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个好“亲戚”

2013年06月23日05:59  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编者按

  到今年6月,甘孜州委以“结对认亲、同心同向、爱心帮扶、宣传教育、共建共创和幸福工程”六大活动为主要载体的群众工作全覆盖活动,已开展一年。一年来,该州5万余名公职人员与20万余户农牧民认亲结对。一次次登门问候,一件件好事实事,拉近了党群距离,密切了干群关系。

  在甘孜州最南端的得荣县,各级干部职工真抓、真干,把走基层作为常态化的分内事,勤走勤听,不仅与农牧民群众交心结友,更通过持之以恒的努力,使自己与农牧民“亲戚”由生到熟、由熟生情。了解群众盼什么、想什么、怨什么,“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解决问题”,促进藏区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得荣县的经验值得借鉴。

  ●记者来到甘孜州最南端、距康定680公里的得荣县采访,发现这里的农牧民家庭都有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亲戚”。

  ●“结对认亲”群众工作开展一年来,全县1825名公职人员与县内3575户农牧民结对认亲,当地干部为结对“亲戚”解决各类问题5600多件。

  □本报记者 陈建兵 文/图

  沿着陡峭的公路,汽车不断向山坡上爬升,在海拔提升近千米后,得荣县斯闸乡八浪村贫困村民刘姆家正在修建的新藏房,渐渐映入车窗。远远望去,它几乎就坐落在山崖上。

  这样一幢藏房,47岁的刘姆已经期盼多年。现在,她正在村民们的帮助下修建藏房的第二层楼。看见我们,她没来得及擦掉手上的泥土,就竖起大拇指,感谢同行的乡干部为她家协调出了建房地基。“更感谢县城里的‘亲戚’王惠。”刘姆说,家里能够修房,全靠王惠一家为刘姆家捐助了3.7万元现金,让住在危房里的刘姆看到了搬家的希望。

  实际上,作为县委常委的城镇干部王惠,与贫困农民刘姆本无血缘关系,但她俩在群众工作中结对为“亲戚”。这样的“亲戚关系”,源于当地开展的群众工作全覆盖活动,已持续了一年多时间。

  6月上旬,记者在甘孜州最南端,距康定680公里的得荣县采访,听闻很多这样的故事。在金沙江边的崇山峻岭间,记者看到了一幕幕干部群众休戚与共的感人场景,也听到当地群众的心声:干部就是贴心人!

  3575户农牧民都有干部“亲戚”

  今年过年,当地有538名干部在山村“亲戚”家度过

  与云南迪庆州一水相隔的得荣县,位于我省最西南端,山高坡陡、沟深路远,很多村民一辈子都没走出过县域。

  如今,当地3575户农牧民都有了自己的“干部亲戚”,他们或是党政领导干部,或是教师医生。哪怕是居住在海拔最高的浪中村的村民,都有这样的“亲戚”。

  这是甘孜州群众工作全覆盖后,得荣率先启动的一项工作措施,让每户农牧民家庭,拥有至少一名国家公职人员“亲戚”。

  “不是亲戚,胜似亲戚。”有了结对的“干部亲戚”,全县最偏远的八日乡子哇村藏族村民昂翁感觉很温暖。

  去年底,身患糖尿病及胆管病的昂翁,认定自己“不行了”,一方面是因为不了解自己的病情,另一方面也因为家庭贫困,他因此拒绝就医。这个情况被“走亲戚”的干部王晓宏获悉,他苦口婆心地劝昂翁要相信科学,并主动为昂翁联系了成都的医院。在家人的陪伴下,昂翁到医院检查治疗,身体好转。

  村民病了,“亲戚”在城里帮着张罗;村民进城,“亲戚”在城里帮着落脚;村民有啥不懂的地方,一个电话,“亲戚”耐心细致地讲解……结对的“亲戚”像一根根红线,牵起了当地藏乡山村群众的心。“我们要求,干部们在自己的结对亲戚上,要红白喜事必访、逢年过节必访、生病苦愁必访。”得荣县委书记陈洪暴说,只有在思想上、感情上贴近群众,群众心里才会装下干部。

  一件件暖心事,让山村群众对自己的“亲戚”逐渐认可。今年过年期间,当地就有538名干部在山村“亲戚”家度过。得荣县群众工作办公室统计,一年来,当地干部已经为自己的结对“亲戚”解决各类事件5652起。

  架通民意向上的“导洪管”

  一年来全县已整合投入资金8300余万元,推进30余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受惠群众达2.2万人

  既要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急难事,更要引导村民走上发展致富的新路。在干部“结对认亲”过程中,城乡党支部共建共创活动也在逐步展开。

