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校教授建议将公款使用者姓名和消费内容公示

2013年07月18日14:47  法制晚报

  本报讯(记者 温如军)今天,新一轮中央部门决算公开全面启动,一并亮相的还有去年的中央部门“三公经费”决算。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林喆在接受法晚记者采访时称,“三公经费”仅公开还不够,应在预算时就形成由班子集体讨论的“会审”制,以及事后责任追究制。 

  今天,中国气象局率先向社会公开其2012年部门决算书,显示其2012年“三公经费”完成预算的98.30%。今年是中央各部门自2011年首次向社会公开部门决算以来,连续第三年推进部门决算公开,也是第三年晒部门“三公经费”决算。

  通俗地说,“三公经费”指各机关单位在因公出国、公车购置与运维、公务接待这三方面到底花了多少钱,是公众最关心的一个问题。

  著名反腐专家、中共中央党校教授林喆接受法制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三公经费”的公开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一些部门公开程度不足,出国的目的、效果没有体现,公务接待费用比较模糊等。“三公经费”光公布不行,要有治理的对策。

  林喆表示,根治“三公”预算、决算顽疾,就要将公款消费的审计情况完全公示,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大家来评议一下这些消费有无必要。

  首先,在审计中,公款使用者的姓名、消费理由、消费内容(食谱)到消费地点、消费时间,都要公示于众,让民众监督。公务用车方面,林喆认为,应鼓励干部乘坐公交车或打的,地厅以下的领导干部实行一车多人,一车多用,特别要注意车改中那种将公车折价给个人,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做法。

  林喆认为,重要决策的出台应该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除了通过班子成员畅所欲言的集体讨论外,还应充分倾听和征求各方人士的意见,或举行公开的听证会,为利益相关人提供发表不同意见的平台,重大投资的理由及其去向都应及时公布于众。

  “权力和制度运行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没有阴暗处或监督缺位的死角。 每一个环节,都必须有相应的公示环节的制度设计,特别是权力运行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林喆说。

  他认为,“三公经费”的预算、决算的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就是如何使用,应该加大这一部位或环节的透明度,对这些重点部位和重点环节应加强巡视,并建立有效的预警机制。

  林喆建议,规定制定重大决策,尤其是重大项目的投资或重大资金的流向或审批,应形成班子集体讨论的“会审”制,以及责任追究制。

  新闻链接

  根据2012年中央决算报告,2012年中央单位“三公经费”支出合计74.25亿元,比预算数减少5.59亿元。其中,因公出国(境)经费19.45亿元,减少2亿元;车辆购置及运行费40.67亿元,减少2.81亿元;公务接待费14.13亿元,减少0.78亿元。 

  “‘三公经费’公开加快了整个政府信息公开的突破口。”专家表示,在当前强调政府“过紧日子”的背景下,各部门压缩“三公”支出,释放出向建立廉洁政府迈进的积极信号。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警察被指凌晨持械抢走瓜贩尸体
  • 体育吉鲁3球阿森纳7-1 切尔西官方报价鲁尼
  • 娱乐教授就李天一案言论道歉 白岩松批三宗罪
  • 财经华润董事长宋林起底:2010年是人生切割点
  • 科技俄三大运营商决定停售iPhone
  • 博客花总:上海外滩最低调的奢华酒店(图)
  • 读书妻妾成群:古希腊开放的两性和婚姻生活
  • 教育超级中学炼狱般规定:不能生病不能走神