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评就业难:毕业生若不挑不拣都会有工作

2013年06月06日00:28  央视《新闻1+1》

  央视《新闻1+1》2013年6月5日播出《大学生就业:有“位”来吗?》,以下为内容实录:

  《新闻1+1》2013年6月5日完成台本

  ——大学生就业:有“位”来吗?

  主持人 白岩松: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好多人说,今年的高校毕业生699万,创人数之最,是史上最难就业季,找工作非常非常难。真是这样吗?我们先吃一个大的定心丸,其实中国的人才拥有还远没到这么奢侈的地步,像上海的一位人员说的,如果今年的高校毕业生不挑不捡都会有工作,但问题在于不挑不捡是不可能的,那么如何挑、如何捡,社会要做一些什么?在剩下的这一个月时间里头,又该如何推动,让更多的高校毕业生能有自己的“位”来呢?位置的位。来,咱们一起关注。

  (播放短片)

  解说:

  人数最多,是否意味着就业最难,在北京、上海、广州这三个全国高校最为集中的地区,毕业生的签约率成为大家观察今年就业形势的风向标。

  2013年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高达22.9万人,但截止4月中旬,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尚不足3成,其中本科生签约率26.6%,专科高职生签约率16.84%,研究生签约率35.69%。除了北京、上海,广东的情况也不乐观,截止3月,广东应届毕业生签约率也仅为30%。截止4月15日,广东省高校毕业生签约率已上升至47.61%,但这一数字仍低于去年同期。

  解说:

  北京市财贸职业学院是北京高职院校的四大示范校之一,今年财务、工商管理、物流等专业有两千多名高职毕业生。但截止到今年5月,签约率比往年低了5至10个百分点。

  李俊琦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百分之三十几的签约率,那低的原因有这样几个因素,一个是企业本身,它签约的这个要求提高了,它希望学生拿到毕业证之后再签约。另一方面,学生他本身对工作的期待,他也希望找到一个更合适的工作。

  解说:

  一个星期前,《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压力调查报告》发布,这份报告中提供的一个数字也成为大家衡量今年毕业生就业难的另一个参考。调查显示,今年是大学生近四年来压力最大的一年,平均期望月薪从去年的4592.5元,降为3683.6元,降幅近千元。人增、岗减、降薪成了2013年就业的新代名词。在今年的湖南民营企业招聘桌上,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少大学生的就业心态也发生了变化。从之前的找一份好工作,调整到现在的能找到工作。

  主持人:

  699万这样一个高校毕业生的数是很多媒体冠以“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季”重要的依据,但是人增长了,是不是一定就业就难?那是另外一回事,我们先看一下人数增长的过程的确挺迅猛,2005年还是338万,到2006年就413万了,2007年496万,2008年过了500万,2009年就过了600万,到了今年699万了。但是也有好消息,比如说如果特别努力,到5月31日也就是前两天,广东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签约率68.4%,这在目前来说恐怕是最高的了,因为他下了大气力。湖北签约率是49.46%,但其它还有很多地方其实并不是特别乐观。

  我们看现在显示出什么样的问题,相关的调查报告显示,期望月薪持续走低,大学生觉得今年工作不好找,工资别要那么高了。二线城市最受欢迎,这个背景就是一线觉得有难度,三线又不想去,压力应对偏向消极,实践意识已经成主流,考研面热,先储备一下吧,创业心热,实在不行自己干,幸福感觉总体下降。最后我们看月薪的期望薪酬下调,前年还是说我最好能够挣5500多块钱一个月,去年降到了4500多块钱,今年已经变成了3683,它的期望值在下降,这也是压力的一种反应。

  来,接下来我们继续关注,不光是压力,还会有很多的乱象和着急了之后没有办法的办法。

  (播放短片)

  解说:

  就在大学生们为找一份工作焦头烂额的时候,一些诈骗犯趁机而入,又给这些家庭雪上加霜。以河北省为例,今年以来就已发生针对大学生求职的诈骗案60多起,涉及金额400多万元。在山西太原,如果不是警方半年前将诈骗团伙捣毁,今年的就业季我们不知道还会有多少的学生落入陷井。

  (电话采访)

  小卢 受害人:

  一开始也是考公务员没考上,最后我姑姑的一个朋友就说,现在有个机会进银行,可能花点钱就行。

  陈先生 中间人:

  如果你愿意办,就拿18万左右的金额去办理这份工作。

  解说:

  花点钱就能进银行,由于中间人是熟人,小卢就放心交了钱。果然没过多久就有人通知去太原一家酒店参加银行员工录用的笔试和面试。

  任亮 太原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三大队一中队民警:

  会议室有主席台,主席台也坐的有6、7个人,台签上写着所谓的人民银行的主任以及工商银行或者是中国银行的一些领导。

  解说:

  笔试面试的场面让小卢觉得很正规,一家人都觉得工作有戏了,钱没白花,再等一段时间,他就被通知可以去签合同了。

  小卢:

  当时是工商银行,接到电话说要签合同,当时挺高兴的。

  记者:

  当时签的是什么合同?

