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运作公益,让慈善随处可见

2013年07月09日08:29  南方日报

  高中留学英国,本科就读于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而后在美国康奈尔大学深造。家境富裕的罗海岳,本可以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在目睹国内贫困家庭100元都难以拿出,而国外有钱留学生一夜豪赌30万元后,他开始组织留学生捐助贫困山区的孩子。

  留学期间心系贫困山区,留学归来继续服务公益,如今,他是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基金主席、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常务总监。让每个孩子都能读上书,将公益的理念渗透于每个人,改变人们对成功的定义,是他内心潜藏已久的“中国梦”。

  本期

  嘉宾

  罗海岳:深圳留学生。现为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基金主席、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常务总监。

  主要成就:2007年起数次深入四川、西藏、云南、湖南、青海贫困山区考察贫困孩子的受教育情况,并发动社会热心人士和广大留学生群体,对贫困孩子实施助学援助。目前共有2000多名中国海外留学生加入爱心助学活动,帮助超过1000名失学孩子实现读书梦想。2006年获英国皇室爱丁堡公爵金奖,2009年获深圳市第六届关爱行动首席关爱大使、深圳市第六届关爱行动十大最具爱心人物、深圳市义工服务“市长奖”。

  我的梦想:“成功并不等于赚钱,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追寻自己的梦想,才是精彩和有尊严的人生。我希望做专业化的公益,让贫困山区的小孩获得脱离贫困的能力,也希望改变整个社会对成功的看法。”

  缘起 留英期间触碰平民化公益

  16岁之前,罗海岳以为慈善和公益离自己很远。印象中,每逢重大灾难后组织的捐款活动,是他所理解的公益的全部。直到他高二时留学英国,发现公益并非想象中那么不可触摸,而是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是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高二那年,罗海岳独自到英国的Ackworth School求学。出国前,罗海岳最擅长的是英文,但由于成绩偏文科,父母觉得他不太适合国内的教育方式。留学后,罗海岳渐渐懂得,学习不是全部,社会活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对人格的培养更重要。

  公益就是其中的重要一课。在英国,无论是学校、教会还是社区,都会鼓励人们去服务社会,这种“公益平民化”的理念,也影响着罗海岳。每周他都会抽出一两天时间陪伴自闭症患者打球,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一做就是三年。“大家都在做,我也很自然地参与了”。

  在民众热心公益的同时,罗海岳也见到极其不相称的画面:留学生当中的有钱公子哥,经常出入赌场,往往一夜就赌掉30多万。但挥金如土的场景,并没让这个“富二代”心动,反而是激发了他内心深处对苦难人们的悲悯。

  从小学开始,父母每次和他出去旅游,都会特地带他到偏远地区的贫困家庭,让他看看没有电的生活、没有砖瓦的房子、甚至人睡在猪圈的场景。相比于有名车别墅的生活,这种贫困的场景每次都让他感到震撼。

  “我有一种负罪感。”罗海岳说,他所拥有的优质的教育资源,除了自己的努力外,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里的经济条件,但山区的孩子却连基本的生活需求都无法满足,“一边是乱花30万,一边却辛辛苦苦也拿不出100元,完全可以将浪费的钱,捐给山区的孩子”。

  行动 三进川藏酝酿助学计划

  “你想继续读书吗?我们可以帮你。”怀揣着“要帮助最需要帮助的人”的想法,罗海岳开始酝酿他的公益行动。

  2006年,他考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主攻人文地理——“一个研究贫困状况的专业,与NGO组织有联系”。2007年6月,他背起行囊,独自走进川藏线,为他日后的助学计划搜集第一手资料。

  刚到达海拔近5000米的定日县时,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他倒在了宾馆里,长时间昏睡醒来后,他发了一条短信:“妈妈,我很想回家”。经过多方打探,妈妈委托朋友找到了他,并载他到海拔稍低的城市。但休整两天后,他还是果断前行,回到了定日县。

  此后,他孤身走在零散的村落间,搭乘过20多个小时的长途汽车,也徒步走进尚未通车的村落。从八一县到然乌县,再到昌都县、德格县、炉霍县,再到康定县,每到一个村子,罗海岳都会探访贫苦家庭的孩子,将其家庭收入、困难状况等信息一一记录。

  一个多月后,他带着满满的资料回到深圳。稍作休整,8月29日,他再次启程前往四川阿坝,考察了四川省阿坝州,考察了阿坝跨沙寄宿制小学、甘孜县郎扎女子小学、甘孜县康北民族高级中学、甘孜县及竹庆乡等学校和地区的部分特困学生,将学生信息、校舍的维修情况、学习用品的缺乏状况等信息详细记录。

  随后,他回到英国,将所见所闻发上网络,引起不少留学生共鸣,一个助学小团体很快成立了,罗海岳再次带着同学入藏。第三次的走访更有目的性,他们选定了其中一所学校,对每个学生都进行家访,更为详细地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习情况。

