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探路智慧城管

2013年07月04日16:47  《决策》杂志

  原标题:北京探路智慧城管

  ■本刊记者 王运宝

  最近一年来,北京城市管理变得越来越有智慧了。

  先来看一个细节。你只要打开“北京城管公共参与平台”网页,在页面最上边的左边一栏,可以下载两个版本的市民城管通,一个是安卓版,一个是iPhone版。安装之后,你就成为北京城市管理的一分子,随时随地都可以参与到城市管理中来。该应用是北京市民和北京城管共同建设和维护的一个平台,已经实现了市民“自管理”与政府公共管理的相互对接。

  再看另一个细节。一位网名叫“happy”的网友,因为小区门口施工工地灰尘飞扬,在北京“城管问计”网页上,向北京城管发问、提出治理建议,最后这位网友还是强调“自管理”,他说“我们自己可以做的有哪些?”这条信息发出以后,每位登陆北京城管政务维基的网民,都可以参与编辑,提出自己的想法;北京城管局也能在第一时间看到网民的想法,可行性建议就会落实在管理的执行中。

  这样两个细节的背后,是北京城管政务维基秉持的一个核心理念——“我的城市我做主”,即每一位市民都是城市管理的参与者,也是城市管理政策的制定者。

  但是,全北京市有2000多万人,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才能把市民参与的力量有序、有效地发挥出来?正如有网友发问的那样:“我想管理城市,没有通道和平台怎么办?”

  于是,基于创新2.0的智慧城管应运而生。

  基于创新2.0的智慧城管系统,成功实现了市民“自管理”和政府管理的上下融合,形成与公共管理的有效互动,更是政府有序发挥市民“自管理”功能的一种创举。

  政务维基:我的城市我做主

  2012年7月16日,北京城市管理又多了一个新平台——维基系统。该系统已经有效运行了330多天,其关键词是“维基”。

  何为“维基”?它来源于网友们都非常熟悉的维基百科。

  维基百科是一个基于Wiki技术的全球多语言百科全书协作计划,同时也是一个内容自由、任何人都能参与、用不同语言写成的网络百科全书,其目标和宗旨是建立一个完整、准确、中立、动态、自由、开放的全球知识体。维基百科是信息时代的一个奇迹,它的创新体现在任何人都可以参与,自己编辑、自己发表,并且允许任何第三方不受限制地复制、修改,还可及时更新。这本全球人参与编写,自由、开放的在线百科全书是知识社会用户参与、大众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的生动诠释。

  能不能将维基百科的开放、参与理念移植嫁接到城市管理中?于是,北京城管局借鉴维基百科开放文档管理技术,成功开发出“我爱北京”城管政务维基系统,用来汇聚群众智慧共同管理城市,这是国内第一个政务维基系统。

  在这个系统上,市民可以分享城市管理知识、提交相关提案,并直接参与政府文件的发起、起草、修改过程,从而真正实现了社会“自管理”与政府公共管理的相互融合。

  那么,下与上的接口在哪里?

  北京城管创造性地开发应用了基于安卓和苹果版本的“我爱北京”市民城管通,将城管地图公共服务直接延伸到了市民掌中,成为国内第一款市民城管通移动应用App。每一位市民都可通过自己的智能手机下载移动应用,直接参与举报、咨询、建议和挑错,体验“我的城市我做主”的快意感觉。

  信息感知:第一粒纽扣

  司机王师傅的车载GPS、车载视频现在多了一个功能,就是在每天的行驶过程中,会把拍摄到的城市细节,发送到北京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大脑”中。像王师傅这样的信息感知点,分布在全北京,他们每时每刻都会把不同的信息从四面八方传送进指挥中心的神经中枢,经过云计算技术处理之后,再把这些信息反馈到各个政府负责部门。

  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信息捕捉无疑是最关键的。因为像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是一个组织结构复杂且运转精密的系统。在日常运行中,如何能够及时发现“炎症”,在第一时间就能捕捉到“发病信息”,显得至关重要。

  因此,城市管理信息的感知,就成为整个系统的“第一粒纽扣”。

  但是,北京的任何一个管理部门都没有三头六臂,更没有火眼金睛,管理细节和信息来源问题如何才能有效解决?

