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教育资源分配不均 农村生源难入名牌大学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王洹星):“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曾是众多贫困子弟努力念书的最大动力。但是从中国名校生源来看,考上好大学的农村孩子占的比例非常小。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一本高校在全国的平均录取率为8.5%,而在贫困地区只有5.8%。是哪些障碍将农村子弟拒之于名校门外?如何提高农村考生在重点大学中的比例?
中国重点大学农村学生比例自上世纪90年代起不断滑落。以北大、清华为例,北大农村学生所占比例从三成落至一成;清华2010级农村生源仅占17%。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除了农村地区教育资源薄弱之外,我国现行的分省按计划集中录取制度,也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熊丙奇说:“在这种情况之下,发达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他们在当地高考录取的指标也比较多,因此这就导致了中西部农村地区整体的录取率比较低,这是制度导致的农村生源下降的一方面原因。第二个方面就是我国农村地区的孩子接受教育的起点并不公平,这些学生要和城市的学生在同一张高考卷子上竞争,这显然是无法比拼过城市学生的。”
对于埋头应考的农村考生来说,今年有个好消息。上个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将去年面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1万名重点高校招生计划增至3万名,招生高校覆盖所有“211工程”和中央部属高校特别是知名高校。此外,“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也将继续实施,在全国高校招生计划中专门安排18.5万个名额,由东部高校招收中西部考生。
除了各级政府部门,很多高校也纷纷推出了贫困生资助政策,清华大学“新百年自强计划”为偏远山区、少数民族的贫困学子增加了考上清华大学的机会。
张华峰是来自重庆市万州区一个农村家庭的孩子,家有常年多病的父母和比自己小三岁的弟弟。去年,张华峰等29名入选清华大学“新百年自强计划”的学生分别从全国数十个国家级贫困县来到北京,开始了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张华峰告诉记者:“我觉得它(“新百年自强计划”)让我们这些农村的学生,能更多地感受到国家的关爱,教育也在越来越均衡的发展,给了我们农村孩子更多的平台,走进这样一条名校的道路。”
据清华大学学生部副部长向辉介绍,“自强计划”的学生入学后,学校出台了一系列资助和帮扶政策,“我们这些同学在学习上遇到困难,学校的学习发展指导中心将会在他们学习方法上做出重点的辅导;同学的心理压力比较大呢,学校的心理咨询中心的有关专家也给他们进行心理上的调试抚慰。”
不过,现实表明,在我国农村考生想要考入重点大学绝非易事。据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科2010级王斯敏等几位同学在清华2010级学生中做的抽样调查显示,农村生源只占总人数的17%,而当年的高考考场里,全国农村考生的比例是62%。熊丙奇认为,如果按照现行的招生制度继续下去,重点大学农村生源“缩水”现象依然会继续下去,改革高考招生制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熊丙奇说:“把招生自主权交给学校,把考试自主权交给社会,把选择权交给考生。通过这样一种放权的改革,建立起了学生和学校的双向选择。招生过程中建立起多元评价体系,尤其是面向贫困地区的教育因素评价和家庭因素评价,打破现在单一的招生评价体系。真正的建立起学生不受户籍、地域限制的自由高考模式,这样才能推进高考公平,也能扩大农村(生源)进入大学的机会。”
熊丙奇说,在国外,很多名牌大学招生的政策也都会向贫困地区的生源倾斜,比如美国的哈佛和耶鲁大学,“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招生也是如此,他们在招收学生的时候,也设立了面向不发达地区、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指标,同样表现的学生可能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会得到青睐,得到优先录取。”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不仅导致农村学子考入重点大学很困难,还有观点认为,就算是上了大学,由于社会资源欠缺,农村学子也很难进入主流社会。熊丙奇认为,要改变这一情况则要从教育等级制度和促进就业公平两方面入手。
熊丙奇还说:“现在我们的教育(等级制度)是有985、211和一般本科大家关注的是最高等级的学校,这实际上不是教育的出路,进入2本、高职高专照样有所收获,人生的发展照样有前景可言。其次要推进就业公平,所有就业都是靠父辈就业、靠关系就业,那学生还学什么呢?(就业公平)不但是给每个学生出路,同时也是给中国的教育和中国未来的社会发展一条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