  小卢:

  签的是一个入职协议书吧。

  解说:

  小卢看到他所签的合同下方有银行的章,看起来也很正规,然而当他拿着调档案的商调函去银行时,工作人员却告诉他公章是假的。事实上小卢只是众多受害者的一个,先后被骗的大学生有500人,被骗金额近九千万元。

  而同样是为了工作,有的人虽然没有急于求成、落入陷井,却也是绞尽脑汁、另辟蹊径。

  女学生扮花木兰求职,抗议招聘性别歧视。

  女子招聘专区挤进男同胞。

  就业形势严峻,上海求职整形人数大增。

  解说:

  5月16日,国务院下发《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开篇就说到,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就业任务更加繁重。

  俞晓健 应届毕业生:

  挺难找的。

  钱土根 营业毕业生:

  找工作不难,可是找一份好工作可能就比较难了。

  陈益军 金华市人才市场管理办公室主任:

  现在讲的就业难,更多的是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或者说比较体面的工作。

  解说:

  对此,二十一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近年来有关部门和学校一直在做转变学生就业观念的工作,呼吁他们拓宽择业面,可是效果甚微。因为社会现实给了大学毕业生最现实的教育,由于不同地区、不同行业间福利待遇差距很大,大家都盯住少数有编制,福利待遇稳定的行业岗位。

  主持人:

  片子的前半部分一下子看到了骗子都在激烈竞争的环境下,有了发挥空间,没错,哪些事儿开始变得激烈竞争了,骗子就总想在这里分一杯羹,这里也得提醒大学生注意防范,否则就业岗位没来,但是在钱、在很多方面自己去吃了大亏。招聘做了相关的反映,今年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的时候反映了这样的几个问题,其实三线城市可能会提供很多就业的岗位,但是从业者都希望去一二线城市。小企业也许有很多的就业岗位,但是大家还是愿意去“高富帅”的大企业。尤其是中高端的人才你的能力不足,但是蓝领技术工人可能要很多人,你又不愿意去,大家都挤到了白领或者怎么样,这时候就业变得更难。

  针对这样的一种矛盾,接下来我们要连线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的研究员张翼。张翼你好。

  张翼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员:

  你好。

  主持人:

  你说刚才我说的这几种反差,究竟我们要去做思想教育工作有用吗?要用什么方法去解决?人家不愿意去三线城市,愿意去二线城市,小企业不愿意去,想去大企业,但是现实中就业岗位又不提供那么多。

  张翼: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所有的国家在劳动力市场上表现的一个共同问题。也就是说当你的劳动力市场存在一个收入差距的这样一个距离的时候,存在一个福利保障的差距的时候,存在一个提供基础性服务的差距的时候,大学生在这个情况面前的选择就是理性的,而不是非理性的。所以通过教育的方式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实际非常困难,而改革的一个重点,其实想拉平每一个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使得这个小城市的发展跟大城市的发展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在这个情况下,国家应该大量地投资往中小城市去转移,只有转移的时候,它创造的一些工作岗位的质量才可能与大城市的工作岗位的质量相匹配,这种情况大学生就会没有挑剔的理由。所以说现在的问题主要出在投资的方向还没有发生,在城镇化过程当中,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

  主持人:

  其实我前些年去台湾的时候,台湾的教育人士就告诉我,我们这儿大学生的毕业率早就不到50%了,越来越难找工作。未来的中国高校毕业生是不是也是这样的局面?难道我们年年要去面对给他们找工作这样的一种困境吗?