  北京探索出的答案,是城管物联网平台。这是北京市第一批物联网应用示范项目,在2012年10月建成投入运行。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信息装备中心主任宋刚介绍说,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管”总体架构自底向上分为“感、传、知、用”四个层,即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同时建设安全保障体系、标准规范体系作为支撑。感知层通过无线射频、卫星定位、视频监控、噪音监测、状态监测、执法城管通、市民城管通等多元传感设备,实现身份识别、位置感知、图像感知、状态感知等多方面感知,全面增强城市管理的感知能力。

  目前,包括司机王师傅在内,北京已经整合了视频监控探头、车载GPS、车载视频、工地噪音感知、无线数字集群、执法城管通等感知资源。在此基础上,初步架构了基于云计算的云到端的物联网基础架构,实现了“市民城管通”和“执法城管通”的端到端互动。换句话说,市民的“自管理”和政府的公共管理,在这个系统平台上做到了有机融合、无缝对接。

  从整个系统运行来看,感知仅仅是开始,捕捉信息之后,还有更深入的分析、指挥、落实等不同环节。“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功能的五位一体的物联网平台,是北京城管对于构建智慧城管的基本要求。”宋刚介绍说。

  北京城管政务维基让市民的“自管理”变得更有效果,在这样一个管理系统背后,反映出了什么样的创新趋势?

  “智”是技术、“慧”是人

  2012年12月6日,泛在网技术与发展论坛年度大会上,宋刚在“智慧城市与社会管理创新”圆桌讨论上作主题发言时指出,智慧城市建设不仅需要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工具的应用,也需要微博、维基等社会工具的应用,更需要用户参与的方法论及实践。

  “北京城管正依托基于物联网和创新2.0的智慧城管建设,积极探索创新2.0时代的社会管理创新。”宋刚在讨论中阐述到,“智慧中的‘智’是技术、‘慧’是人,要注重人机结合、人网结合、以人为主,做到集大成、成智慧,注重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市民参与,做到城市管理依靠人、为了人、服务人。”

  如何才能做到“集大成、成智慧”?其中的核心之一在于“集”。据宋刚介绍,北京在城管信息化建设中重视用户体验和参与,重视市民及社会的参与,借鉴Living Lab、Fab Lab等面向知识社会的创新2.0方法论,将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城管构建作为开放创新空间建设的载体,汇聚群众智慧和社会力量,进而做到智慧城市的共建、共享、共治。

  从信息社会的发展动态来看,如果说创新1.0 是工业时代沿袭的面向生产、以生产者为中心、以技术为出发点的相对封闭的创新形态,那么创新2.0 就是与信息时代、知识社会相适应的面向服务、以用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开放的创新形态。

  在北京的实践中,基于创新2.0的北京城管地图公共服务平台,还获得了亚太地区政府现代化大奖“未来政府奖”授予的“技术领导奖”,成为第五个获得该奖的亚洲地区政府机构。“创新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转变,也带动了产业形态、政府管理形态、城市形态由生产范式向服务范式的转变。”宋刚总结说。

 

上一页1234下一页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河南强奸多名幼女官员死刑复核书公布
  • 体育巴里奥斯称合同逃税 上诉FIFA禁赛恒大
  • 娱乐央视电影频道美女主持人王欢去世(图)
  • 财经刘铁男案新人物:退休3年亲密搭档被带走
  • 科技苹果iWatch商标中国注册或遇麻烦
  • 博客律师:如果藏獒咬死女童案发生在美国
  • 读书他改变了二战进程:死于日本的苏联谍王
  • 教育大学校长们毕业典礼最后一课:坚持理想
  • 育儿中国好老爸:男子给女儿当人肉秋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