  “学生的差异性在学校是看不出来的,只有走进孩子家里,才能看到真实的情况,比如某个学生成绩差,有时就是因为家庭条件不好。”罗海岳说,虽然受制于人力物力,工作的延展性受到限制,却也有效地防止了骗捐等行为。

  三进川藏线后,罗海岳利用家里的资源,在老家发起家庭拍卖会,23个贫困家庭的孩子被认领,得到了一对一的助学。随后,他找到中国学联,发起了“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计划”。此后,2000多名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报名参加支教,爱心传递不断扩大。

  ■“罗”辑思维

  公益须有专业化运作

  生在深圳,长在深圳,罗海岳是地地道道的深圳80后。如今,他已回归深圳,全职做公益。他希望在具有浓郁公益氛围的深圳,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中,探索专业化的公益运作方式。

  留美期间就开始做全职公益

  本科毕业后,罗海岳到美国康奈尔大学进修“非营利组织管理”,学习更专业的公益项目运作方法。“筹款并不是拿着箱子到街上去,打印几张惨兮兮的照片就可以了。”罗海岳说,筹款的管理是很复杂的过程,从分析捐款人、活动形式策划到筹款后的反馈都有讲究。

  此后,他还到联合国相关部门工作了半年,参与了政府能力建设团队,即战后或灾后的国家,如何进行政府重组,“这可以让我了解政府是如何运作的”。

  实际上,留美期间,罗海岳就开始全职做公益。2010年,“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计划”变成“中国留学生爱心助学基金”。从学生社团变成公募机构,组织的运作也日渐成熟。一个重要的细节是,罗海岳开始将财务报表在网上公开。

  开发APP记录家访信息

  为了更方便记录和查阅孩子家访的情况,他还运用科技手段,开发了一款手机客户端。“由于资料太多,以前家访后总是出现照片对不上或者资料遗失的问题,现在不需要带纸笔,拿着手机就能填写家访资料,资助人也能通过客户端了解孩子的信息”。

  根据各个学校和学生面临困难的不同,他们为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制订了不同的帮助方案,如小学生每学年1000元,中学生每学年1500元,大学生包括技校生每年2500元。每年8—9月留学生志愿者到山区支教后,会将学生的感谢信、取款签名和照片带给资助人。

  迄今为止,共有2000多名中国海外留学生加入他的爱心助学活动,他们已经为1000多名失学孩子实现了读书的梦想。

  深圳做公益有文化优势

  去年7月,从美国进修回来的罗海岳,又有了另一个身份——深圳红树林湿地保护基金会总监。这个基金会成立时,因地产名人王石、陈劲松等加入而备受关注。但更令人关注的是其公开推选理事和监事的举措,这在国内2500多个基金会中尚属首创。

  在他看来,深圳在做公益项目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城市文化优势。“全国很少有城市,会将义工作为城市形象的标杆。”罗海岳认为,公益理念是潜移默化的,只要身边的义工数量足够多,公益就成为常态的现象。

  如今,在该基金会位于喜年中心的办公室内,罗海岳和他的同事开始了这个公益新项目的草创工作。他们期待通过基金会这个平台,让更多市民参与到保护深圳红树林这个全国唯一处于市中心的湿地。

  让受助者追寻有尊严的人生

  公益的道路不易走,需要一腔热情,更需要持续的理性运作。当从国外习得的理念和方式遇上中国国情时,理想和现实之间的碰撞,也曾经让罗海岳感受到一种“无力感”,但他选择了更努力,期盼通过自己的行动,改变他人的看法。

  “成功和赚钱并不能划等号。”这是罗海岳反复提到的一个观点。在他看来,捐助只能暂时改变人们一时的物质条件,只有心态上的改变,才能让人过上有尊严的人生。在帮助失学孩子读书的过程中,他也努力传递这样的价值观。

  然而,很多资助对象往往初中都没读完就辍学了,甚至还有孩子13岁就回家结婚,15岁左右就生孩子了,罗海岳一遍又一遍地向孩子传递读书的重要性,然而,说服家长的过程依然非常困难。让他有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至少把初中读完,或者不一定要上大学,读技校也行。”他希望孩子们有一技之长去摆脱困境。“快乐和离开贫困,是人生重要的事情,但并不是越有钱就越快乐,做自己擅长的事情,追寻自己的梦想,才是精彩和有尊严的人生”。

  期望改变社会对成功的看法

  “和我一同出去留学的同学,平均年薪是30多万,我现在的年薪是10多万。”罗海岳说,虽然从事公益事业在物质待遇和经济回报上比较差,但他依然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社会,“解决无力感就要去努力,把筹款环节做得更专业,让大家愿意持续捐款”。

  实际上,罗海岳要改变的并不仅仅是贫困山区的人们,他期望改变整个社会对成功的看法,让人们意识到生活不仅仅是钱。

  在过去的川藏考察中,他也目睹了贫困山区的人们对苦难的忍受力,而这种生活的韧劲是不少城里人所缺乏的。“一场洪水就让他们一辈子的财产和积蓄都没了,但他们可能哭一场,抹抹眼泪,就走到田里干活了,但有些城里人却因为一些小事而自杀,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他希望帮社会找到正确的路。

  ■焦点访谈

  “若监管不到位

  会现多个郭美美”

  南方日报:留学英国期间,你看到了公益理念和行动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这种平民化公益是如何产生的呢?国内在推广公益理念方面还缺什么?