  张翼:

  现在的确是通过教育的平民化以后,中国已经从精英教育转到了平民化教育的高等教育阶段,在这个教育阶段之上,大学生的就业却进入到了一个年年都是“就业难”的这样一个期限里面,而不是一个短期的问题,而可能是“在十二五”的末期,整个的“十三五”时期我们都要面临的一个重大的问题。

  这个问题的发生我感觉是这样,第一个情况要动员市场来解决,也就是国民经济的警惕程度决定就业率,这点一定要让老百姓来明白。第二个实际上可以加大培训,对于一些专业技能还不是那么强的,而且是通过转岗才能够就业的大学生,实际也要像培训农民工一样对他们进行就业培训。第三才是我们现在鼓励的不让国有企业去进行人才的储备,把他们先拉进体制里面来。第三种其实蕴含了很多的矛盾,人浮于事的情况又会衍生出来。

  主持人:

  没错,在市场经济下也不能用这种带有计划性质的色彩给人增加新的负担,除非人家真的需要。

  张翼:

  对,这是很正确的一种观点。

  主持人:

  最后一个问题很实际的,我们还是要考虑今年699万的高校毕业生,剩下一个月的时间,我们该做什么样的工作,让他们更多的人能有就业岗位、有位置,你的建议是什么?

  张翼:

  一个情况是这样,在就业过程中,赶快使得大学生要落实自己的就业岗位。根据我的理解,有些大学生可能手里赚了三、四个工作,在挑剔,有些弱势群体的大学生连一个工作都没有,这时候就赶快地使就业签约率往上走,使得6月份就是一个加速的签约的时期,把签约率提高上来,这一点我觉得是会好一点。

  第二种情况就是的确在这个国民经济的增长过程当中,要想出一些办法,尽快地把政策投入的这个积极的因素显现出来。如果这里还不显现,那么整个企业家的信心得不到鼓励,企业家的招工的这个预期就不会扩展,这时候大学生实际上也会出于一个难以就业的这样境地。

  主持人:

  您刚才说的第一点非常有意思,我如果要是解读一下是不是这样的意思,您觉得现在因为在我们的699万的高校毕业生当中也有是抢手的,以及很难找到工作的。现在我们需要收手的,手中拥有大量就业资源的,赶紧选定一个,这样你就腾出就业岗位,层层下传,这样就业率可能变得更高,是这个意思吧?

  张翼:

  是这个意思。

  主持人:

  好,这种问题你觉得很普遍吗?也很急迫吗?

  张翼:

  不是很急迫的问题,因为在不同的学校里面,大家都在用自己的家庭关系可能找了很多的工作,现在这样一些手里攥了两三个工作岗位的人,他不签这个约的时候,劳动部门或者就业部门实际上等待这样一个合同的落实,如果一旦这个落实以后,它需要的这个劳动力也会马上来签这个约,使得大学生把隐含的这样一个压力转化为把压力挤出来的过程。所以现在就是需要6月份把没有签约的人,实际上能够签约这一块尽快地落实了。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张翼给我们带来的分析,尤其这样的提醒。其实一方面需要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另外一方面也要腾出一些就业岗位,腾在哪儿腾呢?在拥有很多选择的毕业生手里,他使很多的就业岗位悬着,如果他选择了一个,可能就会降落另外他占有的三个这样的份额。当然这只是专家学者的一种分析,现实当中如何去推进,需要各村想各村的高招。好了,接下来我们继续关注这个话题。

  (播放短片)

  解说:

  面对有可能出现的最难就业季,除了学生自身努力,一些高校也在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他们。5月29日,黑龙江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55名毕业生,就在三名教师组织下,组团前往哈尔滨市中高级人才市场找工作。

  (电话采访)

  赖胜才 黑龙江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党委书记:

  组团主要的原因就是我们已经到了就业收口阶段,毕业生面临毕业时间非常紧,他们对就业的经验不足,特别是文科的女生,面临的就业压力很大。

  我们带学生去,签上一个是一个,想尽办法去帮助学生就业。

  解说:

  黑龙江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今年共有506名毕业生,临近毕业还有50多个学生的就业没有着落。5月29日,这次组团又有7名学生与用人单位签订了意向协议,有14个学生正在等待用人单位的面试考核。而老师的带队前往也给这些经验不足的学生们带来很大帮助。

  赖胜才:

  还有一个角度老师也可以了解,这个企业的用人需求,特别是对人才的要求,也有利于我们下一步对于人才培养方案调整也是有利的。

  解说:

  在广东,面对今年毕业季也推出了多项政策。

  (字幕提示:2013年6月1日新闻)

  截止到5月24日,全省高校毕业生的签约率已经达到了63.96%,按这个比例来说,有接近三分之二的毕业生都已经找到工作了。

  解说:

