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谈社会泛娱乐化:公务员都是娱乐运动员

2013年05月31日17:12  新周刊
新周刊第396期封面报道 新周刊第396期封面报道

  假装在娱乐

  国人越来越会玩了,也越来越玩得起了。

  娱乐?是的。电视、网络视频、微博、微信、短信、餐桌、会议桌,都是娱乐场;电视节目、抗日剧、文学、营销、历史、社会问题、恶性事件、男女关系、官员、腐败、坏天气,都是娱乐对象;匿名网民、法师、教授、经济学家、房地产商、艺人明星、公共知识分子、公务员,都是娱乐运动员。

  在中国人对幸福指数满意之前,中国人的娱乐指数率先爆表了。

  娱乐好——它将大众带到了需要关注的现场,嘻笑怒骂皆成利器,谈笑间贪官现形,戏说后真相大白,转发间善举传播,玩着就把正事办了。

  但全民娱乐、全线娱乐化是一种假嗨。娱乐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才是问题——梦想诱人,现实骨感,国大业大,沉疴遍地,娱乐化貌似能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却很容易让社会错过正视和解决根本问题全局问题的机会。

  在电视剧里杀死几亿鬼子,错过的是对历史真相的认知和反思;恶搞时事时有评无论,错过的是思维练习和思想交锋;吐槽腐败,腐败机制仍在;嘲笑砖家,砖家及其代言的利益集团依然结实;八卦官员艳照,官员的监督体系依然乏力。对世道人心最为关键的各种改革各种真知灼见,决非娱乐化能代替。

  人人对社会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假装在娱乐,其实在干嘛?各种麻痹、满足、自我实现的背后,更多的是被掩饰的焦虑和不加掩饰的自渎。若无勇气直面真实问题,勿谈解决问题的智慧。

  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上如何自处?选择假装在娱乐,还是选择直面真实,请抉择。

  假装在娱乐

  被掩饰的焦虑和不加掩饰的自渎

  娱乐是一条曲线,它将大众带到了需要关注的现场;娱乐也是一条虚线,它有时让社会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机会。最不会娱乐的中国人,如何制造出一个娱乐化的社会?

  文/黄俊杰

  “高度的商业化把最能体现中国人勇气的一个项目,已经征服了世界的一个项目,变成一项纯娱乐的游戏。这是一个国家娱乐发达到一定程度的象征。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明星体操、明星拳击、明星击剑……整个奥运会都可以用一种娱乐明星参与的方式搬上电视屏幕。”

  对于时下流行的跳水节目,英国体育记者安德鲁·雷默如是说。

  “因为跳水可以让粉丝们看到明星的胸肌美腿和起跳时展现出的勇气,还可以让普通百姓在看到明星频出窘态时哈哈大笑释放压力,甚至还可以鉴定明星身上的各种零部件是否为原装货,谁会不想看这样的节目?”

  微博网友如是说。

  即便有明星助理丧命,跳水节目仍在流行——有日本已成名的娱乐明星表示自己之所以参加《中国最强音》,皆因要让内地观众熟悉,当时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跳水,要么唱歌。中国国家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则认为,娱乐化的跳水节目更能吸引观众,进而起到推广跳水的作用。

  在这个娱乐化的社会,法师成为典礼嘉宾,教授成为艳照门主角,公共知识分子成为微电影导演,女性成为了被围观的绿茶婊。娱乐是一条曲线,它将大众带到了需要关注的现场;娱乐也是一条虚线,它有时让社会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机会。最不会娱乐的中国人,是如何制造出一个娱乐化的社会的?

  总有一些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而不是“认真你就输了”。

  体育精神娱乐化、历史娱乐化、房地产商娱乐化、社会问题娱乐化、道歉信的娱乐化、法师娱乐化、教授娱乐化、抗日剧娱乐化、经济学家娱乐化、公共知识分子娱乐化、男女关系娱乐化、国耻娱乐化、恶性事件娱乐化、文学娱乐化、营销娱乐化、真相娱乐化、PS娱乐化……

  娱乐化有七种武器:八卦、解构、恶搞、戏仿、无厘头、冷笑话、自我矮化。似乎世界上已没有不能被娱乐化的事物。当然广电总局已着手整治过度娱乐化的戏说型抗战剧——“《利箭行动》飞刀杀鬼子,俨然武侠片;《向着炮火前进》生死交织,爱泪浸染,就如琼瑶剧;《举起手来》,把日本人拍成整天喊着‘八格牙鲁、花姑娘咪西咪西’的弱智低能儿。”

  娱乐化经常被认为能赋予严肃事物市场价值。例如历史教授孙立群就说,历史学者不能钻进象牙塔里,对娱乐化解读历史的种种现象置若罔闻,拱手让出市场。

  但这个世界,不是什么东西都应该娱乐化。至少涉及公众事务的领域,尤其需要认真,而不是“认真你就输了”。

  新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成龙连一个完整的提案都还没有,却感觉“实在是太闹了!”当然,因为一众明星、娱记也要跑两会了。

