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尹鸿伟
进入3月以来,许多昆明市民突然听说距离主城区约40公里的安宁市郊区正在建设一座千万吨级炼油厂,并且可能伴有其他传说有毒性的化工产品生产,由于相关企业和政府对环评情况一直三缄其口,民间议论自然愈演愈烈。许多昆明市民担心昆明的生活环境会被污染,生命健康受到损害。事实上官方有消息披露,但不知道为什么被忽略了。由于得不到满意的答复,部分昆明市民最终像其他城市一样,散步去了。
昆明市政府、警方和中国石油随后一方面积极与市民沟通,组织代表外出考察,市长李文荣甚至为此开通了个人微博,希望解释项目的重要性与安全性并获得支持;另一方面警方则对一些“重点人物”实施高压,总之不希望抗议事件再度发生。
不过,昆明市民并不买账,除了不断发出与政府宣传相左的意见,还明确提出令政府和企业为难的意见:炼油项目要么停建,要么搬迁。而昆明本地的公职人员也告诉我他们的矛盾心态:“作为昆明市民的确也存在担忧,但也不能公开反对政府的决定,并且还必须积极维护昆明的社会稳定。”
于是,在随后的每个周末里,昆明各大党政机关和主要街头便衣、警察、保安和红袖套无处不在,如临大敌的情形让我外出有些异样的感觉,却也多了有些“安全感”。
这就是昆明“实名制”的背景。随着时间越来越近。更惊人的举动发生了,昆明以多种形式规定市民购买口罩、复印相关材料必须登记身份证、电话号码等,同时禁售白色T恤衫。还发文:“从事广告、印刷、打字复印、口罩销售等经营者保证不参与印刷、制作、发布、销售与炼油项目、‘南博会’有关的、有负面影响的材料。”我特意去到市区一家常光顾的药店,声称感冒了要买几个口罩。服务员说:“必须登记身份证和电话号码,而且每次只能买一个。不是我们想让你麻烦,都是政府的规定。” 我又到旁边一家湖南人开的打字复印店询问,小女孩说:“反正别拿那些什么炼油、南博会的东西来,否则会害死我们的。”
由于有关的情况不断被网友披露,包括《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在内的多家媒体立即跟进报道,掀起了一次次巨大的舆论风潮。《人民日报》的新浪官方微博称:“石化项目引发的争议,固然有损昆明的形象,然而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只会使裂痕加深、矛盾积累。以包容心态对待不同意见、以开放姿态充分沟通协商,才会避免对立冲突、修复官民互信。”压力面前,昆明市个别地方宣布“买口罩不再实名登记”。
据我观察,实名制实际上并未停止,尤其越靠近市区的店铺执行越认真。不少商家向我解释原因:政府必须力保“南博会”的顺利召开。
现在看来,6月6日对昆明政府来说,实在是一个很好的理由。盛会政治给了强力维稳,提高维稳力度和级别一个好借口。
不妨为当地政府说上几句,无论是昆明还是其他地方的政府,对于一些大型项目是否上马及走向根本没有发言权,也就是说,从根本上,他们无法与民众真正对话,唯一能做的就是向民众解释这事必须办,没有妥协的可能。
虽然其他地方的公关能力更强,没有媒体介入,昆明则有些不一样,但政府肯定想赢。如果从经济发展和完成上级交办任务的角度来看,估计政府会赢,但对于民心与民意,却又是一次巨大的损伤。石化本是发展了百余年的成熟产业,为何屡屡遭遇民众的不理解、不接受?对于昆明市而言,民众爱护家园的权利应该被尊重,而政府理性沟通才是最长远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