  今年预计有超过65万的高校毕业生在广东就业,比去年增长6%左右,占全国毕业生人数的十分之一。从去年11月份起,广东省教育厅就开始对今年的就业形势做出研判,提早动手,针对产销不对路,以及一些大学毕业生非公务员单位不进,非事业单位不进,非大型企业不进的就业观念,省教育厅开展了“企业精英进校园”等活动。目前已经举办了74场全省招聘活动,提供岗位达30多万个。同时广东还要求各高校要举办不少于10场的招聘活动。面对今年形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则推出了《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从今年起开始实施,这份计划会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全部纳入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范围,对有就业意愿的及时提供用人信息。

  信长星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这个计划的目标就是力争在毕业生离校半年之内,让每一位毕业生都能够实现就业,或者是参加到就业准备活动之中。

  解说:

  59626个,这是全国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立体化平台新增毕业生岗位招聘信息的数量。这个集合了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系统的资源,采取网上服务和网下服务相结合的方式,为毕业生解决供求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今这个由教育部主办,成立了五年的平台,从没像今年这样受到大学生的关注。在这个平台上,平均每天都在新增3万到个岗位招聘信息,所有的这些举措,都在一定程度上环节着毕业生面临的问题。

  主持人:

  面对699万的高校毕业生,社会会去想它的一些方法。接下来我们也要听听政府部门的态度和分析,马上连线教育部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方伟。方伟先生你好。

  方伟 教育部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

  你好,主持人。

  主持人:

  截止到目前为止,到底怎么研判今年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是乐观还是悲观,是艰难还是什么样的一些词更准确?到底什么形势?

  方伟 教育部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处长:

  好的,应该说媒体有一个说法,叫“史上最难的季节”。相对于我们的毕业生是目前历史上的新高——699万,而同时我们的需求在下降,我们的签约率与同期相比也有所下降。但是我们要仔细地来分析,就业就就业结果还有就业的过程,从就业结果来看,目前比去年同期相比确实略有下降,我们毕业的人数、岗位需求数、签约数,但是它不是最后的结果。

  第二从就业过程来看,我个人认为我们国家整体上大学生供不应求的局面没有改变,中西部地区基层、中小企业大量需要毕业生,毕业生很多人不太愿意去,这种局面没有改变。北上广等大城市、大企业人才需求相对饱和,而毕业生趋之若鹜,这种局面从根本上讲也没有改变。所以我个人判断对就业难怎么来判断,乐观、悲观,这个是比较武断,应该说我们仔细来分析,毕业人应该理性地来面对、应对。我个人认为就业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我记得1998年国家机构改革,2008年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同样需求在下降,签约率在下降,但是同学们大部分也都找到自己的工作。所以面对这种形势,只要我们从容地面对、理性地面对,找到适合的道路,我觉得我相信大多数毕业生最终也能就业的,谢谢主持人。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方伟处长给我们带来的分析。其实我们的记者在沟通的时候也了解,接下来一个月的这种时间,也会做很多的相关的推动的工作,只有社会一起去使劲才能把这个工作最后真的变成一种很好的结果。

  其实从本周一开始,《新闻1+1》就每天拿出几十秒这种公益时间,为大家来提供相关的就业岗位。但并不是这几十秒提供全部的就业岗位,而是来扮演整合和窗口的角色,让你推开一扇门。比如今天一会儿你会看到,这一扇门一打开,今天就会多提供几百个就业岗位,因为媒体可以去更好地扮演一种桥梁的作用,跟我们的很多合作伙伴、包括本台的这种官方的微博,包括其它的一些人才招聘的网站。今天我去问了一下,将近九百个就业岗位,我们非常希望持续到整个7月份之前,这样的一个活动能够提供近万个就业岗位,这样的话让699万的高校毕业生,其中有一部分可以受益,我们也希望企业提供新增的就业岗位。另外8、9月份的时候,希望能把这些就业岗位能够公示、公开、透明才是有效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白宫披露习近平奥巴马会晤安排细节
  • 体育NBA-印城神塔拒恭喜热火 总决赛展望
  • 娱乐田朴珺自曝与王石生活 亦师亦友挺较劲
  • 财经SOHO中国权力暗移:张欣主内也主外
  • 科技搜狐苏宁阿里多方角逐PPTV收购案
  • 博客蒋方舟:农村人到城里谋生的原始动力
  • 读书高干裸官突围升迁:高位过招(全)
  • 教育90后女学生结婚要找灰太狼 最新大学排行
  • 育儿刘烨催促吴彦祖履行承诺早定娃娃亲(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