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谈政府诚信建设盲点:决策朝令夕改

2013年07月15日15:13  瞭望

  当前部分地方政府存在朝令夕改、公信力下降、官员诚信缺失等问题,政府诚信建设尚存“盲点”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翟永冠韦慧

  “招商引资时搞‘割肉比赛’,只要企业能投资,什么都好商量;落地之后玩‘失踪游戏’,不管之前有什么承诺,一律先放下再说”。在近期的调研中,一些企业家告诉本刊记者,现在有的地方“只管招商不管安商”,落户企业后续服务跟不上,无法尽快投入生产;有的地方为招进大企业大集团,将原已承诺给中小企业的土地强行划走;有的甚至把征地补偿矛盾甩给企业自行解决。

  比这些更让企业头疼的,是某些地方政府决策的朝令夕改。一位上市公司老板告诉记者:“地方上‘一届官员一届事’。新官上任后,要新做法、新政绩、新形象,搞得我们很难适应。政策持续性哪里去了?严肃的政府决策却因官员个人的想法而更改,政府的诚信在哪里?”

  这些企业家所反映的政府诚信问题,并非极端个案。本刊记者发现,当前我国部分地方政府存在朝令夕改、公信力下降、官员诚信缺失等问题。受访专家表示,政府信用建设是取信于民、提高行政效率、改善干群关系和推动政府改革的基石之一。清除政府诚信建设“盲点”迫在眉睫。

  缺乏“政策安全感”

  政府诚信在社会信用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徐晓日认为,政府诚信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公务员个人诚信,二是行政过程中的公务诚信。官员个人诚信的缺失无疑会影响公众对政府信用的评价,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公务诚信。

  首先,部分地方政府在政策上存在“人在政存、人去政息”现象,使群众和投资者缺乏“政策安全感”。天津市委党校副教授王海峰说,某些地方政府和部门诚信意识淡薄,政策缺乏连续性和稳定性,扶助经济和保障民生方面不能兑现承诺,导致公信力下降。

  其次,各级政府及政府部门间信任度降低,造成沟通不畅通、合作机制不健全、信任度较低。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副院长孙涛认为,特别是中央和地方之间权责不统一,政府部门横向之间难以合作,导致政策制定和执行难以有效衔接。

  某些官员诚信缺失也间接损害政府诚信。中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吴晓林说,部分公务人员缺乏公权力意识,将自身职责一般化为“谋生计”的工作,这是引发干群关系紧张、滋生腐败的思想根源。

  伤害政府形象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政府诚信缺失的问题由来已久,但其负面影响却在近年来日益显性化。

  首先,部分地方政府诚信缺失将危害整个社会的信用体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汪玉凯表示,政府在公共服务治理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政府诚信缺失,将给社会的诚信体系建设造成比较大的负面影响。

  其次,部分地方政府诚信缺失导致政府公信力和威信下降。徐晓日表示,公信力下降容易使公众对政府的政策实施产生质疑甚至抗拒的情绪,加大管理难度。在有的突发事件的处理中,政府的声音遭受质疑,而“小道消息”广为传播,可能造成群众情绪失控,引发群体性事件。

  此外,政府诚信缺失还会损害干群关系。“政府诚信关乎党和国家的整体形象,易使群众对政府产生不信任感,造成群众和公职人员关系紧张。”汪玉凯表示。

  受访专家认为,一些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公职人员自我道德约束不足。徐晓日认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内心原有的道德观、利益观发生崩塌,缺乏道德约束和信用意识,因此公职人员失信情况屡有发生。

  二是制度管控缺失。吴晓林认为,我国在行政过程中存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这既有地方政府懒政的原因,也与“钱事不符、人事不符”等问题密切相关。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张翔说:“由于缺乏监督,官员可以不为失信付出代价,这加剧了失信现象。”

  强化政府信用迫在眉睫

  针对地方政府诚信缺失的现状和原因,多位受访专家认为,加强政府信用建设迫在眉睫。

  徐晓日认为,一方面,应弘扬诚实守信的道德观念,使诚信意识内化为每个公职人员的自觉要求。另一方面,应制定具有威慑力的失信惩罚机制。徐晓日说:“合理的制度设计可以使官员明白,以失信换取短期私利,就会面临丧失权力地位、经济利益和人身自由的结局。”

  吴晓林指出,加强政府信用建设,还要从制度设计上逐渐落实“钱随事走,人随事定”的规定。同时搭建民众“评政、议政”的平台,完善社会监督。

  汪玉凯则建议,要坚持构建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政府信息要公开透明,让公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政府要敢于直面负面信息,及时回馈老百姓对政府的质疑。“政府要做到公平地行使权力,维护好社会秩序,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为老百姓提供优质服务”。汪玉凯认为。

  南开大学政治学博士潘同人认为,政府部门的宣传工作要适应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通过客观全面的报道,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声音,使民众对政府的心理预期和利益要求回归正常和理性的轨道,在民众心中逐步树立起政府的“公共利益代表者”形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高院:曾成杰死刑执行当日已公告
  • 体育中超-恒大2-1江苏 北京3-1武汉 鲁能3-2
  • 娱乐曝鲁豫爱上总裁新欢 与初恋30年情断
  • 财经金价再度暴跌中国大妈有些不安和不解
  • 科技三大运营商4G牌照最早9月发放
  • 博客方舟子:赵薇拜访的气功大师是骗子
  • 读书江青曾给叶群列举一大串"仇人"名单
  • 教育防性侵片爆红 “不要啦”成流行语(图)
  • 育儿四川孕妇与侄女吃肯德基后双双中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