  罗海岳:在英国,几乎每个人都在做公益,很大原因是当地社会教育水平足够高,有公益的氛围。而宗教的力量也不容忽视,因为教会已渗透到社区和街道的每个角落,会组织人们参与很多行善的活动。

  此外,在英国成立一个非营利组织非常容易,只需要几千元的启动资金,大概半年到一年就能申请成功。有了牌照后,就能组织集会、募款等活动。而在国内,注册一个非营利组织的法律门槛并不高,比如只需要两万元的启动资金和填写申请表等手续,但实际操作却很难。在过去,还需要有事业单位等作为组织的主管部门,这几年取消了,申请流程应该更容易,但各种关卡依然非常多。申请过程很慢,要跑几趟民政办事厅,还要经过银行验资、核对名称、注册资质的验证、理事会人员的构成、决策的方法等程序,而有时候即使材料准备齐全,却又会被说不符合规定。

  不过,各种门槛也有它合理的地方。我们国家很大,在缺乏合理的监管机制时,放得太宽松会很混乱,如果出现丑闻,对社会公信力有很大影响。若监管不到位,就会出现很多个“郭美美”。就国内的情况而言,公益是个特殊的行业,不能拿盈利行业的标准来衡量,其薪酬架构、税务和资源的调配,都需要有完善的法律,我们相信未来会有好的配套制度。

  “专业公益筹款策划

  和商业策划无异”

  南方日报:留美期间,你修读了“非营利组织管理”课程,通过国外在公益项目的运作,国内有什么可以借鉴的经验?

  罗海岳:美国从非营利组织的机构管理到筹款管理等方面,都有比较先进的做法。一个公益筹款的策划书和商业策划书没有什么不同,目的都是把东西卖出去,要分析捐款人、论证活动的形式、筹款后给捐款人什么样的交代,以及如何和商业组织、政府或社区合作等,都非常讲究。

  这种专业化的运作和市场经济的成熟度有关,而中国也已经开始这么做。如果在地震后,有多个救援团队供捐款人选择,谁营销得好、谁的捐款回馈更合理,人们就会给谁捐款。

  “深圳给予公益项目

  很好的培育土壤”

  南方日报:在国内做公益和在国外做公益的差异在哪?

  罗海岳:在国外,公益是一种职业,并没有比其他职业伟大多少。但是,在中国,民众对于公益的从业者和机构,都有道德要求,比如做公益的必须是好人。但实际上,公益的从业者和公司的职员、警察、司机等没什么区别,只要对得起这份工作,没有必要在生活上有过多的约束。

  南方日报:对于深圳这个城市的公益氛围,有何感受?

  罗海岳:深圳拥有得天独厚的城市文化优势,其公益事业发展是全国领先的,如果公益项目的运作在深圳遇到难题,在内地其他地方恐怕会遇到更大的难题。

  调查显示,深圳的平均工资是香港的一半,但是人均捐款额却是香港的一倍,说明整个城市都有乐善好施的理念。因此,在深圳做募款相对容易,给公益组织提供很好的培育土壤。

  南方日报:深圳红树林湿地基金的招聘信息显示,你们将会为聘用者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资,并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您如何看待全职从事公益者的薪酬问题?

  罗海岳:做公益拿工资应该需要公众慢慢接受,只有这样,公益项目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志愿者很伟大,但并不是唯一的选择。

  对于公益事业的从业人员而言,如果他在项目中担任的是类似银行经理的职能,那他也应该拿到与之相匹配的工资,但因为这是公益项目,工资会稍微低一点,但也不能低太多。我们会根据一个人的技能给予相匹配的报酬,所给的工资在行业内算是中等水平。

  策划统筹:刘丽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昌道励

  (原标题:专业运作公益,让慈善随处可见)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原铁道部部长刘志军一审被判死缓
  • 体育巴萨宣布比利亚离队 C罗渴望在皇马退役
  • 娱乐董洁潘粤明被证实仍未离婚
  • 财经央企华泰数百员工保障房福利房两头占
  • 科技美国骨髓移植清除患者艾滋病病毒
  • 博客飞机副驾驶:紧急撤离时我们该怎么做
  • 读书后宫秘闻:周代九个后妃伴寝皇帝
  • 教育客机事故背后游学乱象 层层转包成潜规则
  • 育儿姐弟疑捉迷藏躲进木箱窒息身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