定机组成员名单,到飞机安检改装,大约需要一个多月时间。
鲁培新介绍,改装后的专机一般由四部分组成,最前面是首长席,由一个客厅、一个卧室、一个办公室组成,大概占去整个机舱的三分之一;随后是部长席,“有些像特等舱”,供主要陪同人员乘坐,每个位置前有小桌子;再后面是司局级官员席位,“也比较宽敞,像一等舱”;最后是随行的其他人员,座位与民航客机的普通舱一样。
专机的机组人员一般由20多人组成,“有时一飞十几个小时,需要两个班轮流”,鲁培新介绍,机组由机长、机械师、领航员、话务员、报务员、乘务员等人组成。
专机上的食品比普通客机要讲究一些,会根据主席平常的生活习惯来安排,其他人员的“空中餐”比一般的盒饭丰盛些。
改革开放以来,体积大、航程远、技术安全的波音747一直被选作我国领导人出访的专机。鲁培新介绍,被用来改装专机的飞机一般固定,因此习近平此访乘坐的专机,正是两个月前飞往俄罗斯和非洲三国的那一架飞机。
3
飞机过境一路绿灯需要提前照会
“最早的时候要去机场送行,总理出访的时候副总理去送。”鲁培新回忆说,“完全是一种礼仪形式,到那儿没几分钟专机就飞走了,机场又远,占用领导人很多时间,看来似无必要,后来就改成在人民大会堂送行。”
那之后,主席出访前,总理会率部长等人在人民大会堂与主席一一握手送行,回来时,由原来送行的人在人民大会堂迎接,“会站着聊几句,也就5分钟、10分钟的事儿”,鲁培新介绍,如今礼宾改革,这些形式都被略去,领导人出访时直接离开北京。
今天习近平主席将访问拉美国家,路途遥远,中间飞机需要加油。“可能在某一个国家的岛上加油,休息两三个小时,继续飞走”,鲁培新介绍,这属于过境,一般所在岛国的州长会前来机场迎接,双方坐一下,聊一下,有时也会多停留一些时间,根据访问国家的需要而定。
鲁培新介绍,以前国家领导人出访的专机经过第三国上空时,会向其领导人发致敬电,“完全一种礼节性的,表示一种敬意”。他提到,此前领导人出访,专机若往西边飞,飞过喀喇昆仑山口时,会给地面发慰问电,告知正在去往哪里的途中,并向驻守边防的战士表示慰问。
专机一路飞行,经过多国领空,这就需要提前照会这些国家,从而让我国领导人出访时一路绿灯。
鲁培新介绍,在做出访安排时,外交部礼宾司会把专机的机号、机组人员、飞行路线、飞行目的地、进入该国领空上空的详细位置以及时间等信息发给我国驻该国使馆,由其向该国外交部门、航空部门提出允许过境的照会。
“一般都会很快回复照会,都是我们的友好国家”,鲁培新说,“在准备的时候,有的国家老不答复,就会很着急,因为这个不能想当然,如果误会可就麻烦了。”
4
抵达准备“万能字典”介绍往访国风俗
飞行的漫漫旅途中,领导人都在做些什么?鲁培新介绍,专机在空中飞稳后,领导人一般会召集陪同人员开个会,各方面问题再谈一谈,比如与往访国领导人会谈的问题等。
“一般出访前都有个准备会议,提前三五天,陪同出访的部长们会汇报会谈内容,礼宾司长还会给大家汇报礼宾安排”,鲁培新介绍,这个会议会介绍访问日程、参观地点、往访国的一些风俗习惯等,也会讲几条注意事项,一般领导人都会亲自参加。
礼宾司还会提前给大家准备一个随身带的小册子,在飞机起飞后发给随访团的每一个人,“包括主席本人,也包括记者”,鲁培新介绍,小册子包罗万象,成员名单、访问日程、往访国简况与风俗、乘车时间地点等,一册在手,一目了然,就像一本“万能字典”。
“接下来几天的访问,一切都按照这本小册子执行。”鲁培新说,“特殊情况另行通知,但一般不会变,因为变起来很麻烦,这些日程安排都是跟往访国讨论后商定的。”
鲁培新介绍,在专机上,外交部礼宾司司长还会单独给主席介绍相关礼节礼仪。一般是上飞机后,或快要落地时,礼宾司司长会到主席客厅,拿出一张欢迎仪式的大图,“怎么站、怎么走、怎么上台、怎么奏国歌,都画在上面”。
各国欢迎仪式不尽相同,有各自的民族习惯,“像俄罗斯喜欢用面包和盐招待客人,新西兰的毛利族少女要和主席碰鼻”,鲁培新回忆,当年他陪同时任国家主席杨尚昆出访摩洛哥时,下飞机后少女托了一盘蜜枣上前,因当天沙尘大,红色枣子变成了尘土的颜色,他小声跟杨尚昆说别吃了,“我想让主席做做样子就行,但主席连吃了两个,非常尊重当地风俗习惯,欢迎的人都热烈鼓掌”。
鲁培新提到,今年3月习近平主席抵达坦桑尼亚时,当地民众跳起奔放的舞蹈,“这些欢迎仪式礼宾司都提前了解,一般在飞机上就会提醒主席,比如下面会有群众跳舞,请主席在群众面前站一站,停留一会儿”。鲁培新说,礼宾工作正是通过这些细节,展现一国的外交礼仪和风度。
(原标题:领导人出访陪同名单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