  在条件艰苦的白松乡通归村,得荣县电力公司党支部与这个村支部结为共建共创支部后,首先想解决的,是村子不通电的问题。

  但是,只有17户村民的小山村,村民居住分散,且山高路远,要架设电网,没有上千万元的投资根本不行。怎么办?“支部党员带头捐款,公司职工大家出力,让村民们都用上了光伏太阳能照明设备。”村支书真追说。

  不仅如此,电力公司支部还决定对村里的孩子进行“智力支持”:凡是读书的,都给予一定奖励。一下子,村里孩子基本上都回到了学堂。

  干部“结对认亲”,以及同步展开的城乡支部共建共创活动,异曲同工之处是——不仅要延伸干部向下的触角,更要架通民意向上的“导洪管”。“向下解决的,更多是单家独户家长里短、生老病苦等个性问题,向上则是民意民诉的汇聚地。”陈洪暴认为,个性问题是干部能动作用的发挥,而基础设施等共性问题,则必须全县通盘考虑。

  为此,得荣县委决定从制度层面来解决共性问题。县委每季度召开一次民意诉求会商会,把干部们带回来的民意诉求事项归纳汇总,商议办理,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安排部署,“定下来的事情,就必须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

  冻谷村的张闸曲农田灌溉设施开始修建,自沙村的通村公路即将建设完成,瓦卡村、因都坝开发区等地的6566亩土地种上了葡萄,毛屋村及建英村等地的1158亩树子海椒得到技术指导……那些村民最急最盼的身边大事顺利上马,民意“导洪管”里流出的问题就这样一件件化解了。

  得荣县委办数据显示,一年来全县已整合投入资金8300余万元,推进农村危房改造等30余项群众反映强烈的民生问题,受惠群众达2.2万人,覆盖全县所有农村人口。

  全县9成多干部的乡下工作时间达到70%以上

  “不深入基层就不会明白,自己与群众的要求有多远,不结上穷亲,就不会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

  “亲戚”们发自内心的举动,温暖着山区藏寨群众的心。干部们也收获了真诚的回馈。

  得荣县药监局干部扎西彭措,不时会接到村民邓珠拉姆老人的电话,话语不多,要么是家里做了好吃的菜,请他来品尝一下,要么是让经常出差的扎西彭措注意身体。

  扎西彭措有空就要去邓珠拉姆家看看,讲讲国家的新政策、县上的新鲜事,带上点生活用品,帮助老人做做家务。老人说,有了“干部亲戚”真是福气。“不深入基层就不会明白,自己与群众的要求有多远,不结上穷亲,就不会知道自己身上的责任有多重。”结亲活动开展后,得荣县的干部也深受教育与洗礼。

  从去年5月开始,当地下乡的干部增多了,干部进村入户勤了;做项目、做规划、办事情,大家都觉得过去县级部门的“衙门”风气没有了……当地群众说,机关干部出现了新风气。得荣县纪委调查显示,一年来,全县9成多干部的乡下工作时间达到70%以上。

  情感的流向是双向的。得荣县奔都乡莫木村68岁的孤寡老人格绒,常年带着孤儿邓珠次姆。就在去年,得荣县副县长张斌东奔西跑想办法,将9岁的邓珠次姆送进了孤儿学校,圆了孩子的读书梦,格绒则搬进了县里修建的敬老院。格绒和邓珠次姆现在把干部们视为自己最亲的亲人。

  问题在一线解决,作风在一线转变,民心也在一线收获。现在得荣进入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期,县内卡色坝移民新村、白松水利建设等重点工程正加快建设,古学电站、曲学河电站等加快开发。“干部在思想上赢得群众,群众在工作上支持干部。”陈洪暴说,一年工作下来,大家都感觉群众工作很花精力,“但我认为这个精力花得值,也必须花。”

  “干部在身边,党委政府就在身边!”采访中,记者记下了当地群众的肺腑之言。

  (原标题: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个好“亲戚”)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多地违规操作经适房为公务员福利房
  • 体育中超-恒大3比1 鲁能国安皆负 视频
  • 娱乐卢巧音4月已成人妻 晒婚照笑容灿烂
  • 财经汽柴油每吨上调100元和95元 各地油价
  • 科技曝英情报机构监控拦截海量数据更胜美国
  • 博客蓝可儿死于意外溺水 超萌双头小乌龟(图)
  • 读书清宫解秘:公主出嫁为何要造两所府邸
  • 教育2013中国大学录取分数50强 各地高考状元
  • 育儿我国婴幼儿奶粉将试行药店专柜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