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傍晚发生的厦门公交车起火事件,共造成47人死亡、34人因伤住院。事件被定为一起刑事案件,纵火嫌疑人陈水总被当场烧死。警方证实,陈水总因自感生活不如意,悲观厌世而泄愤纵火。
据了解,陈水总与亲人、邻居关系不睦,且和妻子皆无固定工作,生活困窘,因外出打工,低保被取消,他为此多次上访。
8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此事发表评论称,血与泪的悲剧应该让我们警醒起来:从更高起点打造平安中国,不仅要当救火队长,更要注重源头治理,民心舒畅才能减少社会戾气,百姓心安才有社会平安。综合本报记者张祥、新华社、《南方日报》报道
相似悲剧为何一再上演?
经公安机关缜密侦查,7日发生在福建省厦门市的公交车纵火致多人死伤案件告破。犯罪嫌疑人陈水总被当场烧死。
陈水总,厦门本地人,1954年生。经警方深入、细致地侦查和技术比对,并在其家中查获遗书,证实陈水总因自感生活不如意,悲观厌世而泄愤纵火。
一起新的悲剧,却并不陌生的剧情。
2005年8月,福州市第五路公交车发生爆炸,嫌疑人黄茂银当场死亡,他当时已处肺癌晚期。另有31人受伤。黄茂银曾因殴打他人被关入县看守所,后因肺疼申请保外就医被拒绝,获释后确诊肺癌。黄茂银妻子曾对媒体表示,“他说他恨把病传染给他的所有人;一会儿恨执法部门的人,说要搜集他们的罪状;一会儿恨全村的人,说他们排挤他。恨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没有理由。”
2008年7月,昆明市54路公交车发生连环爆炸案。嫌疑人李彦给出的理由是:仇恨。据媒体报道,李彦幼年父母离异,他辍学后混社会,后因犯罪入狱,出狱后心理发生扭曲。
2009年6月,成都9路公交车发生燃烧,27人遇难、74人受伤。嫌疑人张云良当场死亡。据媒体报道,张云良因人生失败和家庭矛盾生活潦倒、悲观厌世。
他们为何都盯上公交车?
7日,陈水总在厦门BRT公交车上来回几趟后,选择了一辆满员的车,用汽油纵火,惨剧发生。
在多起公交车纵火爆炸案中,嫌犯都轻易将爆炸物、汽油等危险物品带上车。
据了解,厦门BRT公交并未设置安检系统。
专家认为,相比地铁等交通系统,公交车更容易成为被攻击目标。
公共交通研究学者王岩称,公交车在运行环境、硬件设施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它不像地铁,很大程度上能够从人防、技防方面提高安全性。
此外,嫌犯陈水总选择的作案时间是在下班高峰期,此时无论是司机还是乘客均易放松警惕,而人群拥挤又易造成伤亡最大化。
安全与效率能否兼得?
近年来接连发生公交车纵火爆炸案,案发后各地虽有反思和改进,但公交系统的安全水平并未有质的提升。
有人提出对公交车进行严格的日常安全监测,但也有人担心此举会影响通行效率。
有无可能兼顾安全与效率?王岩认为,目前来看并没有太多办法。
王岩称,公交车的日常安全监测难度非常高,而且实行太多安全监测,或者在人防、技防加大投入,成本过高,不符合公交车的特性。
他说,以前全国很多地方都有过试验性举措,公安部门和运管部门联合在公交车上设置安全员,这的确是一种尝试,但公交车的特殊性决定它无法做到绝对安全。
如何铲除生长陈水总们的土壤?
王岩提醒,公交车的安全固然存在漏洞,但这起极端事件的关注点不是公交车。
“我们应从社会矛盾产生的根源上反思,比如社会信访问题,本身有特定的途径来解决。我们应从根源上完善这些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才能真正解决问题。”王岩说。
媒体披露,陈水总年近六十岁,在家中七个孩子中排行第三。因为嫌吵,他曾一天内9次报警投诉邻居。他与二哥也关系不睦,还常和女儿抢电脑用。他和妻子皆无固定工作,日子紧巴,因外出打工,低保被取消,并因此多次上访。
8日,人民日报官方微博就此发表评论《别再让个人的伤成为社会的痛》,称一个人的不如意,却让40多个无辜生命为之殉葬,血与泪的悲剧应该让我们警醒起来:从更高起点打造平安中国,不仅要当救火队长,更要注重源头治理,民心舒畅才能减少社会戾气,百姓心安才有社会平安。
(原标题:一个人的绝望带走46条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