  连追逃也被娱乐化。当公安部门的微博用凡客体、咆哮体、淘宝体,萌萌地说:“亲,还要跑么?再跑我可要开枪了哦……”看来是误解了亲民的意思。

  一篇《“泛娱乐化”时代法院如何应对媒体》的文章则说,“彭宇案”、“许霆案”等案件告诉法院,新闻媒体的干预或多或少地可以影响法院的裁判。所以,法院需要“及时、坦诚而彻底的信息公开”。

  不过,也有不靠谱的主意: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元元设计了“法官卡通形象”和“独角兽卡通形象”,就遭网友吐槽。

  我们“参与”过的,郭美美事件、京城二少枪战、方韩之争、官员艳照,最后都被八卦化。“水越来越浑”的时候,也是大众眼花缭乱,反而看不清事实的时候。当网民热衷于谩骂郭美美而不是探究红会架构、只顾调侃艳照而不反思反腐机制,娱乐化所带来的关注,就失去了最有价值的作用。

  大众的知觉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而不是点击量。

  最早提出 “泛娱乐化”概念的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

  《娱乐至死》 一书中写道:“我们的政治、

  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波兹曼担心的是,在一个娱乐至死的世界,“在那里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这很像马歇尔·麦克卢汉说过的,“一种漩涡式的幻觉效应”。针对西方,麦克卢汉还这样说过:“暴君搞独裁不是靠棍棒或拳头,而是把自己伪装成市场调研人。他像牧羊人一样用实用和舒适的方式,把羔羊赶上崎岖的小道。”

  日本经济战略家大前研一说过:“急功近利、肤浅浮躁、缺乏思考的社会现象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流行病。”——在中国,我们的传统本是吃苦耐劳,不善“娱乐”。但如今,是什么让我们变浮躁,这个社会的痛感又到哪里去了?

  一篇讨论诗歌之死的文章,则这样写道:“我们却并没有玩起有闲阶级玩弄的文字游戏。广告、花边新闻、畅销读物、低俗小说以及骇人听闻的奇闻异事,填充人们越来越不乐于思考的脑细胞,似乎人们正在走向《美丽新世界》和《娱乐至死》两部书为我们所描述的麻醉世界之中。”

  中国人讲究“难得糊涂”。“难得糊涂”是郑板桥的名言,是他人生之路的自况,其实是一句无奈之语。历史上,王公大臣必须学会娱乐,因为皇帝不需要你忧国忧民;至于平民百姓,也只能自娱自乐,国家兴亡跟他们没有关系。

  至于今天,平民需要娱乐,大部分被解读为压力太大或缺少心灵救赎。雷格斯曾发布调查结果: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压力最大的国家。压力到底来自哪里?

  “工作”、“个人经济状况”、“来自老板的压力”排在前三位——无非就是“钱”字。

  娱乐未必能为每个疲惫的中国人减压。“当一个民工蹲在街头的时候,你会发现他眉宇之间还是有一丝忧郁的。中国人其实是一个有话没处说的民族。吃饭吃了仨钟头,说逸闻趣事多,艳照门多,但触及桌上人之间的这种话语很少,心里话一般都在肚子里装着呢”。刘震云如是说。

  你我有话说不出,毕竟有时太较真就是自己找虐。说起找虐,王小波有过解释:“有一种人,起码是在表面上,不喜欢快乐,而喜欢痛苦;不喜欢体面和尊严,喜欢奴役与屈辱,这就是受虐狂。弗洛依德有一种解释:人若落入一种无法摆脱的痛苦之中,到了难以承受的地步,就会把这种痛苦看作是幸福,用这种方式来寻求解脱——这样一来,他的价值观就被逆转过来了。”

  想通过娱乐增加社会关注,曲线地改变社会,需要公民素质的提升。大众的知觉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力量,而不是娱乐化带来的点击量。

  也许,我们现在只是假装在娱乐——有人醉翁之意不在酒,有人今朝有酒今朝醉。

  假装在娱乐,其实在干嘛?

  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上如何保持淡定?选择直面真实,还是选择“假装在……”,请抉择。

  文/肖锋

  达人秀、梦想秀同登场,眼泪与掌声齐飞。只是,电视上的成功遮蔽着现实中无数的失败。

  个人境遇不与宏观场景关联只能是做梦,个人再努力也难以突破体制的壁垒。现实中可没有专家评委,短信投票,顺利过关,现实中只有拼关系和“拼爹”。

  @薛蛮子

  一言以蔽之:电视是婚纱照,电脑才是生活照。

  火热的上世纪八十年代,解放思想,开启改革,背后是纯真的力量。这个力量如此专一,为了创富就是要改。

  中国今天在国际舞台上的存在感来自八十年代的真实改革。

  大部委制改革,民间最强烈的呼声是取消某委,该“涨价委”忙着为利益集团背书,忘了名字中尚有“改革”二字。改革不改利益集团只切百姓的肉不是“假装在……”吗?

  近年来我们屡见“假装在改革,实际在娱乐”的假招子改革。比如:男领导不能配女秘书(2003年四川);报考公务员乳房要对称(2004年湖南);警察腰围超二尺七将下岗(2004年哈市公安局);严禁用公款打麻将(2004年陕西);公务员中午不能饮白酒(2007年河南信阳);牛肉面限价令(2007年兰州);违背生活作息规律不能租房(2007年北京)……娱乐得你想哭。

  “国五条”引发离婚潮,调控房价导致百姓假离婚。你收走了至少占房价六成的税费,却迁罪开发商、炒房者和单身人士。你口里喊着“调控”,心里想着“卖地”。大家都知道你没穿衣服,你也知道大家知道你没穿衣服,可你就这么堂而皇之在大街上走着。是啊,没有比这更好的时代了。既享受垄断红利,又享受市场方便。还改什么改?

  当下,不唯演艺人士,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假装在干什么,实际在做什么”成为习惯和常态。

  不唯改革,以下领域均可用“假装在……”填空。

  网评2013两会雷人提案,包括“上网也应该得到政府批准”(两会常任代表申纪兰),“每个人的工资必须要有一笔钱做慈善并对此进行立法”(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周森),等等。两会娱乐化使明星代表与娱记们玩起捉迷藏,官员代表与时政记者打起了太极拳。葛剑雄老爷子一声“政党领导人退休待遇由党费支出。取消干部公费医疗特权,公务员医疗纳入全民医保,与民众享受同等待遇”,众人从昏昏欲睡中惊醒。

  红十字会将艺术家义卖的8472万元善款投入所谓“博爱家园”项目,一派糊涂账。你是假装在慈善吗?这一次的质疑无关郭美美了。上一次其实也与该90后关系不大。百年的老店,怎可三天就被一个女人打垮?彻查郭美美事件闹乌龙,郭美美丑闻像狗皮膏药一样,紧紧粘在红会身上,而红会诚信像粘在体制身上。

  为利益集团代表队伍中,砖家是一道风景线。砖家认为“免费将毁了移动互联网”。每次涨价的前戏都有砖家表演。网上总结砖家二十八字真言:“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但是我觉得,据说好像有可能,恐怕似乎不见得”;砖家常用语:“这是正常的;公众有误解;可以放心用;要考虑中国国情”。

  连民族复兴都量化了,发改委专家杨宜勇称,2010年中华民族复兴完成62%。你是在教我们统计学吗?

  企业界呢,大都假装在搞企业,实际在搞关系。不说了,说多了伤人。

  娱乐的功能是麻痹、满足、自我实现,怕只怕你麻痹过了头,找不回真实的感觉。

  今年3·15晚会闹出8:20统一发帖的笑话。一切都可演绎出娱乐功能。有恶评称自从有了微博人们就不闹事了,因为微博最具娱乐功能。都是“假装在……”。假装在开政务微博,实际在娱乐化和卖萌。假装是微博名人,实际在娱乐屁民。如此等等。

  传播学上,娱乐有三重功能:补偿(补足现实缺憾)、满足(通过对比别人不幸产生满足感)、自我实现(别人实现所以我也实现),总之,导致产生一种美妙气氛,能令人过个舒适愉快的周末。

  台湾人八卦娱乐,之后生活在继续;大陆人八卦娱乐,之后这生活怎么过,问题还是问题。

  假装走在时代的大路上,其实是在泰坦尼克号上,人们在纵情狂欢,少部分人忧心万分。假如危机必将来临,那就扮演好自已的角色吧。就像那几位四重奏小提琴手,水没到腰,仍要把一曲奏完。这是尊严,无关娱乐。

  在这个动荡的世界上如何保持淡定?选择直面真实,还是选择“假装在……”,请抉择。

  无勇气直面真实问题,勿谈解决问题的智慧。什么方案、设计、梦想终归梦幻泡影。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习近平偕夫人彭丽媛启程访问美洲
  • 体育NBA-詹皇30分热火胜步行者总分3-2视频
  • 娱乐蔡依林不认当兵表弟 遭姑姑再讨公开道歉
  • 财经房产税面向增量征收 存量亦计入免征面积
  • 科技微软宣布Windows 8.1重新引入开始按钮
  • 博客驻日记者徐静波:冲绳人为何不想独立
  • 读书失心妈妈婚败女班主任:婚刺(全)
  • 教育穿正装去高考被当家长拦 最新大学排行
  • 育儿美国年轻父亲嫌婴儿吵闹将其塞进冰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